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凡纳滨对虾对水体和饲料中Pb、Cd富集及释放的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1 16:51
【摘要】: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是当今世界养殖数量最高的甲壳类养殖品种之一。同时,作为一种优质的水产品,它的食用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重金属污染是影响其食用安全性的重要方面。重金属污染易富集、难降解,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性极大。为有效了解凡纳滨对虾的重金属污染程度,本实验研究海水和饲料中不同浓度的Pb和Cd在其体内的富集与释放特性,以期为凡纳滨对虾的科学养殖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其食用安全性。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本实验是一个双因素四水平实验,Pb和Cd在海水和饲料中分别设四个浓度。其中,Pb在饲料中的四个浓度水平为2.089 mg/kg、2.75 mg/kg、6.103 mg/kg、 14.52 mg/kg,在海水中的四个浓度水平为0.0015mg/L、0.0080 mg/L、0.0466 mg/L、0.2302 mg/L; Cd在饲料中的四个浓度水平为0.997 mg/kg、2.565 mg/kg、 3.332 mg/kg、9.976 mg/kg、在海水中的四个浓度水平为0.00015 mg/L、0.00084 mg/L、0.00448 mg/L、0.02282 mg/L。本实验开展了双因素四水平的全面实验,即16组。分别进行30 d富集和27 d释放。应用生物富集双箱动力学模型研究在不同Pb、Cd暴露浓度下,凡纳滨对虾肌肉、肝胰腺和外骨骼中Pb和Cd的生物富集与释放特性,并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凡纳滨对虾对Pb和Cd的.吸收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系数BCF、生物半衰期(B1/2)、理论平衡时生物体内Pb和Cd含量CAmax等动力学参数。在富集阶段,饲料中重金属浓度(Pb、Cd)和海水中重金属浓度(Pb、 Cd)对凡纳滨对虾富集重金属交互作用显著。其中,海水中(Pb、 Cd)浓度对凡纳滨对虾(Pb、 Cd)富集贡献度大于饲料中(Pb、 Cd)浓度的贡献度。在释放阶段,不同组织器官和释放时间对Pb、 Cd释放的交互作用显著,不同组织器官是造成Pb、 C d剩余含量不同的重要因素。同时,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器官对Pb、 Cd具有选择性,肝胰腺中Pb、Cd富集含量最多。Pb和Cd在凡纳滨对虾各部位均有较强的积累作用,肝胰腺和肌肉中Pb、Cd的含量与富集时间和海水和饲料中Pb和Cd的暴露浓度呈正相关,富集一定时间后富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总趋势是;肝胰腺含量肌肉中含量。随着Pb和Cd暴露浓度的增大,肝胰腺和肌肉中的重金属富集速率、富集系数分别减小,但肝胰腺的富集能力大于肌肉的富集能力。理论平衡状态下,随着Pb和Cd暴露浓度的增大,肝胰腺和肌肉中Pb和Cd含量CAmax也随之增大,呈正相关。凡纳滨对虾Pb和Cd在组织器官中的生物富集系数(BCF)范围分别为43-2658和41~2783,凡纳滨对虾对Pb和Cd的富集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Pb和Cd在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器官的生物学半衰期(B1/2)范围分别为2-7 d和15-42 d,从二者的生物半衰期也能明显的看出凡纳滨对虾对Cd的排出明显比Pb缓慢。
【图文】:

整体布局,饲料,海水,肌肉


水泥池(编号为,,养殖期间16个水泥池的邮均生长良好,无大面积死逡逑亡。逡逑图2-1实验水泥池整体布局逡逑1#池逦im逦3#池逦4#池逡逑A0饲料逦A1饲料逦A2饲料逦A3饲料逡逑B0海水逦B0海水逦B0海水逦B0海水逡逑5#池逦6#池逦7#池逦8#池逡逑A0饲料逦A1饲料逦A2饲料逦A3饲料逡逑B1海水逦B1海水逦B1海水逦B1海水逡逑9#池逦10#池逦11#池逦12#池逡逑A0饲料逦A1饲料逦A2饲料逦A3饲料逡逑B2海水逦B2海水逦B2海水逦B2海水逡逑13#池逦14#池逦15#池逦16#池逡逑A0饲料逦A1饲料逦A2饲料逦A

饲料,肌肉组织,肌肉


0逦3逦6逦11逦17邋24邋30逦%逦37逦43逦48逦56逡逑巧d)逡逑图2-3肌肉组织中化含量(A2饲料)逡逑Fig.邋2-3邋Pb邋con化nt邋in邋muscle邋tissue邋(A2邋Feed)逡逑17逡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68.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惠山;戚隽渊;乔燕平;;凡纳滨对虾高产养殖水质优化技术探讨[J];水产科技情报;2006年04期

2 衣萌萌;于赫男;林小涛;许忠能;周小壮;;密度胁迫下凡纳滨对虾的行为与生理变化[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2年01期

3 周歧存,丁q

本文编号:2623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23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5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