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养殖水温、饵料种类及氨氮和亚硝酸盐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26 04:57
【摘要】:本文研究养殖水温、饵料种类以及氨氮和亚硝酸盐对珍珠龙胆石斑的影响,通过探讨其摄食生长、消化吸收、免疫应激、肌肉营养物质含量以及存活率的变化,确定珍珠龙胆适宜的最佳水温、饵料种类以及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安全浓度。试验分3部分进行,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在17℃、21℃、25℃、29℃、33℃、37℃水温环境中的摄食生长、血清抗氧化酶SOD和CAT活力、消化酶活力及鱼体体成分含量的影响,探讨了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试验结果如下:(1.1)通过二次回归方程拟合摄食生长同水温的相关性得出,珍珠龙胆石斑鱼最佳摄食生长水温范围为30.20-31.29℃。(1.2)养殖水温对幼鱼血清抗氧化酶活性SOD、CAT影响显著(P0.05)。当幼鱼处于低温17℃和高温37℃时,抗氧化性酶活力高于其他组。通过温度对抗氧化性酶的拟合回归二次方程得出抗氧化酶活性最低的水温为:25.24-26.49℃。(1.3)养殖水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蛋白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其蛋白酶活性随养殖水温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胃蛋白酶在29℃处活性最高、肠蛋白酶在33℃处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养殖水温升高幼鱼脂肪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肠脂肪酶在21℃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通过温度对蛋白酶的拟合回归二次方程得出蛋白活性最适水温为:27.82-31.44℃。血清磷酸酶ACP和AKP活性在低温17℃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胰脏中磷酸酶ACP和AKP活性在水温33℃时活性低于其他组。综合分析得出,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适宜水温为27-33℃。(2)通过研究配合饲料(A)、饵料鱼(B)、饵料虾(C)、配合饲料与饵料鱼混饲(D)、配合饲料与饵料虾混饲(E)对珍珠龙胆石斑幼鱼摄食生长、消化酶活性、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其最佳的饵料种类和投喂方式。结果表明:B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余饵料组(P0.05),A组蛋白质效率明显优于其余饵料组(P0.05),D组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以及蛋白质效率均仅次于B组。14d时,ADE组体质量增量、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BC组(P0.05);42d、56d时,B组体质量增量、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饲喂配合饲料ADE组(P0.05)。BCD组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AE组(P0.05),肠脂肪酶B组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余饵料组(P0.05),D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和D组的幼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5),B组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余饵料组(P0.05)。D组的肌肉中鲜味氨基酸含量、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高于其他组。综合分析,在珍珠龙胆石斑鱼养殖过程中前期(体质量为14-40g)以营养均衡的配合饲料为主;中期(体质量为40g以上)在饵料鱼资源丰富时进行饲料和饵料鱼混合投喂;养殖阶段末期加入饵料虾投喂;养殖出生长迅速、营养丰富的石斑鱼。(3)通过研究氨氮及亚硝酸盐在水温(28.57±1.61)℃,p H为(7.7±0.1),盐度为(28±1)‰,溶氧为(5.5±1.0)mg/l条件下对体质量为(59.37±7.11)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存活率影响。结果表明,氨氮总氮对珍珠龙胆石斑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和安全质量浓度值分别是43.15mg/l、40.16mg/l、37.71mg/l和33.43mg/l、3.343mg/l;其对应的非离子氨态氮半致死浓度和安全质量浓度为别是1.599 mg/l、1.488 mg/l、1.397 mg/l、1.239 mg/l和0.1239mg/l;亚硝酸盐态氮对珍珠龙胆石斑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和安全质量浓度值分别是306.72 mg/l、227.09mg/l、131.40 mg/l、90.41 mg/l和9.041mg/l。
【图文】:

养殖水温,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增重率


7 1.82±0.07c358.36±4.11c2.18±0.12c1.03±0.03e1.56±0.27d3.75±0.63b100注:同列右上标字母不同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字母相同则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由图 2-1;2-2;2-3;2-4 可知,养殖水温同摄食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数拟合双曲线为:FR= -0.0092T2+ 0.5758T - 6.8051R2 = 0.9947WGR = -3.3302T2+ 207.74T - 2631.4R2 = 0.7518SGR = -0.0128T2+ 0.7972T - 9.6246R2 = 0.9617FCR=0.0097T2-0.5858T+9.5094R2=0.8749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出关于摄食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的最佳水温 31.29℃、31.19℃、31.14℃、30.20℃。这与实际生长最好的养殖水温 33℃有异。

养殖水温,增重率,饵料种类,生长性能


养殖水温对增重率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91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武肖;孙盛明;戈贤平;朱健;李冰;缪凌鸿;夏斯蕾;章琼;江晓浚;;急性氨氮胁迫及毒后恢复对团头鲂幼鱼鳃、肝和肾组织结构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5年02期

2 郁二蒙;张振男;夏耘;谢骏;王广军;余德光;;摄食不同饵料的大口黑鲈肠道菌群分析[J];水产学报;2015年01期

3 王成桂;梁华芳;黄东科;曹伏君;;投喂频率对龙虎斑幼鱼生长和饵料利用的影响[J];渔业现代化;2014年05期

4 田田;胡振禧;王茂元;黄洪贵;赖铭勇;;水温对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19期

5 袁丁;张欣;马峻峰;马国庆;罗琳;李铁梁;姜娜;马志宏;;氨氮对西伯利亚鲟的急性毒性试验[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6 朱择敏;马冬梅;白俊杰;樊佳佳;廖国礼;梁旭方;;配合饲料、冰鲜杂鱼对大口黑鲈生长和LPL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7 王成桂;梁华芳;黄东科;吴耀华;赖艺雄;;不同盐度对龙虎斑生长和摄食的影响[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8 刘忠优;张健东;周晖;陈刚;施钢;潘传豪;李向民;;不同饵料强化剂对龙虎斑仔稚鱼生长、存活率、消化酶活力及体成分的影响[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9 郭泽雄;郑冠雄;沈铭辉;翁文明;李玉笑;张娅;周海珠;;珍珠龙胆石斑鱼高位池无公害养殖技术研究[J];科学养鱼;2014年07期

10 李启亮;苏跃朋;;不同饵料对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生长和消化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海英;大菱鲆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俊江;三个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需要量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3年

2 冯煜;珍珠龙胆与斜带石斑鱼稚鱼卵磷脂及鱼油利用比较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3 黄厚见;摄食水平、氨氮胁迫对梭鱼幼鱼生长的影响及其毒理效应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4 周鑫;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对亚硝酸氮、氨氮和温度胁迫的生理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钟玉民;缢蛏碱性磷酸酶基因的克隆及重金属铜和锌对其表达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6 谢妙;低温胁迫对斜带石斑鱼生理、生化、脂肪酸的影响[D];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

7 朱方建;凡纳滨对虾—草鱼混养模式的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8 孙存军;饵料类型和投喂频率对溼幼鱼摄食、生长、肌肉成分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逯尚尉;不同饵料、密度和光周期对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幼鱼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李波;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毒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41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41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d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