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两种饲料喂养对雌性中华绒螯蟹囤养阶段的品质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28 09:34
【摘要】:每到秋冬季节,中华绒螯蟹大量上市,造成市场积压,影响经济效益,为提高经济效益,延长上市时间,改善其品质,对其进行囤养,以期达到囤养效益。因此本论文选取了2017年12月1日-2018年1月24日小、中、大三种规格的雌性中华绒螯蟹(SC(80±5.00 g)、MC(100±5.00 g)、LC(120±5.00 g))分成两个试验组,通过投喂两种不同的饲料(配合饲料、天然饵料),经过为期56天的养殖。其中每两个星期采样一次,选择4个囤养阶段中华绒螯蟹的体肉、肝胰腺及性腺为实验原料,以感官品质、营养品质、滋味品质等为指标,研究不同饲料对囤养中华绒螯蟹品质的影响,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两种饲料囤养对三种规格中华绒螯蟹感官及常规品质的影响。(1)随囤养时间的延长体重逐渐增加,其中增重最为明显的是SC蟹(囤养第四阶段天然饵料组的增重率为14.1%,配合饲料组为16.4%),三种规格的蟹增重率均是配合饲料组天然饵料组;(2)三种规格的蟹体肉和性腺指数在囤养第二阶段达到最大,肝胰腺指数则在第二阶段下降,且囤养阶段体肉和性腺指数均大于对照组,配合饲料囤养第二阶段下其体肉和性腺指数均是高于天然饵料的;(3)随囤养时间的延长,中华绒螯蟹的色泽变亮,硬度变硬,色泽及硬度评分结果均为LCMCSC,且色泽评分天然饵料组配合饲料组,硬度评分与饵料之间无明显关系。2.两种饲料囤养对三种规格中华绒螯蟹营养品质的影响。(1)三种规格蟹在两种饲料喂养下其性腺和肝胰腺中水分、蛋白质、脂肪在囤养第2阶段达到最大,且高于对照组,体肉中水分和蛋白质同性腺、肝胰腺变化趋势一样,而脂肪在囤养阶段则呈现下降的趋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灰分在囤养阶段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基本营养成分之间的变化与喂养的饵料无明显关系;(2)三种规格蟹在两种饲料喂养下其可食部位总脂肪酸含量和EPA+DHA值均在囤养第2阶段达到最大,除MC蟹性腺中总脂肪酸含量和EPA+DHA值低于对照组,MC蟹体肉和肝胰腺、SC和LC蟹体肉、肝胰腺及性腺中总脂肪酸含量和EPA+DH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体肉中,除LC蟹外,配合饲料喂养的SC和MC蟹在囤养第2阶段其ω3/ω6值均大于天然饵料喂养的;LC蟹肝胰腺在囤养第2阶段其ω3/ω6值小于对照组,SC和MC蟹则高于对照组。除配合饲料喂养的LC蟹在囤养第2阶段其ω3/ω6值小于天然饵料喂养的,SC和MC的蟹则是配合饲料喂养的较好;性腺中,三种规格蟹ω3/ω6均显著高于FAO/WHO推荐饮食中ω3/ω6的比例。除配合饲料喂养的SC蟹在囤养第2阶段其ω3/ω6值小于天然饵料喂养的,MC和LC的蟹则是配合饲料喂养的较好。3.两种饲料囤养对三种规格中华绒螯蟹滋味品质的影响。(1)三种规格的中华绒螯蟹经过两种饲料囤养一个月后,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总量囤养组与对照组相比体肉之间无显著差异,肝胰腺与性腺囤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是对照组的3倍多,三个规格的蟹可食部位FAA总量变化趋势一致,FAA总量与蟹的规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三种规格蟹在囤养一个月后其鲜味及甜味均增加,配合饲料组变化更明显。对蟹滋味贡献明显的氨基酸有谷氨酸(Glu)、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精氨酸(Arg)、苏氨酸(Thr)、赖氨酸(Lys)、亮氨酸(Leu)和脯氨酸(Pro),囤养后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1的氨基酸种类增多,TAV值显著增加,且TAV值为配合饲料组天然饵料组对照组;(3)囤养后中华绒螯蟹体肉呈味核苷酸总量下降,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下降;肝胰腺中核苷酸总量和EUC为配合饲料组天然饵料组对照组;性腺中EUC值均显著上升(p0.05),除配合饲料囤养的MC蟹EUC低于天然饵料组外,SC和LC蟹均是配合饲料囤养的增鲜效果好,呈味核苷酸对蟹的体肉和肝胰腺无滋味贡献。综述所述,经过两种饲料囤养的三种规格中华绒螯蟹囤养第2阶段,即囤养一个月的时间其品质最佳,且配合饲料囤养的效果更好,其品质与蟹的大小无明显关系。
【图文】:

雷达图,滋味,中华绒螯蟹,雷达图


11写字母:天然饵料组;a:SC;b:MC;c:LC;大写字母:配合饲料组;A:SC;B:MC;C:LC;0:对照组;1:囤养第 1 阶段;2:囤养第 2 阶段;3:囤养第 3 阶段;4:囤养第 4 阶段;下同。图 2-2 囤养前后中华绒螯蟹体肉滋味感官雷达图Fig.2-2 Taste sensory evaluation radar map of Chinese mitten crab body meat before and after hoarding

雷达图,滋味,中华绒螯蟹,雷达图


12图 2-3 囤养前后中华绒螯蟹肝胰腺滋味感官雷达图Fig.2-3 Taste sensory evaluation radar map of Chinese mitten crab hepatopancreas before and after hoarding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966.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会;施文正;王锡昌;赵j;李方超;;中华绒螯蟹鲜活及死后品质评价[J];中国食品学报;2018年03期

2 ;中华绒螯蟹新品种——“长江1号”、“长江2号”[J];水产养殖;2016年12期

3 ;中华绒螯蟹新品种——“长江1号”、“长江2号”[J];水产养殖;2017年01期

4 ;中华绒螯蟹新品种——“长江1号”、“长江2号”[J];水产养殖;2017年05期

5 ;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J];海洋与渔业;2017年06期

6 兰欣;徐承旭;;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天然资源恢复效果突显[J];水产科技情报;2017年05期

7 徐跑;董在杰;庄红根;朱文彬;郭风英;;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J];中国水产;2017年07期

8 ;中华绒螯蟹选育新品种——“长江1号”、“长江2号”[J];水产养殖;2016年01期

9 ;中华绒螯蟹选育新品种——“长江1号”、“长江2号”[J];水产养殖;2016年02期

10 江平;;中华绒螯蟹“长江2号”[J];农村新技术;201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志善;孙钦军;王锡念;包建强;;中华绒螯蟹营养与风味的研究进展[A];201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2 孟庆国;顾伟;王文;;中华绒螯蟹螺原体抗原相关蛋白筛选[A];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杨志彪;赵云龙;杨健;;水体铜对中华绒螯蟹蜕皮、生长和存活的影响[A];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2004年甲壳动物学分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朱清顺;周刚;张彤晴;;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良种选育与生态养殖[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5 吴冰醒;杨先乐;;氧氟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研究[A];2014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戴恒鑫;李应森;王武;刘伟;张关海;;中华绒螯蟹蟹种优质高产生态培育模式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现代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10年

7 邱高峰;刘萍;房君江;冯海洋;;成熟促进因子在中华绒螯蟹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中的作用[A];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温小波;陈立侨;周忠良;艾春;;中华绒螯蟹仔蟹对必需脂肪酸的营养需求量[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艾春香;陈立侨;高露姣;温小波;;维生素C对中华绒螯蟹血清及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磷酸酶的影响[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成永旭;南天佐;吴旭干;;中华绒螯蟹第一、第二次产卵的生殖性状和苗种质量的比较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2004年甲壳动物学分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婧;中华绒螯蟹新品种“江海21”成果转让超千万[N];中国渔业报;2018年

2 杨娟 刘一珉;我市培育出一种新品螃蟹 通过国家审定[N];常州日报;2017年

3 淳宣;中华绒螯蟹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通过验收[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4 许本宏邋林鸣;中华绒螯蟹特色哪里来[N];中国质量报;2007年

5 赵文;东台打造中华绒螯蟹原生态品牌[N];江苏科技报;2009年

6 阿米娜 阿尔法特;沙雅中华绒螯蟹热销区内外[N];新疆日报(汉);2011年

7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徐在宽;高效水产品种推荐——中华绒螯蟹[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2年

8 姜奕轲;东海所回收人工放流中华绒螯蟹[N];中国渔业报;2011年

9 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省中华绒螯蟹育苗生产标准[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10 于志;江苏高淳建设全国中华绒螯蟹“种子库”[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清清;中华绒螯蟹色泽遗传参数评估及色泽形成机制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2 李晶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蜕皮期间渗透压调节机制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3 张龙;中华绒螯蟹蟹肉蛋白质性状变化及其对质地品质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4 李丹;中华绒螯蟹跨膜型Dscam的可变剪接及免疫调控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5 王海华;长江中下游中华绒螯蟹资源变动与保护策略[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6 杨宗英;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坏死综合症发病原因及致病机理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7 黄孝锋;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仔蟹对关键环境因子需求及其人工替代栖息地构建[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8 冯德祥;环境因子与维生素影响多氯联苯对中华绒螯蟹的毒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9 程琳;典型污染物对成年中华绒螯蟹的短期生态毒理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10 唐伯平;中华绒螯蟹触角的形态发育学及绒螯蟹的分类学和方蟹总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悦;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病变综合征及其与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2019年

2 李浩;基于图像局部特征的中华绒螯蟹防伪算法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9年

3 毛振方;池塘养殖密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长性能和养殖水环境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9年

4 麻楠;中华绒螯蟹雄体生殖系统发育过程中脂质组学的变化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5 马天利;长江水系三种不同品系中华绒螯蟹成蟹生产性能比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6 刘敏;中华绒螯蟹Tetraspanin在螺原体感染过程中的功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7 高琪;中华绒螯蟹三种丝氨酸蛋白酶在螺原体感染中的功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8 吴晓峰;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的种群特征及资源评估[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9 徐静静;长江口中华绒螯蟹雌蟹食性和肠道微生物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10 王潇;不同水域中华绒螯蟹营养成分差异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43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43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f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