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雌二醇、温度、猪胎衣对中国林蛙性别及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28 11:34
【摘要】:为了系统探究温度控制方法、雌激素控制方法以及猪胎衣控制方法对中国林蛙的性别及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采取了单因素试验设计共将1500只蝌蚪随机分成三个试验,每个试验对应一种控制方法。雌激素控制试验共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蝌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他试验组分别饲喂30mg/kg、 50mg/kg、100mg/kg、120mg/kg、150mg/kg的雌二醇饵料;温度控制试验共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与其他试验组均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水体温度为自然温度,其余几组分别设置为12℃、14℃、16℃、18℃、20℃;胎衣控制试验共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他试验组分别饲喂10%、20%、30%、40%的胎衣粉剂饵料。试验期为55天,三种控制方法均测定蝌蚪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体长、变态时间、变态率、雌性率等指标。结果如下:1、雌二醇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雌二醇浓度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有作用效果。试验4组蝌蚪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2、3、5、6试验组(P0.01),试验4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1、2、3组(P0.01)。试验4组平均体长和变态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2、3、5、6组(P0.01),变态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1、2、5、6组(P0.05)。2、雌二醇对中国林蛙性别的影响雌二醇对中国林蛙性别的影响有作用效果。试验4组变态后幼蛙的雌性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2、3、5、6组(P0.01)。3、温度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1、2、3、4、5组平均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均低于对照组,此温度范围内对蝌蚪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无作用效果,试验1、2、3、4、5组料重比高于对照组,此温度范围内对蝌蚪的料重比无作用效果。试验1组体长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2、3、4、5组(P0.05);试验l、2、3、4、5组变态时间均高于对照组,此温度范围内对蝌蚪变态时间的缩短无作用效果;4、温度对中国林蛙性别的影响此试验温控组对幼蛙性别影响有明显作用效果。试验1组雌性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3、4、5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5、猪胎衣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猪胎衣粉剂饵料对蝌蚪生长发育有明显作用效果。试验3、4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试验3、4组蝌蚪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l、2组(P0.01)。试验3组体长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4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试验3组变态时间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l组(P0.01),显著低于试验2组(P0.05);试验2、3组变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极显著高于试验4组(P0.01)。6、猪胎衣对中国林蛙性别的影响猪胎衣对中国林蛙性别的影响无明显作用效果。各试验组雌性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1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宝贵,王建军,傅立中;中国林蛙养殖利用的若干技术问题[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4年01期

2 韩曦英;朱健勋;于澎;;中国林蛙体内重金属与环境的相关性分析[J];野生动物学报;2018年03期

3 ;林蛙与林蛙油 中国林蛙及林蛙油的历史渊源(一)[J];吉林蔬菜;2018年08期

4 王春清;吕树臣;何玉华;;东北地区中国林蛙蝌蚪期常见疾病的防治[J];科学养鱼;2017年09期

5 王春青;;中国林蛙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年02期

6 曹阳;肖星雷;姜大成;;吉林省不同地域产中国林蛙的形态学比较[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肖友红,田春;中国林蛙的生物学及其养殖潜力[J];中国水产;2005年07期

8 鄂春宇;中国林蛙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5年18期

9 马惠海 ,杨丰福;当前中国林蛙养殖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农村科技;2004年02期

10 黎明;集食补、药用、美容于一体的珍稀两栖动物——中国林蛙[J];农村百事通;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宜平;姜大成;张晋纲;邓明鲁;;中国林蛙资源概况与养殖现状[A];全国第5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孟岳峰;李治;;野生中国林蛙潜在致病菌的分离鉴定[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徐峰;李经才;刘广宣;;中国林蛙卵油对神经功能的影响[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峰;;中国林蛙卵油的中枢效应[A];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许成龙;;奶水牛产后胎衣自然落下与胎衣滞留手术剥离后几项生理指标的观察[A];中国奶业协会第26次繁殖学术年会暨国家肉牛牦牛/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第3届全国牛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尚德静;白冰;李晓帆;付欣;郑俊杰;;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皮肤抗菌肽基因和功能多样性研究[A];“基因、进化与生理功能多样性”海内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7 张明海;汪凌峰;;雌性中国林蛙生长与繁殖的权衡[A];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三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孟岳峰;赵洁;孙燕;李治;;野生中国林蛙致病菌的分离鉴定[A];2008陕西省环境与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王小平;肖向红;王向峰;;不同地区中国林蛙的肥满度和重长指标的初步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郭宏军;徐静;;奶牛胎衣不下的几种治疗方法临床比较[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雨亭;中国林蛙不作为食品致行业陷入困境[N];中国食品报;2013年

2 陈潭;养殖中国林蛙要因地制宜[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3 王胜男;中国林蛙:有限资源蕴含巨大商机[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4 张振民;中国林蛙在山东驯养成功[N];中国特产报;2000年

5 桑文秀;怎样养好中国林蛙[N];云南科技报;2004年

6 记者 李景才;要像保护红松一样保护中国林蛙[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7 记者 刘永祥;中国林蛙反季节繁育通过专家评定[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年

8 苏州大学水产学院 车轶;林蛙养殖要尊重客观规律[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0年

9 孔德明;江苏省盱眙县建成首家中国林蛙养殖基地[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郭丽君;吉林长白山中国林蛙资源开发大有可为[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勃;低剂量敌百虫胁迫对中国林蛙的肝细胞毒性与分子响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2 王宏元;两栖动物变态过程中嗅器和骨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梦如;雌二醇、温度、猪胎衣对中国林蛙性别及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2 裴跃斌;中国林蛙变态发育中骨的形态变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3 魏芳;辛基酚诱导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肝组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4 于晴;东北林蛙与中国林蛙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年

5 陈侠;中国林蛙卵油的活性追踪[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6 彭飞;中国林蛙卵油的抗惊厥作用[D];沈阳药科大学;2002年

7 张哲文;中国林蛙皮肤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卢立明;中国林蛙卵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2年

9 曲婷婷;黑龙江省中部地区中国林蛙油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10 王宇;中国林蛙蛙卵抗癌活性蛋白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43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43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5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