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四川黄龙沟三种野生杓兰根部内生真菌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30 01:52
【摘要】:本研究采集四川黄龙沟自然保护区西藏构兰(Cypripedium ribeticum),黄花杓兰(Cypripedium flavum)和无苞杓兰(Cypripedium bardolphianm)的根段。用徒手切片法观察了3种杓兰的菌根结构,并采用菌丝团悬浮液小块培养基、菌根根段组织切块和菌丝团悬浮液涂板3种方法分离根部内生真菌,结合培养形态观察和ITS区段的序列信息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鉴定。通过物种集中性、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计算三种杓兰根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主要结果为:1.西藏杓兰、黄花杓兰和无苞杓兰的根部内生真菌通过根表皮的外皮层进入杓兰属植物根部,但没有在中髓柱和维管束细胞区域观察到菌丝侵入。2.菌丝团悬浮液小块培养基分离法的分离效果优于其它两种方法。3.三种杓兰根部分离得到10属15株内生真菌,其中以胶膜菌属最多,占总体分离种类的33.3%。包括胶膜菌属(Tulasnella)有5株,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1株,木霉属(Trichoderma)2株,耙齿菌属(Irpex)1株,碳团菌株(Hypoxylon)1株,赤霉菌属(Gibberella)1株,镰刀菌属(Fusarium)1株,肉座菌属(Hpocrea)1株,丛赤壳属(Nectria)1株,黑团孢属(Periconia)1株。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种类有差异性,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可能是共生杓兰生境不同和生长周期不同。4.黄花杓兰根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在3种杓兰中最高,其次是西藏杓兰,最后是无苞杓兰。说明在这一生长阶段中黄花杓兰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优于西藏杓兰和无苞杓兰。
【图文】:

小块,培养皿,培养基


烧灭菌过的接种针挑取小块培养基,迅速接入高压灭菌的空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中逡逑放10个小块培养基,每个小块培养基之间保持相对均匀距离,外侧小块培养基不要逡逑接触到培养皿内壁,直径9邋cm的平板大约可以制作30—40个小块培养基。(图2-1邋)。逡逑图2-1培养皿中的小块培养基逡逑Fig.2-1邋Small邋pieces邋of邋culture邋medium邋in邋the邋petri邋dish逡逑2.邋3.邋1.邋2菌丝团悬浮液的制备逡逑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酒精灯外焰灼烧灭菌过的镊子将三种杓兰菌根根段夹取到盛逡逑满75%酒精的无菌培养皿中,完全浸泡30s后,再用灼烧灭菌过的镊子放入1%的逡逑NaCIO溶液中。浸泡3邋min后夹出,再放入装满无菌水的培养皿中冲洗5—6次后,逡逑8逡逑

根段,组织切片


干燥的滤纸上,擦干根段表面水分。用灼烧灭菌过的手术刀将根段切成0.1邋—邋0.3邋cm逡逑的组织切块,平铺在2.3.2.1邋POA培养基平板上。每个培养基平板里按照五角形位置逡逑平铺5个组织切块(图2-2)。记好分离信息后,放入25邋°C培养箱中培养。并以没逡逑有加入根段组织切块的POA培养基为对照组。每天观察一次,一旦发现有菌丝从根逡逑段组织组织切块边缘长出,迅速在超净工作台上用灼烧灭菌过接种针挑取菌丝转移到逡逑培养基平板上(配方见2.3.1.3)进行纯化培养。并将剩余的POA培养基放回25°C逡逑培养箱中继续培养观察,重复上述试验,直到没有菌丝长出为止。分离得到菌丝重复逡逑纯化过程,用PDA培养基平板作为纯化培养基,直到培养纯化得到单一菌落,用PDA逡逑斜面培养保存于4邋°C冰箱中,作为后续试验的材料。逡逑■逡逑图2-2根段组织切片逡逑Fig.2-3邋Tissue邋slice邋of邋root邋segments逡逑2.邋3.邋3菌丝团悬浮液涂板混匀分离法逡逑2.邋3.邋2.邋1分离培养基的制备逡逑配置马铃薯燕麦培基(POA),配方为新鲜去皮马铃薯50克,燕麦8克,琼脂逡逑17克,蒸馏水1000毫升,pH自然,高压灭菌。冷却到46邋°C附近时,,按比例依次滴逡逑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682.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权娇娇;杨斌;李洁;缪福俊;熊智;;黄花杓兰菌根真菌菌群组成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5年12期

2 缪福俊;蒋宏;王宏虬;原晓龙;陈剑;杨宇明;王娟;;黄花杓兰菌根真菌rDNA ITS的多样性[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3 缪福俊;蒋宏;丁雅迪;华梅;陈剑;原晓龙;赵欣宇;杨宇明;王娟;;香格里拉5种杓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的多样性分析[J];西部林业科学;2015年04期

4 陈丽晖;徐呈祥;陈雄伟;谢素丹;周丽萍;;鼎湖山野生兰科花卉资源及其观赏性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5年14期

5 侯晓强;付亚娟;袁建平;吴智艳;王利冉;李微;;大花杓兰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年06期

6 张殷波;杜昊东;金效华;马克平;;中国野生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J];科学通报;2015年02期

7 高瑾;王芳;伍建榕;;4种地生兰菌根的显微结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0期

8 盖雪鸽;邢晓科;郭顺星;;兰科菌根的生态学研究进展[J];菌物学报;2014年04期

9 赵国英;徐宝萍;董然;;杓兰属植物研究现状[J];北方园艺;2013年08期

10 徐晔春;;“仙女的拖鞋”——西藏杓兰[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2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晓颖;五种野生兜兰植物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翟明恬;广西雅长自然保护区优势兰科植物根部内生真菌鉴定及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王丽琨;美孢胶膜菌(Tulasnella calospora)原生质体制备与CaC12-PEG转化初步试验[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3 张亚平;中国北方三种杓兰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对原球茎生长的效应[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45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645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c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