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基于井水位同震响应监测井效能评价体系研究——以华北地块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0-03-31 19:59
【摘要】:地震地下流体监测台网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破坏性地震监测预报的效果与能力十分显著。然而,在井网的建设与运行中也暴露了监测井监管部门层级复杂,监测井结构与质量参差不齐,观测仪器采样率低、数据缺失率高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地下流体在地震监测预报中作用的充分施展。如何选择监测井的点位,如何确定地震引起的监测井水位变化的影响要素,如何对监测井效能进行评估,都是值得深入探讨和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在当前的形式下,地下流体监测井效能评价体系研究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基于孔弹性理论与应变模型,以完整的典型构造单元的监测井为研究对象,依托井水位同震响应研究成果,首次尝试采用改进的FCE-AHP方法开展监测井效能定量化评价体系研究。可用于对现有地震地下流体监测井的筛选与评估,也可为在建及计划建设的地下流体监测井提供参考依据,对于同类块体构造单元的相似现象分析也具有借鉴作用。论文的主要成果如下:(1)监测井效能评价方法研究。通过对专家评价法、多目标决策方法(MODM)等7种现阶段主要的综合评价方法的评析与研究,认为改进的FCE-AHP法是最符合监测井效能评价指标特点的评价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计算组合权重,并引入隶属度函数确定模糊关系矩阵,从指标赋权和综合评价隶属度计算两方面对传统方法进行了修正,有效地避免了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使评价结果更为合理。(2)监测井效能评价体系研究。强调以井-含水层系统为评价主体,分析了同震与前兆对井-含水层系统的作用过程,根据监测井效能评价的基本原则及评价依据,确立了基于井水位同震响应的监测井效能评价体系。从观测背景、观测仪器与配套设施以及观测数据质量三方面,较全面地总结了监测井效能的影响因子及其评价参考值,共计29项。以此为基础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初步筛选,选取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可量化指标20项。最终确立了多目标监测井效能综合评价的步骤,并给出了监测井效能评价指标筛选的流程。(3)典型构造单元井水位同震响应规律研究。以华北地块区为典型区进行实例研究,选取地块区161口地下流体监测井为研究对象,首先以远场大震为触发条件,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探讨华北地块区域大尺度面状井水位同震响应规律。继而探讨不同规模断裂带附近井的响应规律。由于采用分钟值序列数据,该统计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华北地块区同震水位变化影响要素分析。利用SPSS中的回归分析法确定井水位变化与震中距、震级的关系,采用Matlab对井水位变化进行频谱分析,揭示监测井水位同震响应频段,同时利用Baytap-G程序提取潮汐因子、振幅比与相位差,进而分析地震引起的井-含水层渗透性变化规律,并对地块区不同部位进行响应敏感度空间分析。影响要素分析结果充分体现了同震水位变化的复杂性,利用单一个指标无法真正揭示监测井对应力应变的响应能力。以上研究成果,也为华北地块区监测井效能评价指标的筛选提供了参考依据。(5)华北地块区监测井效能综合评价研究。结合监测井背景资料缺失情况,计算各指标权重,将同震响应率、同震响应幅度、潮汐因子、距活动断裂带的距离、距干扰源的距离、观测井深度、井径及含水层渗透系数8个最能体现监测井效能的参数,作为典型区监测井效能的综合评价指标。利用改进的FCE-AHP法对具有同震响应的74口"十五"观测井进行评价与等级评定。总体来看,华北地块区地震地下流体水位监测井整体效能偏低,优秀井数量偏少,良好、中等井比重较大。因此,以地震监测预报为目标的地下流体监测井网优化与完善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于监测井效能评价尚处在探索阶段,在本文的评价过程中存在背景资料缺失、指标参数计算干扰因素多等问题,导致评价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洋;;基于井水位同震响应监测井效能评价体系研究——以华北地块区为例[J];国际地震动态;2018年12期

2 晏锐;;汶川8.0级地震引起的中国大陆井水位同震响应特征分析[J];国际地震动态;2009年04期

3 秦双龙;廖丽霞;洪旭瑜;赵文波;;福建永春桃东井水位同震响应特征及记震能力分析[J];华南地震;2017年S1期

4 张清秀;郑小菁;林木金;陈懿德;曹淑贞;陈莹;;永春井水位对远大地震的记震能力及同震效应特征分析[J];华南地震;2011年03期

5 武晓东;王志惠;王春媛;鲁跃;曹开;;五里营井水位与水温对汶川及日本地震的同震响应[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2年S1期

6 冯恩国;连凯旋;陈其锋;温丽媛;李月强;赵杰锋;刘保华;;聊古一井水位同震效应研究[J];高原地震;2016年01期

7 杨柳;马婷;马建英;邵永新;;基于含水层体应变反演的天津地区井水位同震响应特征分析[J];华北地震科学;2016年04期

8 石小磊;李良辉;;蚌埠监测中心井水位、水温干扰度评估[J];国际地震动态;2017年09期

9 高小其,许秋龙,兰陵,陈玲,范博晴,王道;新04号井、新10号井水位和新10号泉流量地震前兆特征的对比分析[J];内陆地震;2002年04期

10 牛在坡;查小惠;;南昌井水位对远震的同震响应分析[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卫华;王秋良;姚运生;梅建昌;李家明;;日本9.0级地震引起的三峡井水位同震响应特征分析[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届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11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1年

2 斯芳奇;程旭东;;深井水位动态异常现象与井网关系探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卫华;李家明;梅建昌;;利用三峡井网井水位变化反演汶川8.0地震后该地区应力变化[A];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孙小龙;晏锐;;井水位与降水量的关系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届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11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1年

5 胡先明;;用深井水位记震能力预报地震的回顾[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贾化周;董守玉;万迪X;;万全井水位非地震应变信息的探讨[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7 张淑亮;;井水位前驱波现象与震源成核之间关系的研究[A];2007年地震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敬少群;王佳卫;车伟;张子广;;小波变换在深井水位异常识别中的应用[A];2007年地震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张立;宋先月;罗睿洁;黄辅琼;马玉川;田雷;高文斐;应骁睿;起卫罗;;云南会泽井水位异常调查及分析[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届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6年

10 张立;何德强;申玻;;四川汶川8级地震前云南昭通水富井水位异常[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宋洋;基于井水位同震响应监测井效能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7年

2 刘成龙;汶川地震地下水前兆异常及同震响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杨竹转;地震波引起的井水位水温同震变化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

4 史浙明;地下水位同震响应特征及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兰双双;深层地下水位动态对地震活动响应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来贵娟;井水位对气压和潮汐的响应特征与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

7 唐彦东;井—含水层系统潮汐水流分析与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夏冰;华北地块岩石圈结构[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璜;孔隙承压含水层井水位对简谐振动响应实验研究[D];防灾科技学院;2018年

2 王明明;多层监测井成井工艺与止水材料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王芳;福建安溪一号井水位的同震阶变响应[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

4 王斌;清交大断裂中部晋祠段地震台流体动态机理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5 晏锐;影响井水位变化的几种因素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8年

6 杨竹转;地震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及其机理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年

7 赵小茂;鄂尔多斯块体南缘及邻区地震地下流体异常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王金维;由井水位的固体潮效应反演含水层参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9 崔团团;基于Sentinel-1A提取两伊边境地震同震地表形变场及同震三维形变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10 王慧玲;基于InSAR数据的震前-同震形变监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09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609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a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