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黑龙江张广才岭南段凤凰山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和冰期演化

发布时间:2020-04-04 20:30
【摘要】:凤凰山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南段,向东是松嫩平原。本文对凤凰山地区的第四纪冰川地貌特征、冰碛物石英砂扫描电镜特征、古环境特征(孢粉分析)和冰期演化历史进行了研究,以求为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研究提供新的佐证,完善东北地区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变规律。凤凰山地区的第四纪冰川地貌主要有冰斗、冰窖、冰蚀谷、刃脊、角峰和冰碛台地等。冰斗口朝向以凤凰山为中心朝向四面八方,冰斗底部海拔在800~1550m之间,典型冰斗的平坦指数在1.72~4.56之间。冰窖发育于凤凰山顶部,现为高山沼泽湿地。冰碛物总体观测为砾石层,粒径多在5~200cm,砾石岩性主要为花岗岩、安山岩、脉石英等,砾石分选差,排列无定向,主要为次棱角-次圆状。冰碛物石英砂的扫描电镜特征整体表现为尖棱角、次棱脊、高-中起伏、磨圆很差的石英颗粒,典型机械特征主要有机械V形坑、擦痕、粘附碎片、大、中贝壳状断口、台阶等,其频率分析显示冰川环境和流水环境发育程度相似,冰川环境频率略高于流水环境,但均远大于风成环境。综合分析凤凰山地区冰碛物石英砂扫描电镜特征和频率,其形成环境应为冰川环境或冰水环境,冰川类型属于海洋性山岳冰川。冰碛物中孢粉结果显示,发现了松属、云杉属、椴树属、沙棘属、胡桃属、落叶栎属等木本植物花粉;禾本科、藜科、菊科、蒿属、苍耳属、十字花科等草本植物花粉和中华卷柏、石松属等蕨类孢子,综合所有样品可得,孢粉浓度平均为52粒/g,孢粉组合中草本植物花粉(72.66%)以藜科(37.54%)和蒿属(32.17%)占优势,其次是菊科、禾本科等;木本植物花粉(24.79%)中以松属(20.59%)为主,还有云杉属、鹅耳枥属、落叶栎属、麻黄属和沙棘属等;蕨类孢子(2.55%)中可见中华卷柏和石松。此时凤凰山地区植被是主要以蒿属、藜科为主的疏林草原,气候寒冷干燥。结合冰碛物的沉积年龄以及冰川地貌特征,凤凰山地区暂时可以划分两个冰阶,末次冰期早期和末次冰期中期-冰盛期。样品的OSL年龄多集中在18~24ka,ESR年龄变化差别较大,但总体上显示冰碛物年龄随海拔的升高变年轻。对比两种测年结果,ESR年龄明显老于OSL年龄,表明ESR测年在冰碛物中的信号残留值问题确实存在。
【图文】:

分布图,黑龙江省,海拔高度,分布图


图 1-1 黑龙江省海拔高度分布图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遥感地质分析,同时结合多次的野外地质考察、现场确认、实验结果分析,认为凤凰山地区(张广才岭南段)的第四纪冰川、山谷冰川、悬冰川等。根据冰川的形成条件和物理性质,凤凰山的第四纪

植被图,第四纪冰川遗迹,孢粉分析,分布点


图 1-2 前人研究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分布点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孢粉分析逐步地质环境的研究中,同时孢粉数据可以更好的反映沉积物沉积时的植被情况,从当时的气候和环境。孙建中(1982)根据冰碛物的沉积特点和相对年龄,并结合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534.63;P532;P34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珍;赵井东;郑本兴;;中国现代冰川平衡线分布特征与末次冰期平衡线下降值研究[J];冰川冻土;2014年01期

2 陈安东;田明中;赵志中;钱方;张志光;;江西庐山牧马场剖面泥砾堆积物的成因分析及年代测定[J];地球学报;2014年01期

3 孙连云;;内蒙古满洲里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特征[J];西部资源;2013年04期

4 张志刚;王建;白世彪;徐孝彬;常直杨;;地表岩石侵蚀速率对宇生核素暴露测年影响的研究[J];地理科学;2014年01期

5 张威;刘蓓蓓;崔之久;李永化;董应巍;于治龙;李洋洋;;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的对比和厘定[J];地理研究;2013年04期

6 赵井东;王杰;殷秀峰;;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现状与争议——兼记首届“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讨会[J];冰川冻土;2013年01期

7 刘春茹;尹功明;Rainer Grün;;石英ESR测年信号衰退特征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3年01期

8 王建;张志刚;徐孝彬;孔屏;白世彪;张茂恒;梁中;;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古冰帽南缘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宇生核素年代研究[J];第四纪研究;2012年03期

9 张克旗;;释光测年中环境剂量率影响因素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孙广友;王海霞;范宇5;;中国东北第四纪冰川研究新进展:遗迹厘定、新发现与冰期模式[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枫;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元古界”的岩石组合与形成时代:对区域构造演化的意义[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闫玲;长白山冰川演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川川;吉林长白山晚更新世以来火山作用与冰川演化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14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614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1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