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基于异构无线网络的地震勘探震源同步控制系统开发

发布时间:2020-04-12 16:22
【摘要】:震源同步控制系统是地震勘探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保证震源激发时刻和地震数据采集启动时刻的同步,能否实现精确同步直接关系到地震勘探的精度。本文针对传统震源同步控制系统中同步方案复杂、系统施工难度大等缺点,提出了基于异构无线网络的地震勘探震源同步控制系统,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系统节点的硬件选型与电路设计。包括节点各模块内部的硬件实现和模块间的通信连接;(2)系统的软件设计和功能实现。包括系统异构无线网络整体结构的设计和实现,并自定义了一套用于地震勘探系统的数据通信格式,来完成对整个系统同步过程的控制;(3)在分析现有震源同步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后同步方案用于实现系统同步;(4)在分析后同步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连续阈值和求导的震源激发检测方法和基于秒脉冲(Pulse Per Second,PPS)时标测频的系统节点时钟同步方法。本文提出的基于异构无线网络的地震勘探震源同步控制系统与传统震源同步控制系统相比,主要有以下优点:(1)基于异构网络的无线传输方案设计。传统震源同步控制系统通过无线电台完成系统节点之间的通信,而本文采用低功耗自组织网络完成译码器与网关/编码器节点之间的通信,并采用无线局域网Wi-Fi完成网关/编码器节点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该方案在保证系统通信功能的同时,不仅降低了系统的功耗和成本,而且使通信系统具备了组网能力,能更好地适应恶劣的地震勘探环境;(2)后同步方案设计。传统震源同步控制系统采用同步时序控制方式可以实现20μs左右的同步精度,但该方案同步过程复杂,并且需要在施工前进行人工干预完成对系统各种时延的测定及补偿,加大了施工难度。鉴于这些缺点,本文提出了后同步方案,该方案在地震数据采集节点已经开始采集的前提下进行震源引爆,然后将采集到的精确的震源激发时刻回传至每一个地震数据采集节点,各地震数据采集节点定位震源激发时地震数据的存储位置,进行有效数据的上传。后同步方案方法简单,同步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系统的同步误差在250μs以内,满足震源同步控制系统1ms以内的同步精度要求。
【图文】:

示意图,同步控制系统,震源,地震勘探


然后利用布设在地表的大量检波器进行捕捉并汇总、处理、分析,便可反演逡逑出地下的地质结构12]。由于反射波法只要求岩层波阻抗有所变化,地质条件逡逑易于得到满足,因而在地震勘探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图1.1所示为基于反射逡逑波法的地震勘探示意图|31。逦,逡逑——4逡逑MBMRMHlflMHBHHflHHHmmm逡逑图i.i基于反射波法的地震勘探示意图逡逑地震勘探过程中使用的地震仪器主要由两部分设备组成:地震数据采集逡逑系统和震源同步控制系统。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利用检波器将地逡逑震回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汇总、处理、存储和上传至上位机等。震源逡逑同步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证震源端震源激发时刻和数据采集端地震数逡逑1逡逑

示意图,勘探系统,总体架构,示意图


式很难实现震源激发与数据采集的严格同步。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基逡逑于异构无线网络的地震勘探震源同步控制系统开发研宄,本章将重点介绍该逡逑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逡逑2.1系统组成及功能介绍逡逑本文设计的基于异构无线网络的地震勘探震源同步控制系统,主要用于逡逑实现同步功能,也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图2.1为本文地震勘探系统总体逡逑架构示意图,,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由多个译码器、大量的地震数据采集节点、逡逑一个网关/编码器复合节点及PC上位机构成。当由于地形、距离等原因译码逡逑器节点无法直接和网关/编码器节点通信时,也可以加入中继器节点扩展通逡逑信距离,改善通信质量。系统中各节点以及节点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均采用逡逑无线方式,其中地震数据采集系统部分由项目组内其他成员完成,本文不做逡逑过多介绍。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92;P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杰;刘旭峰;;多轴同步控制系统的转矩扰动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6年12期

2 古韶辉;张勇;;多单元同步控制系统硬件设计[J];电子世界;2017年20期

3 赵康康;项珏;;世博花车无线同步控制系统设计[J];电声技术;2011年09期

4 陈涛;钟崇德;李贵生;;摄影同步控制系统的研究[J];光学机械;1990年05期

5 罗显华;快速阀门同步控制系统[J];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1989年01期

6 杨公源,任智华;卷绕—退绕张力与同步控制系统[J];电工技术杂志;1989年01期

7 陈德传;杨娅君;;PWM-D宽调速快速位置、速度同步控制系统[J];电气传动;1989年02期

8 张岩;;基于相角差的隔膜泵同步控制系统设计[J];电子世界;2014年07期

9 杨燕翔;基于N∶N网络的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研究[J];工矿自动化;2005年05期

10 沙印;;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设计[J];煤矿机械;201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磊;;牵引移位装置同步控制系统[A];“装备中国”2017年“创新滨海·SEW杯”高端装备创新设计大赛论文集[C];2017年

2 陈述平;张宽;张巍;石志远;刘淳;陈金湖;刘天奇;;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的设计[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王昊;钟锷;高衿畅;陈强;;链条输送机多机同步控制系统[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刘忠国;刘伯强;吕扬生;;复卷机张力同步控制系统的设计[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二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5 田志宏;李建凯;;基于组态软件的多电机远程同步控制系统[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宋伟科;肖聚亮;王国栋;;水轮机筒阀电液同步控制系统研究[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彭勇平;;首例混凝土拱桥整体移位的设计与施工[A];中国老教授协会土木建筑(含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九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郑伟;钱晨;王钦若;吴乃优;;基于DeviceNet的车牌生产线同步控制系统设计[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郑伟;钱晨;王钦若;吴乃优;;基于DeviceNet的车牌生产线同步控制系统设计[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施光林;钟廷修;史维祥;李天石;;电液位置同步控制系统的三类标准化模型[A];第一届全国流体动力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袁政英;美陆军针对有人-无人编队作战开发同步控制系统[N];中国航空报;2017年

2 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贺顺华;数字化技术提升定形机控制水平[N];中国纺织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忠伟;巨型模锻液压机同步控制系统及其鲁棒控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分布式同步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软件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2 王莹;基于异构无线网络的地震勘探震源同步控制系统开发[D];山东大学;2019年

3 王磊;移动式架车机电气控制系统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4 齐东旭;多电机精确同步控制系统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8年

5 占超;LED同步控制系统卷积通信纠错机制的研究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6 王朔;网络化多轴同步控制系统的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7 罗云山;印染机中的多电机同步协调控制[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8 胡译华;基于PLCopen的高速物料包装机械同步控制系统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9 周凯;泄水闸弧形闸门开度检测及同步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10 高振新;多电机无轴传动同步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24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624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3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