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安徽省清流河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13 04:31
【摘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引起径流变化的两大驱动因子,且该驱动因子对径流变化的贡献随时间发生演变,研究各驱动因子对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及其年际变化不仅有助于辨识径流演变的原因,并可为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位于安徽滁州的清流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流域历史气象水文要素及土地利用方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清流河流域在1960-2012年间,年均径流呈不显著增加趋势,1984年被MK检验为突变点;年均降水呈现不显著增加趋势;年均气温呈现显著增加趋势(0.02℃/年);而年均蒸发呈现显著下降趋势(2.01mm/年)。流域内土地利用方式以耕地和林地为主,1960-2012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转变的区域占流域总面积的28.1%,以林地、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为主。其次,本文采用弹性系数法和SWAT模型法区分量化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流域径流的影响。基于弹性系数法的径流变化归因分析结果显示,在年尺度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均使径流增加,二者的贡献分别为97.27%和2.76%;基于SWAT水文模型的径流变化归因分析结果表明,在年尺度上气候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分别为95.36%和4.46%,与弹性系数法结果一致。在月尺度上,气候变化在1、5、7、8月是径流增加的主要因素;其余月份人类活动是增加径流的主要因素;在干湿季尺度上,气候变化使干湿季径流均增加;人类活动使径流在干季增加湿季减少。为揭示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如何随时间演变,本文结合连续土地利用分类算法和SWAT模型提出了径流变化的年际归因分析方法,旨在定量区分1989-2012每年各驱动因子(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其他人类活动因子)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驱动因子对径流变化的贡献随时间发生变化;气候变化在1989-2012年的大多数年份中主导了径流变化;人类活动是2005和2007年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径流以增加为主,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相对较小;2004年以后,其他人类活动因素对径流的影响增强(平均贡献为-16.13%)。最后,本文利用气候情景假设法,初步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结果发现到2020、2050、2100年径流将分别增加1.51%、3.1%、18.29%。本研究揭示了清流河流域径流在1960-2012年间如何以及为何演变,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可为变化环境下区域水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图文】:

技术路线图,安徽省,河流,技术路线


安徽省清流河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技术路线

分布图,清流,气象水文,河流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获取第二章 研究流域概况与数据获取2.1 研究区概况本研究以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的清流河流域(32°13′-32°40′N,117°59′-118°25′E)为研究对象,如图 2-1 所示。清流河属于长江水系的二级支流滁河水系的分支,河流长度为84km。清流河发源于滁州市区与定远县界的磨盘山、东麓仙店子北居涧,,东接来安河,西达襄河,南接滁河干流,北源江淮分水岭[120]。清流河流经滁州市市区、明光市以及来安县,流域面积为 1070km2。清流河流域的地形以山区和丘陵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地势北高南低(海拔范围-12m~341m)。山区和丘陵主要分布在上游,中下游较为平坦。流域水系呈现树枝状,左支是百道河以及二道河,右支为大、小沙河。境内山区以人工阔叶林为主要植被类型。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荣;周建中;曾小凡;叶磊;孟长青;;金沙江流域降水和径流时空演变的非一致性分析[J];水文;2015年06期

2 赵志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典型流域径流的影响研究[J];地下水;2015年06期

3 翟然;王国庆;刘翠善;鲍振鑫;刘艳丽;;清流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历史演变特征[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5年05期

4 郭禹含;徐世杰;齐天松;;流域水文模型综述[J];科技视界;2015年25期

5 宋翠萍;王海潮;唐德善;;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中国给水排水;2015年16期

6 陈伏龙;王怡璇;吴泽斌;冯平;;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干旱区内陆河径流量的影响——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肯斯瓦特水文站为例[J];干旱区研究;2015年04期

7 胡彩虹;焦建林;;从水资源利用效率看水资源危机的出路[J];世界环境;2015年02期

8 贺瑞敏;张建云;鲍振鑫;严小林;王国庆;刘翠善;;海河流域河川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J];水科学进展;2015年01期

9 许迪;;SWMM模型综述[J];环境科学导刊;2014年06期

10 陈占寿;乔爱芳;;几种水文序列变异点诊断方法的性能比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爱静;东北地区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特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姚月锋;小兴安岭森林流域气候和覆被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白勇;变化环境下半干旱流域径流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年

2 石晓晴;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典型江河径流演变规律[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8年

3 张照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汾河流域入黄径流影响分析[D];郑州大学;2016年

4 冯世伟;基于HEC-HMS与新安江模型洪水预报研究与应用[D];广西大学;2016年

5 路建恒;基于SWMM模型的宿迁市排水系统模拟评价[D];东南大学;2015年

6 孟爽;GIS辅助下的TOPMODEL模型在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李丹颖;陆面水文模型VIC研究及其与天气发生器的集成[D];武汉大学;2005年

8 刘谦;VIC大尺度陆面水文模型在中国区域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25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625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4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