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立体层析速度反演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2 15:54
【摘要】:随着各大油田的发展以及对地下油气探测的难度的增加,对地下构造的探测目标从常规构造油气藏逐渐发展到对非常规油气藏以及岩性油气藏的探测。针对这些油气藏的成像需利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而速度的准确度是正确成像的前提。现阶段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很广的是层析速度反演方法,然而随着对油气藏勘探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反射波层析速度反演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本文在层析速度反演的框架内,针对传统成像域走时层析的不足,提出了成像域立体层析反演方法。首先,针对传统反射层析在低信噪比数据中同相轴拾取困难这一问题,重新定义了层析反演的数据空间和模型空间,即利用地震波走时,炮、检点位置以及炮、检点处射线出射方向同时约束速度模型来增强反演的稳定性和精度。第二,由于数据空间拾取的准确性是影响反演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提出在初始的成像域道集中进行剩余曲率与构造倾角的拾取,并运用特定的修正公式修正得到更为准确的立体层析数据空间。第三,根据射线扰动理论以及射线传播矩阵的性质,本文推导出成像域的立体层析核函数,使核函数在对地质体的覆盖效果更好的前提下,使反问题的求解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从而获得更精确的速度反演结果。最后,利用对模型和实际资料的测试,证明了在成像域中进行立体层析速度反演,可以达到较高的反演精度。最后,在本文的最后一章中,通过对两种(数据域、成像域)立体层析反演方法的对比,以及成像域立体层析反演与成熟的成像域走时层析反演方法的对比,验证了成像域立体层析的优势,并说明了立体层析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与实际地下情况的契合性与优越性。
【图文】:

网格节点,算子,偏微分算子,旅行时


第二章 地震波走时及射线追踪正演模拟2 2, , , , ( , ,0) max( , ,0)x x z zi j i j i j i j D t D t D t D t , ,,z zi j i j t D t 分别表示在某网格(i , j )处旅行时算子,迎风算子的推导过程如下: t ( x, z )是空间位置( x, z )的函数,在 x,z数值计算时,,偏微分算子可以用差分算,网格节点的设置如图(2-1)。并设向右

示意图,示意图,接受点,窄带


图 2-2 FMM 方法实现示意图图 2-2 所示 FMM 波前扩展方式,具体实现过程如下:我们把计算区域的网格点初始化为三类点:接受点(黑色的)、窄带离点(空心点),将震源点初始化为接受点(已完成走时计算的点),并时为: ( , ) 0s st i j ,将震源上下左右四个点定义为初始窄带点,旅1, , 1( 1, ) , ( , 1)s ss s i s js s s is jst i j s h t i j s h 之外的点旅行时设为无穷大:max(i , j ) t;利用堆排序技术选取窄带内的极小走时点min mint (i , j ),并将极小走时近区内;对极小走时点周围相邻的四个点进行判断,保持接受点走时不变,利更新走时,将远离点移入窄带,反复进行计算。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冉海林;;差分吸收光谱反演方法在环境监测系统中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6年17期

2 朱介寿;骆循;;地球内部三维地震反演方法及其进展[J];国际地震动态;1987年02期

3 范天锡;大气廓线统计反演方法的改进[J];气象;1988年05期

4 侯杰昌,吴庆麟;电离层等折射指数面速度剖面的无线电反演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1988年03期

5 陈峰;曾宗泳;丁勇;;大气折射反演和近地面反常折射现象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6 徐利治;蒋茂森;;关于Egorychev《积分表示与组合和的计算》一书的评注[J];应用数学;1988年Z1期

7 崔若飞;;τ-p域内的速度反演方法[J];国外油气勘探;1989年06期

8 杨再朝;应用FFT计算u函数的界面反演方法[J];石油物探;1989年02期

9 王宁;;用声波方程速度反演方法进行偏移[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9年01期

10 陈建楠;白洁;周著华;方涵先;;卫星资料遥感云顶高度反演方法综述[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温一波;傅竹武;段永康;胡毅力;;地震图象重建技术中几种反演方法的适用性研究[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2 刘强;姚长利;郑元满;;基于阻尼最小二乘法的位场欧拉反演方法[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十八)——专题82:深部资源探测技术与矿集区立体探测、专题83:地球化学进展[C];2018年

3 李霄龙;王喜臣;;似二度多边形界面重磁联合反演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4 邹雅铭;关守军;;基于序贯高斯模拟的随机地震反演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专题论文集[C];2013年

5 艾印双;郑天愉;刘鹏程;;自适应全局混合反演方法[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周文月;黄大年;孟兆海;高秀鹤;;基于重磁张量数据的交叉梯度反演方法研究[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九)——专题49深部探测技术方法与装备、专题50地壳应力与地震[C];2015年

7 张小路;;一种重磁反演方法的应用[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8 孔祥宁;;速度反演方法及其应用[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李家蓉;;不同反演方法在塔北地区的应用[A];油气地球物理实用新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欣;李振春;张凯;王冲;;立体层析速度反演方法研究[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七)——专题46地震波传播与成像[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斌成;安徽局物测队 全三维岩性反演方法研究取得新成果[N];中煤地质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井浩;基于波动方程的动力学反演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2 杨修伟;基于逐渐变形法的储层随机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3 刘昱朗;介质目标反演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李雁浩;传热过程的模型预测反演方法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7年

5 敬荣中;地球物理非线性联合反演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6 何方敏;综合孔径微波辐射成像统计反演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轲;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高光谱遥感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8 段四波;高空间分辨率全天候地表温度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9 孙石达;磁总场异常及其梯度联合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10 陈睿;材料特性参量识别的混合反演方法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德木;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基追踪反演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2 张欣;立体层析速度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3 郭惠莹;几种界面反演方法在东北地区航磁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王天资;基于第三类边界条件的传热系数反演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张姚滢;基于声线理论流场反演方法的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6 潘实;射线阻抗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7 郝亚炬;高精度Q值反演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8 杨兆航;重震匹配约束联合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9 段锋华;气溶胶高值条件下二氧化碳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10 李秋辰;重力聚焦反演方法在长白山地区的应用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47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647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d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