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频率域海洋可控源电磁数据三维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

发布时间:2020-05-12 06:01
【摘要】:海洋可控源电磁法(海洋CSEM)是一种利用电阻率差异来分辨海底构造储层中含油和水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已逐渐成为海上石油勘探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经济快速地发展,人们将对能源的需求目光越来越多投向海洋,而海洋CSEM作为对海上地震资料的重要补充,在后期的资料解释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国内对海洋CSEM的研究还不太成熟,不管是方法技术还是仪器研制方面都与国外研究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三维正反演方法技术两方面进行研究,利用有限体积法分析三维正演响应规律,同时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实现了海洋CSEM三维反演,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今后对海洋电磁实际资料的处理与解释奠定基础。本文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推导了海洋CSEM三维控制方程,并利用基于交错网格的有限体积法对方程进行离散,将离散后的方程组合后形成了一个大型线性方程组,并采用Krylov子空间方法中的拟最小残差法求解线性方程组。为了解决海洋CSEM中场源点处的奇异性问题,将总场分解为一次场和二次场,并引入一个全空间或层状的参考模型,消除场源点处奇异的电流源项。在求解方程过程中加入散度校正,提高计算速度。正演实验结果表明,电场响应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小,但是归一化的电场响应刚好相反。发射源的位置和储层尺寸同样也会影响着电场响应特征,收发距增大电场响应减小,储层厚度和长度的增大电场响应也增强。从归一化曲线上看,电场和磁场的振幅归一化曲线基本都能指示储层边界位置,电场效果较磁场更好些。另一方面,本文详细地推导了灵敏度矩阵的计算过程,讨论了水平电偶极子源的灵敏度分布的特征,分析了在均匀半空间和含高阻异常体时灵敏度的分布情况。本文的灵敏度是基于非线性共轭梯度算法,计算目标函数的一阶导数,只需要两次正演就可以得到灵敏度矩阵的一行。同时,本文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算法,实现了海洋CSEM三维反演。阐述了线搜索中不同条件选择,模型参数转换以及迭代条件等与反演过程相关因素。通过对几种典型理论模型的反演,分析了不同频率、不同测量方式的反演结果。采用多频率多测线的方式得到的反演结果与真实模型吻合较好,证明了该方法在海洋CSEM勘探中的有效性。
【图文】:

示意图,距变化,海洋,电场强度


图 1.1 海洋 CSEM 勘探原理示意图(上图)和电场强度随收发距变化情况(下(据 Johansen 2005)当收发距的水平距离是储层埋深的 2 5 倍时,采用适当频率的海洋 CS以探测到储层(Kong, 2002)。因此利用海洋 CSEM 技术探测储层成功与因素之一就是勘探排列的设计。水平电偶极源既产生传导效应(图 1.2应效应(图 1.3)(Constable, 2010),因此某一特定高阻储层构造的响应效应和感应效应的相互作用。水平电偶极源产生的场本质上是三维的,,的相对大小取决于收发距的空间几何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场源 接收站即电偶极轴与场源 接收站连线的夹角来表示。方位角 90o时(横向接应效应为主,这种情况下测量到的响应可以用借用大地电磁电磁中趋肤念来解释。方位角0o时(纵向接收)传导效应占主导地位(MacGregor and)。

传导效应,振幅和,相位变化,海洋


图 1.2 海洋 CSEM 电流传导效应以及电场振幅和相位变化情况(据 Constable 2010,有修改)图 1.3 海洋 CSEM 电流传导效应以及电场振幅和相位变化情况(据 Constable 2010,有修改)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31.3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松;亓夫军;;一种海洋可控源电磁发射拖体姿态及海洋环境参数在线监测的方法[J];信息通信;2017年06期

2 刘颖;蔡骥;李予国;柳建新;;海洋可控源电磁场视电阻率计算方法[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5年02期

3 田伟男;;浅析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技术及前景[J];科技展望;2016年15期

4 王跃洋;徐壮;刘伟宇;李肃义;;海洋可控源电磁数据管理系统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年06期

5 刘颖;李予国;柳建新;李刚;刘鹏茂;;海洋可控源电磁场的一维反演[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3年09期

6 李贤周;;海洋可控源电磁法对油气探测能力的仿真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年09期

7 李亚彬;翁爱华;齐彦福;刘佳音;赵祥阳;李建平;;基于姿态参数的海洋可控源电磁数据一维反演[J];世界地质;2016年01期

8 杨悦;李亚彬;翁爱华;李大俊;李斯睿;杨大方;;频率选择对三维可控源反演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年02期

9 赵宁;王绪本;秦策;阮帅;;三维频率域可控源电磁反演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1期

10 景建恩;伍忠良;邓明;赵庆献;罗贤虎;涂广红;陈凯;王猛;;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试验[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继才;沈劲松;翁斌;张金淼;;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技术及发展趋势[A];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2 杨悦;翁爱华;李大俊;李斯睿;杨大方;刘佳音;;泥河铁矿可控源测深探测效果可行性数值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六专题论文集[C];2013年

3 张继锋;刘文韬;李貅;冯兵;戚志鹏;;可控源2.5D自适应有限元正演[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六专题论文集[C];2013年

4 杨悦;翁爱华;李大俊;李斯睿;杨大方;;频率对三维可控源反演的影响[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2:煤炭资源与矿山安全勘查技术论文集[C];2014年

5 段双敏;李予国;;海洋可控源电磁数据预处理软件系统[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电磁地球物理学研究应用及其新进展论文集[C];2014年

6 彭荣华;胡祥云;蔡建超;;海洋可控源电磁三维并行反演计算[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五)——专题32:电磁地球物理学研究应用及其新进展、专题33:盆地动力学与能源[C];2016年

7 陈文超;李祥芳;王伟;王晓凯;;可控源谐波噪声压制的时频域稀疏优化方法[A];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8 裴建新;刘兰军;于新生;亓夫军;赵铁虎;;拖曳式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系统浅海试验[A];中国石油学会2017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9 李斯睿;翁爱华;杨悦;杨大方;李大俊;;可控源导线长度对深部三维异常体响应的影响[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63: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矿集区立体探测论文集[C];2014年

10 李予国;裴建新;罗鸣;刘颖;韩波;;海洋可控源电磁资料处理与解释系统[A];中国石油学会2017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记者 王晶;我国首条深海可控源电磁探测剖面在南海完成[N];中国海洋报;2017年

2 特约记者 刘增库 赵文彦 通讯员 李昕彤;深水可控源电磁勘探系统通过国家验收[N];中国石油报;2017年

3 记者 梁茵 通讯员 李勇;国内首套可控源中子孔隙度随钻测井仪器试验成功[N];中国石油报;2010年

4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王娉 通讯员 施s

本文编号:2659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659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4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