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双辽市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3 03:46
【摘要】:双辽市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东、西辽河汇流区,地下水作为双辽市主要的供水水源,开采量常年处于较高水平,人类活动对于区内地下水循环过程的影响逐渐加剧,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更加频繁,改变了原有的转化模式。因此,系统地研究该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转化规律,认清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确定地下水资源量,不仅有利于该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对该地区未来工农业发展计划的制定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双辽市地区2003~2016年降水、蒸发、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料。于2017年7月在西辽河流域布设了2条水位监测断面,在东辽河流域布设了4条水位监测断面,共对监测断面上观测井的水位埋深及地表水水位进行了11次观测,并对所有观测点进行了高程的测量。在河谷区进行了7处抽水试验,在每条监测断面河边进行了6处渗漏试验。另外,采取了28个地下水水化学样品、4个地表水水化学样品、9个地下水同位素样品、3个地表水同位素样品和1个大气降水同位素样品。在此基础上,运用水力学法、水化学和同位素法分析了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采用达西定律法、稳定流法、非稳定流法和地下水均衡法计算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量,得出了以下结论:(1)设计断面的监测结果表明:西辽河流域卧虎断面地下水补给地表水,郑家屯断面左岸地下水补给地表水,郑家屯断面右岸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东辽河流域新立断面和柳条断面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东明断面和王奔断面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水文站和长观井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西辽河流域卧虎断面地下水补给地表水,郑家屯断面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东辽河流域新立断面2003~2008年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2009~2010年为地表水与地下水互补,2011~2016年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柳条和东明断面表现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王奔断面2003~2009年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2010~2016年为地表水与地下水互补。(2)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量的变化规律受大气降水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影响。枯水年地下水向地表水补给量增大,丰水年地表水向地下水补给量增大,另外,2009~2012年间东辽河先后进行了两次河床采砂,使得河床下切,河水位下降,2009年以后在东辽河干流上游桑树台镇引出一条灌溉水渠,供研究区内新立乡和柳条乡水田灌溉,地下水开采量减小,地下水位有一定回升,而东辽河干流流量减小,河水位下降,以上两点因素导致2003~2016年东辽河河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发生了改变。(3)2017年8月~2018年7月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量以达西定律法计算结果为准,地表水向地下水补给量为4760.59万m~3,地下水向地表水补给量为1154.88万m~3,其中西辽河地表水向地下水补给量为570.44万m~3,地下水向地表水补给量为303.12万m~3,东辽河地表水向地下水补给量为4190.15万m~3,地下水向地表水补给量为851.76万m~3。(4)在分析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针对东、西辽河河谷区含水层建立了地下水水流模型,在对模型校验的基础上设立了五个预测方案,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量和地下水流场进行预测,得到了五个预测方案下,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量和流场的变化。建议双辽市按照方案五(降水量在自然状态下,2020~2025年减少10%地下水开采量)对地下水进行开采,到2025年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量为5250.96万m~3,地下水向地表水转化量为1247.65万m~3,全区地下水位有1~2m的回升,但西辽河河谷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并未改变,东辽河河谷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发生改变的位置像下游偏移。
【图文】:

双辽市,吉林省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1.1 位置及交通双辽市位于吉林省西部,地处辽河平原东北边缘,南接辽宁省昌图县和吉林省梨树县,东邻吉林省公主岭市,北靠吉林省长岭县,西连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和后旗,地理位置坐标东经 123°20'~124°05',北纬 43°20'~44°05',总面积 3011km2。双辽市境内有长深高速、大广高速、G203、G303、S105 等公路和平齐线铁路经过,交通较为便利。双辽市交通位置见图 1.1。

双辽市,雨量站,东辽河,河水位


图 2.4 双辽市雨量站分布及多年降水等值线图空变化特征分析水位及流量变化特征辽市境内河长 71km。东辽河年径流量变化较大,2流量为 5.0679 亿 m3/a,年径流量最大值为 17.5100量最小值为 0.4138 亿 m3/a,出现在 2004 年。2003~2005 年 1~3 月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断流现象连续枯水年有关,在此之后,径流量和河水位有一,,2003~2016 年间,东辽河河水位随流量变化明显,虽稳定在 106.5~107.0m 之间。2009 年后东辽河径流量有一定的上升。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41;P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青;;地下水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降研究[J];价值工程;2014年33期

2 白建波;;京津地区地面沉降的成因及应对措施[J];同行;2016年07期

3 刘国伟;;北方污染程度大于南方 保卫地下水 中国无退路[J];环境与生活;2017年09期

4 ;上海市地下水开采大幅压缩[J];市政技术;2005年06期

5 高子毅;;开发山区云水资源是新疆人工降水的主要途径[J];新疆气象;1987年04期

6 袁生禄;;民勤沙漠绿洲地下水生态开采量的初步研究——干旱荒漠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新模型[J];水土保持学报;1987年02期

7 钱孝星;;地下水计算的若干发展动向[J];河海大学科技情报;1987年04期

8 李绍武,周国云;中国城市地面沉降研究概况及存在问题[J];中国地质;1988年10期

9 金为芝;一维优化搜索联合有限元方法计算渗流二类边界[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8年01期

10 沈立昌;阎承运;;根据地面引排水资料分析地下水参数[J];地下水;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路瑞利;王红雨;方树星;;宁夏某区地下水开采数值模拟研究[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王佰梅;林超;曹寅白;;海河流域地下水限制超采量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李智民;陈海洋;;湖北省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评价[A];湖北省地质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4 王妍;谢正辉;刘双;刘斌;王龙欢;李锐超;;地下水开采利用对气候的影响研究[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0 水文气象灾害形成机理、预报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新技术[C];2018年

5 房浩;;地下水开采及建筑物荷载综合作用诱发的地面沉降对建设工程的影响评价研究[A];2015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6 叶成明;李炳平;李小杰;解伟;刘迎娟;;水平井在地下水开采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孙凤华;杨勇;;加大地下水回补力度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A];北京水问题研究与实践(2018年)[C];2019年

8 王龙欢;谢正辉;刘双;刘斌;王妍;李锐超;;京津冀地区地下水变化模拟[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0 水文气象灾害形成机理、预报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新技术[C];2018年

9 张瑞成;;河北省由于地下水开采所引起的地质灾害[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10 刘宏科;;机井普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思考[A];山西省第十一届青年优秀水利科技论文选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坤;实施“三水”措施推行地表水置换地下水[N];黑龙江日报;2018年

2 记者 赵红梅;我省多措并举推进地下水严格管控[N];河北日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刘国旺 刘彬 通讯员 马磊 马源禾;林业和水利:地下水压采的“奇兵”[N];中国财经报;2017年

4 本报记者 王贵锁 赵胜华 沈晓燕;压减地下水开采[N];衡水日报;2018年

5 记者 赵红梅 通讯员 吕培;我省5项措施严格控采地下水[N];河北日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张海涛;自备井下岗 地下水上涨[N];河南日报;2016年

7 记者 戴绍志 通讯员 申萍;全市一年压采地下水超2亿立方米[N];河北日报;2016年

8 本报记者 赵晓妮;从地下如何影响到天上?[N];中国气象报;2017年

9 黄河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院地下水研究所副所长 高级工程师 蒋秀华 王玲 杨晋芳;黄河流域地下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势在必行[N];黄河报;2017年

10 本报记者 段金平 特约记者 蒋明 通讯员 刘宗明;全面支撑首都经济发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鹿帅;傍河开采驱动下地下水中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2 胡立堂;地下水三维流多边形有限差分模拟软件开发研究及实例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3 杨鹏年;塔里木河下游间歇输水条件下地下水恢复与植被响应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4 黎明;新疆渭干河流域地下水开采—生态环境保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

5 董国凤;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万伟锋;西安市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数值模拟及防治方案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杨林权;荷载和地下水开采作用下的地面沉降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8 王玉林;承压地下水开采井流模型及其渗流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许烨霜;考虑地下构筑物对地下水渗流阻挡效应的地面沉降性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刘一霖;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时序InSAR技术监测与地下流体开采相关性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明君;双辽市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杨硕;地下水开采生态效益评价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年

3 李罚;基于几何和属性约束变化的地下水模型模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4 麦炜伦;番禺区地下水发育规律对地面沉降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5 马建业;黄土丘陵区小流域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6 高东辉;油田开采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年

7 董志超;化工区地下水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沈阳大学;2019年

8 王莉元;地下水典型污染物时空分异特征及水质评价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年

9 袁子婷;地下水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测试方法与环境风险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10 赵鹏;格尔木河冲洪积扇地下水盐污染特征及其机理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本文编号:2694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694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b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