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洪河湿地演化及其补水来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08:12
【摘要】: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东北地区典型的沼泽型湿地,近几十年来,洪河及其周边面临着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湿地地表水减少等诸多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洪河湿地演化的关注。本次研究以洪河湿地保护区及其周边四个主要的国营农场(浓江农场、鸭绿河农场、前锋农场、洪河农场)为研究区,对洪河及其周边湿地近四十年来的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湿地演化的主要驱动力进行研究;而后,以洪河湿地保护区为重点研究区通过走访调查、采集土样及水样,对保护区内水文地质条件、水化学及同位素数据进行分析,查明湿地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识别湿地地表水的主要补水来源。本文利用1975年、1988年、1996年、2002年及2014年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对洪河湿地保护区及其周边的土地覆被类型进行研究,进而对湿地演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1975年至2014年间研究区湿地面积减少了约87.67%,草甸面积减少了约95.29%,而耕地面积明显增加,增加了约203倍。结合对1975~2014年土地覆被类型转移矩阵的研究发现,在1975年至2014年间,有1404.0km2的湿地转化为了耕地,约占湿地退化总面积的94.75%;有879.5km2的草甸转化为了耕地,约占草甸退化总面积的约91.26%。可见,在此期间湿地与草甸退化严重,大部分退化的湿地、草甸转化成为耕地。在洪河湿地保护区范围内,湿地和草甸是两种主要的土地覆被类型,1975~2014年间二者总面积占保护区面积的比例在84.34%~91.66%之间,两者面积变化幅度较大,且存在一定相互转化的关系。通过对保护区内景观指数的分析,发现保护区内景观斑块总体呈现出逐渐破碎化、小型化的趋势,斑块形状也逐渐复杂化、不规则化。研究区范围内的农业开垦活动是造成研究区湿地演化的主要驱动力,直接导致了湿地和草甸的退化。同时气候变暖、降雨量减少等自然因素,水利工程的建设、地下水的大量开采等人为因素也改变着湿地的水文条件,对湿地的补水来源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着湿地的演化。在对洪河湿地保护区地表水补水来源的研究中发现,湿地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着水力联系,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但补给范围有限。由此进一步确定洪河湿地保护区内地表水的主要补水来源为大气降水。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942;P3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曾光;高会军;朱刚;;塔里木河三源流区湿地演化特征遥感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3期

2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温雅莉;追寻宁夏湿地演化消长的踪迹[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段浩;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演化与驱动因子分析[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5年

2 武显仓;洪河湿地演化及其补水来源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陈玉华;垸田开发与江汉平原湿地演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97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697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4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