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隧道电法探测电极的面极化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7 00:06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建设大量的公路、铁路隧道。TBM(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因其掘进速度快、围岩扰动小、施工质量好等特点,应用越来越广泛。而隧道施工过程中会遇到断层、滑坡、溶洞和岩爆等情况,造成极大安全危害,因此必须及时发现隧道前方不良地质体,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安全。BEAM(Bore-tunneling electrical ahead monitoring)是专为TBM开发的一种在线超前地质探测方法,但是,BEAM法中刀盘金属既是供电电极也是测量电极,此时电极与地质体之间存在的界面极化作用,会叠加到地质体所产生的极化上,掩盖了地质体真实的极化。要提高BEAM法前探的灵敏度,就要测量并扣除供电电极的界面极化电压。为解决金属电极与泥状岩土材料之间的界面极化电压的测量问题,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外推法界面电压测量原理与装置,并探讨了频率、测量电极材料、供电电极材料、电流密度、含水量等因素对界面极化的影响。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测出泥状岩土与金属电极之间的界面极化电压。在0.1~100Hz的频率范围内,激发极化效应受外界影响因素小,重现性好。不同材料的测量电极对介质极化和界面极化没有影响。不同材料的供电电极,界面极化有较大差异,对体极化无影响,其界面极化的顺序为:2A12铝H62铜Q235C钢≈Q235A钢≈45#钢。电流密度对介质体极化影响很小,界面电压随电流密度增加而增大。界面电压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含水量为40%时界面电压达到最大,随后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含水量大于50%时,界面电压基本稳定。当泥状岩土中含有木炭或水洞等异物时,将泥状岩土与供电电极之间的界面极化电压从总电压中扣除后,可以明显提高体极化率测量灵敏度,因此,该方法对实际BEAM法超前探测中灵敏度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U452.11;P631.3
【图文】:

探测系统,地质体,视电阻率,激发极化


图 1-1 BEAM 超前地质探测系统图Figure 1-1 The schematic presentation of BEAM focused induced polarization体的电化学性质不同,激发极化响应也不同。在探测过程中,BEAM f1和 f2的低频交流电流通入地质体中,得到地质体的视电阻率 ρ 和比等参数。视电阻率 ρ 和频率效应百分比 PFE 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视电阻率ρ 反映了不同地质体的电学特性,PFE 值代表了地质体极化1 21-= 100%f ffPFE 111=KfffUI 121=KfffUI

示意图,四极法,地质体,激发极化


法和两极法是激发极化勘探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如图 1-2 所示。四极法 A、B 向地质体通入电流,在地质体中产生激发极化响应,测量电极体的电信号,分析极化规律。两极法中供电电极 A、B 发出电流的同极采集电信号,获得地质体激发极化特性。四极法测试装置相对复杂对土壤造成扰动,测量电极在土壤中的埋深不同也会造成测量结果差然操作相对简便,但由于电极与地质体之间存在接触电位,其测量结的极化,也有地质体的极化信息[43-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星;;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应用效果分析[J];铁道建筑技术;2015年10期

2 张景春;;钻爆法与TBM盾构机施工技术特点比较[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5年06期

3 程合奎;侯守杰;;TBM施工隧洞中超前地质预报研究[J];内蒙古水利;2015年02期

4 文美兰;;接触电阻的分析与测量[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4年03期

5 焦丹;龚晓南;李瑛;;电渗法加固软土地基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6 孙树林;李方;谌军;;掺石灰黏土电阻率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1期

7 刘斌;李卫兵;;TBM隧洞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对比分析[J];矿山机械;2008年21期

8 谭天元;张伟;;隧洞超前地质预报中的新技术——BEAM法[J];贵州水力发电;2008年01期

9 刘绍宝;张应恩;周如成;;超前地质预报在TBM施工中的应用[J];现代隧道技术;2007年03期

10 朱劲;李天斌;李永林;周大川;兰富安;姜洪涛;钱琳;;Beam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铜锣山隧道中的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2716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16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9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