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尾波干涉与经验格林函数重建

发布时间:2020-06-20 18:07
【摘要】:地震干涉作为革命性的重建经验格林函数的方法,在过去近二十年间取得了长足进展。相较于地震激发信号被台站接收的传统方法,地震干涉有诸多优点,如弥补了大地震时空分布不均以及地震定位的的不精确性。本文用400多个6级及以上大地震的尾波垂向分量数据重建了区域(美国)及全球尺度的经验格林函数,但为了获得稳定的经验格林函数需要对大量的互相关函数进行叠加,效率非常低。故本文探讨了影响尾波干涉提取经验格林函数的因素,特别是震源因素。为查明震源因素如何影响尾波干涉提取经验格林函数,本文通过模拟及实际数据系统性地探讨了震源的断层倾角、走向及事件方位角和震中分布对经验格林函数(主要为PKIKP2、PKIIKP2和Rayleigh波)提取的影响。首先,本文发现PKIKP2的平均信噪比随倾角增大呈现先变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倾角约为45°时达到最大。通过稳相分析,对提取的PKIKP2有主要贡献的能量来自于与其拥有相同射线参数的震相,即近似沿径向出射,正好位于45°倾角断层的P波辐射花样的最大振幅区域。另外,断层走向几乎不能影响Rayleigh波的提取,而事件方位角对其影响非常显著。当事件与台站对近似在同一大圆弧上时,能提取清晰的Rayleigh波,这和面波稳相区域空间分布相吻合。此外,只有当事件与台站对相垂直且事件断层走向与线状台阵平行时,才能获得高信噪比的PKIKP2及PKIIKP2。本文通过计算并对比事件辐射出被台站接收到的能量,发现上述事件方位角及断层走向最利于这两个地核震相的提取。最后,震中分布也影响着尾波干涉提取PKIKP2,当PKIKP2射线路径与震中径向锐角夹角越小,同时震中距越小,重建的地核震相平均信噪比越高。基于本文研究结果,在今后利用尾波干涉提取地核震相及Rayleigh波时,可以过滤掉一些不符合要求的事件,从而更加高效地重建EGFs。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315.7
【图文】:

模拟噪声,尾波,面波,台站


和Wu等(2018)利用尾波提取EGFs时与源分布无明显关系的原因。此外,Yao逡逑等(2009)利用不同方位分布的台站对和不同月份的噪声数据提取面波EGFs时逡逑发现,面波EGFs信噪比与台站对的方位和数据的季节性有很大的关系(图1-5)。逡逑虽然前人对于噪声源分布如何影响尾波干涉提取EGFs进行了一系列研宄,逡逑但还必须对源的分布形式进行细致而系统地分析,以厘清其中的原理,从而高效逡逑地提取EGFs。接下来,本文将介绍震源因素对于尾波干涉提取EGFs的影响。逡逑9逡逑

示意图,互相关,示意图,检波器


现就这三种类型的地震干涉-一加以阐述。逡逑2.U邋U相关型逡逑现考虑如图2-1所示情况,地表霞源(如爆炸源)激发地震波并在速度间断逡逑面反射被检波器A邋(A)接收到,再经心处地表反射后又在界面反射被检波器逡逑B邋(/??)所接收。对检波器A、B信号记录(图2-lb)做互相关计算,相当于在逡逑A处谡源激发在界而反射后被B接收(或B处激发A处接收)。假设震源时问函逡逑(a)邋'sy邋RW逦(b)邋—_i_逦逦逦逦逡逑佭f邋;逡逑n逦r>逦6逦2逦4逦6逦3逦10逦6逦2逦4逦6逦8逦10逡逑1<A逦(邋JX逦Time邋[s]逦Time邋[s]逡逑(p)逦D邋▲逦n邋IV逦A逦I邋邋邋Si(t)邋?邋s2(t)逡逑1逦^逦RW逦|i逡逑V邋 ̄ ̄逡逑逦■■■■逦_丨■■■■…N逦Time邋(s]逡逑图2-i互相关型地震r-涉示意图。逡逑(a)分别被检波器A、B接收到的反射波信号的射线路径;(b)检波器A、B记录;(c)逡逑互相关型地震干涉的等效反射波路径;(d)检波器A、B记录的互相关函数。逡逑数为51(0,八处记录为6^(;^、.,1,|,/),3处为[7/)(1.1(.,1.|,/),则[//|(:^,,;£:.,|,/)和逡逑可表示为逡逑UA邋(xA,邋xs.,邋/)邋=邋S(xs邋,t)*G(xA,邋xs,邋t)逦(2.1)逡逑12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国经;李仲巍;郑双凤;刘俊清;刘达峰;綦伟;;龙岗火山区尾波Q值的初步研究[J];地震地质;2011年01期

2 高金哲;刘杰;桑成良;张洪艳;华卫;;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的尾波Q值估计[J];中国地震;2007年04期

3 朱新运;张帆;;浙江及邻区尾波Q值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06年02期

4 赵卫明,杨明芝,金延龙,许文俊,任雪梅;宁夏中北部区域尾波Q值特性研究[J];地震学报;2000年03期

5 K.Kato;K.Aki;M.Takemura;杨宝仁;;尾波的场地放大作用及其在S波场地响应中的有效应用[J];世界地震译丛;1996年05期

6 高龙生;我国有关尾波研究的进展[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S1期

7 华正兴,梁静,马云生,高龙生;北京1990年大海坨山地震尾波Q~(-1)随时间的变化[J];地震学报;1994年02期

8 马云生,张天中,张焕生;北京及其周围地区尾波Q值分布特征的研究[J];地震学报;1995年04期

9 华正兴,高龙生,马云生,张天中,许忠淮;数字地震数据尾波Q值计算实用软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5年01期

10 周焕鹏;;菏泽5.9级地震前后地震尾波的衰减特征[J];华北地震科学;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明文;李小凡;张美根;朱童;;地震尾波相关分析及数值格林函数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荣代潞;李亚荣;金铭;;甘肃肃南5.7级地震前后微震尾波Q值变化特征[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刘希强;沈萍;李红;山长仑;季爱东;张萍;蔡明军;;山东地区尾波衰减和小震震源参数变化特征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华正兴;梁静;马云生;;北京地区尾波Q~(-1)随时间的变化[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5 马云生;张天中;张焕生;;北京地区尾波Q值分布特征的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6 宋丽莉;葛洪魁;王小琼;郭志伟;;岩石物性变化的尾波干涉实验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吴文波;倪四道;;近源海底地形起伏与远震P波尾波[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港生;马淑琴;;地震断裂带尾波衰减因子随时间变化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刘万琴;韦士忠;辛书义;;用北京数字化台网的地震记录研究尾波Q值[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10 王勤彩;冯向东;郑斯华;陈章立;;利用尾波包络线方法研究龙滩库区地壳的非均匀结构[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工物系;《自然》封面报导SLAC与清华等单位合作实验验证鲁巍高效尾波加速理论[N];新清华;2014年

2 陈思彤;中国滑水缘何异军突起[N];中国体育报;2004年

3 梁小琴;追逐水上飞翔梦[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陶孟泽;基于离化注入的尾波场电子加速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2 董克攻;激光尾波场加速电子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汪友梅;非线性等温与绝热电子等离子体尾波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朱新运;衰减、场地响应等地震波传播相关信息综合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5 王红春;基于SEM的地震波幅值、相似性及尾波强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6 张淼;地震定位和检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7 顾彦s

本文编号:2722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22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2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