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中国区域foF2和hmF2的观测与IRI预测结果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8 12:45
【摘要】: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简称foF2)和F2层峰值电子密度对应高度(简称hmF2)是电离层F2层相关特征参数中非常关键的参数。foF2和hmF2在电离层研究和通信中有着重要作用。国际参考电离层(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简称IRI)模型是电离层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低地磁活动条件下的经验模型,其最新版本为IRI-2016。由于IRI模型未使用中国地区的电离层参数数据,因此有必要对IRI模型在中国区域内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和研究。本文利用2013年至2016年的三亚(18.3°N,109.6°E)数字测高仪观测数据以及2014年(太阳活动高年)和2016年(太阳活动低年)的武汉(30.54°N,114.34°E)、北京(39.98°N,116.37°E)、漠河(53.49°N,122.34°E)数字测高仪的观测数据,分析了foF2和hmF2在地磁平静期间(Kp≤3)的实测值的日(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和年变化,并且将电离层测高仪观测数据与相应的IRI-2016模型的预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中国区域电离层变化特征以及与IRI模型对比结果的详细信息,为改进IRI模型在中国区域的预报准确度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一、开发了数字测高仪观测数据(即foF2和hmF2)处理程序和数字测高仪观测数据与IRI-2016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程序,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利用数字测高仪观测数据处理程序分析了三亚、武汉、北京、漠河数字测高仪的foF2和hmF2观测值的日(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和年变化,分析结果如下。1、比较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的三亚foF2观测值发现,在太阳活动高年2014年foF2随季节变化最明显,春秋季出现双峰现象和夜间增强现象。在2014年,武汉、北京、漠河的foF2观测值未出现双峰现象和夜间增强现象。2014年三亚、武汉、北京和漠河的foF2观测值都出现了全年白天的最小值出现在夏季、夜间恢复正常的半年异常和冬季异常现象。2、2014年,三亚、武汉、北京、漠河的foF2观测值最大值分别是18.2 MHz、16.1 MHz、14.3 MHz、13.5 MHz,即随着台站纬度的升高,foF2观测值递减,且foF2观测值最大值的出现时刻从8 UT提前至4 UT。2014年,四个台站的foF2观测值的最小值无明显变化,但维持在最小值的时间随着纬度的增加不断延长。3、2016年hmF2观测值在三亚和武汉都出现明显的双峰现象。2016年三亚hmF2观测值在6 UT和16 UT出现两个明显的峰值,且在14-20 UT(即地方时夜间)增强明显。2016年,随着纬度升高,三亚、武汉、北京、漠河同时刻的hmF2观测值不断降低,武汉、北京和漠河hmF2观测值的最大值出现在16-18 UT(即0-2 LT)。二、利用数字测高仪观测数据与IRI-2016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程序将三亚、武汉、北京、漠河数字测高仪的foF2观测值与对应的IRI-2016模型foF2预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以下结果。IRI-2016模型foF2预测值能很好地预测foF2随太阳活动的变化趋势,但不能很好地预测低纬度地区的异常现象,对三亚实测值普遍低估尤其是地方时夜间低估严重,白天预测结果较好。2014年,IRI-2016模型系数CCIR和URSI的foF2预测值在0-12 UT期间预测准确度较高。2014年,IRI-2016的foF2预测值在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北京和漠河比在位于中低纬地区的三亚和武汉的预测准确度高。IRI-2016模型系数为URSI时预测foF2在12-22 UT(即地方时夜间)比CCIR低估观测值更严重。因此,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选择CCIR系数预测foF2的真实值较为准确。三、利用数字测高仪观测数据与IRI-2016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程序将三亚、武汉、北京、漠河数字测高仪的hmF2观测值与IRI-2016模型的AMTB2013模式、BSE-1979模式和SHU-2015模式给出的hmF2预测值进行了对比,得到的结果如下。2016年,IRI-2016模型分别选用模式AMTB2013、BSE-1979和SHU-2015得到的预测值与三亚、武汉、北京、漠河台站的hmF2观测结果基本相同,IRI-2016模型预报hmF2的准确度比预报foF2的准确度有明显提高。2016年,IRI-2016模型预测四个台站的hmF2时,选择模式AMTB2013时高估最严重,模式BSE-1979次之,模式SHU-2015则低估。2016年,选择IRI-2016的模式SHU-2015预测hmF2最为准确。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选择IRI-2016模型的SHU-2015模式预测hmF2的真实值较为准确。
【学位授予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352
【图文】:

示意图,电离层,电子密度,示意图


区域 foF2 和 hmF2 的观测与 IRI 预测结果的对比研究6图2.1 电离层各层电子密度在白天和夜间随高度的分布示意图[28]D 层:离地面高度约 50 至 90 公里,是电离层的最低层,主要由 X 射线和 LymanAlpha 射线产生光电离,电子密度峰值范围为 109~1010m-3,大气成分主要为氮气和氧气,还有少量一氧化氮。由于D层高度较低,受到太阳的辐射较小,导致其电离程度低且只存在于白天。该层对电磁波有较大程度吸收。E 层:离地面高度约 90 至 140 公里,主要由太阳软 X 射线以及 EUV 引起光电离,大气成分主要是 NO+和 O2+。由于受到大气潮汐的驱动

模型输入,自变量,版本,在线版


以使用其在线计算功能得到具体地区的电离层数据并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研究。IRI 模型会根据数据的丰富与模型算法的改进来对模型不断进行更新。IRI 版本历经IRI-78 (Rawer 等 ,1978) 、 IRI-85 (Bilitza,1986) 、 IRI-1990 (Bilitza,1990) 、 IRI-2000(Bilitza,2001)、IR-2007 和 IRI-2012(Bilitza 等,2013)[10]和 IRI-2016。目前,IRI-2016 是最新的版本,基于最新的数据和电离层时空变化的数学描述模式,与神经网络(NN)模型相结合给出两种新模式[11]预测 hmF2 的新模式(AMTB2013 and SHU model)。IRI的预报准确度也随着版本更新不断提高,甚至可以被用来进行天气预报。然而在过去,IRI 模型在预测 foF2 所用 CCIR 或 URSI 系数的生成时,没有采用中国区域的有关 foF2电离层特征参数,而 CCIR 系数和 URSI 系数用于预测 foF2 的重要系数。§2.2.2 国际参考电离层使用方法IRI 官网提供 IRI-2016 模型的三个版本分别是 Fortran、Online 和 Python。本文选择的版本是 Online,也就是在线版。IRI-2016 模型在线版的在线计算网址为https://ccmc.gsfc.nasa.gov/modelweb/models/iri2016_vitmo.php。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霜忠;自制简易太阳测高仪二例[J];教学仪器与实验;1992年S1期

2 李博;李孝辉;;气压测高仪的设计与实现[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7年01期

3 徐建国;;数显测高仪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J];价值工程;2017年30期

4 郭加蓉;;数显测高仪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7年08期

5 王明秀;;数显测高仪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5年04期

6 曹利波;数显测高仪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J];计量技术;2001年08期

7 王宝琪;;简易测高仪[J];聪明泉(少儿版);2006年12期

8 玉琪;简易测高仪[J];良师;2004年Z4期

9 汪岳峰,孙玉杰,董伟,徐春梅;激光测高仪精度分配若干问题的讨论[J];实用测试技术;2002年01期

10 叶荣成;;数显测高仪的故障分析[J];计量技术;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赵顾颢;蒙文;马丽华;李云霞;赵尚弘;;基于连续波脉冲的高精度激光测高仪[A];高精度几何量光电测量与校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朱正平;陈锟;宁百齐;万卫星;;电离层数字测高仪信号源设计与实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燕;荆武兴;;基于紫外月球敏感器和测高仪测量信息的月球探测器自主导航[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朱正平;陈锟;宁百齐;万卫星;;一种新的射频编码在数字测高仪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宁百齐;万卫星;;武汉数字测高仪漂移模的观测[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王铮;史建魁;王国军;王霄;G.A.Zherebtsov;E.B.Romanova;K.G.Ratovsky;N.M.Polekh;;东亚低、中、高纬度地区电离层电子密度参数的年变化和半年变化研究[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四)——专题86:中高层大气-电离层、磁层及相互耦合过程、专题87:行星物理学、专题88:行星科学[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正平;电离层垂直探测中的观测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晖;中国区域foF2和hmF2的观测与IRI预测结果的对比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何凯;大量程超声波线缆测高仪设计与开发[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3 高紫枫;中国低纬地区行星波的测高仪观测及其对SF影响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6年

4 罗健;数字测高仪数据处理与频高图参数度量系统设计[D];中南民族大学;2016年

5 刘叙笔;缺陷测高仪控制系统的研发[D];武汉大学;2005年

6 周健勇;电离层数字测高仪数据处理平台的研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7 陈莹莹;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电力接触导线测高仪样机研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杰;无光源笔式射线照相缺陷测高仪的研发[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33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33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7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