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黄土高原典型农作物耗水规律与水分生产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9 08:22
【摘要】: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黄土高原是我国最重要的缺水地区和半干旱地区之一。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旱作农业区之一,该地区长期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影响。近年来,在人口不断增长、水资源短缺和全球变暖等多重因素的压力之下,当地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限制,对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消除贫困的工作形成持久的挑战。因此,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粮食作物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十分重要。在已有的研究中,大多聚焦在单一农作物水资源消耗规律和水分生产率研究以及大尺度宏观评估方面,而对于区域尺度上的多种作物水资源效率的系统研究仍然比较匮乏。如何科学地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作物水分消耗规律,准确认识农作物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农业用水效率、农作物耗水规律和水分生产率以及黄土高原农作物水分生产率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通过系统学习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后发现,国内外相关研究在单一作物水分循环和利用研究、定点农田实验研究和大尺度宏观评估研究方面获得了许多重要发现,而对县域级中等尺度研究方面缺乏足够的关注。本研究首先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作为试验点,从2015年至2017年在该试验点连续进行了3年的野外实验,开展了不同农作物耗水规律研究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作物水分消耗模型适用性的评价研究。通过将FAO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耗水量之间进行对比后发现:实验测量的4种粮食作物(马铃薯、玉米、高粱和荞麦)之间的耗水规律具有显著差异,在耗水量方面,耗水最高的高粱为329.98 mm,耗水量最小的荞麦为186.68 mm;4种作物耗水量的FAO模型计算值与实际耗水量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马铃薯10.94 mm,玉米15.10 mm,高粱29.52 mm,荞麦15.22 mm,平均误差为17.70 mm,平均误差比例约为7%。这表明FAO作物水分消耗模型在黄土高原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实验研究和FAO模型性能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FAO模型方法系统评估了陕北地区4个县区的9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水分生产率(CWP)和水热生产率(CCWP)。结果表明:(1)该地区粮食作物的水分生产率(CWP)为6.333 kg mm~(-1) ha~(-1),水热生产率(CCWP)为17683.81 kcal mm~(-1) ha~(-1),生产性水分生产率(CWP-P)为8.837 kg mm~(-1) ha~(-1),生产性水分的水热生产率(CCWP-P)为24769.07 kcal mm~(-1) ha~(-1)。(2)玉米、高粱和马铃薯的水分生产率最高,但马铃薯的水热生产率最低。(3)从水资源高效利用角度来看,陕北地区的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依然存在调整优化的潜力。本研究与已有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在大尺度农业水资源利用规律和特定作物水分生产率研究之间,探索了一种中等尺度的农作物耗水规律和水分生产率研究方法,对已有研究具有补充价值。将气象数据、水文数据、社会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相结合,将农业水循环过程和农业生产活动之间建立关联,对进一步全面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业水循环过程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271
【图文】: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图


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黄土高原典型农作物耗水规律与水分生产效率研究1.4 技术路线本研究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入手,结合国内相关需求的分析,凝练研究选题和研究内容。基于研究内容,确定数据采集方案。基于实地测量数据计算 2 个实验点 4 种主要作物耗水量,并与 FAO 耗水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FAO耗水模型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适用性。然后选取陕北地区典型的旱作农业为主的 4个县区开展分析,对研究区域内 9 种主要农作物的耗水规律开展研究,并对作物的水分生产率进行了详细计算和对比分析。基于数据计算和对比分析的结果,总结研究结论。本研究的总体技术研究路线图见下图 1-1:

点位图,实验观测,点位,黄土高原


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黄土高原典型农作物耗水规律与水分生产效率研究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2.1 研究区域概况为了深入研究黄土高原典型农作物的耗水规律,获取代表性粮食作物的耗水量数据,并与 FAO 耗水模型进行对比以检验该模型在该区域的适用性,我们选取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作为实验区域,见图 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军红;张仁陟;李玲玲;罗珠珠;蔡立群;柴强;;耕作方法对黄土高原旱作玉米产量和土壤水温特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年11期

2 胥刚;任继周;冯琦胜;崔霞;;黄土高原农业溯源[J];草业科学;2015年10期

3 张宇;孙大岩;胡其图;;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产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24期

4 王震;吴颖超;张娜娜;闵兴华;曹磊;赵言文;;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5年02期

5 王涛;于冬雪;杨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6 贾东于;文军;张堂堂;席家驹;;黄土高原降水对土壤含水量和导热率的影响[J];高原气象;2014年03期

7 林长清;周天逸;任立良;江善虎;刘懿;龚露燕;;绿水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水资源保护;2014年03期

8 薛俊武;任稳江;严昌荣;;覆膜和垄作对黄土高原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4年01期

9 易浪;任志远;张

本文编号:2733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33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5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