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四川宜宾双河场地质构造特征及温泉成因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2 23:31
【摘要】:四川盆地是以上扬子克拉通基础上形成的沉积盆地。该盆地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热带上,形成了大量的地热资源。大部分以热水形式被开发利用,主要是以钻井方式揭露出来。川南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从印支末期开始,该区域接受强烈的构造运动改造,一直到喜山期结束,形成了现今川南地区低陡褶皱带的构造格局,在该地区先后成功开发了犍为孝姑温泉、观斗山温泉、筠连巡司温泉等知名温泉。本次论文以宜宾市高县双河场温泉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二维地震剖面来解释双河场背斜的形成;结合地下水形成的条件,收集附近钻井测试产水数据,确定温泉开发的主力层位,分析其水层的水化学特征,最后分析区域地质条件和典型温泉对双河温泉的成因进行分析。主要认识如下:(1)双河场地区位于东西向峨眉-宜宾基底断裂带与北东向华蓥山基底断裂带的交接复合部位,形成了一个北东向的短轴背斜。在深部主要发育有一条由中上寒武统至上二叠统地层中的逆断层,倾向为北西向,该断层控制了背斜的形成。(2)通过水文地质分析,该区主要有两套含水层,分别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碳酸岩、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岩。而且通过钻井资料对比,茅口组的水量比嘉陵江组水量更大,更适合作为温泉开发的主要水层。(3)分析周围已开发温泉的的成因模式,主要为盆地边缘碳酸岩型温泉,具有高海拔露头补给,长距离运移,循环深的特点,一般通过断裂发育部位或者是钻井揭示的方式排出地表,形成完整的地下水循环系统,双河场温泉成因属于该成因类型。(4)通过区域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分析,推测茅口组水源最有利区有两个,分别为双河场西侧的缓江县境内的五角堡地区和东侧珙县背斜带,地势海拔高,茅口组灰岩大量出露,有利于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314.1
【图文】:

技术路线图,双河,水层,温泉开发


图 1-1 技术路线图1.4 主要工作量本次双河温泉开发的研究,收集了有关钻井和水文资料,主要开展了以下作:(1)于 2017 年 4 月初,赴宜宾市高县双河乡实地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共录和观察地质点 61 个,照片 112 张,总行程约 274km。(2)收集研究区地震剖面资料,建立地震工区,解释二维测线剖面共 条约 280km,重点对 TT3x1、TP2l、TO3l、T∈lc 和 T∈lq 底界共 6 个重要界面断层的追踪解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对 D465、D464 和 D462 等 6 条地震剖进行了“戴帽”研究。(3)收集了 22 口钻井资料,对主要产水层段进行了统计,绘制了 4 副水地质相关图件。在 NG1 井测井曲线的基础上,制作气水识别版图,对双河场边的 7 口井进行了水层识别,绘制了两幅连井剖面图。

地图,高县,百度,地图


第 2 章 区域地质背景然概况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东经 104°21′~104°48′、北纬 28°11′~邻珙县、长宁县,西接宜宾县,南接筠连县,北与宜宾市翠屏区相南分别与南溪区和云南省盐津县毗连(图 2-1)。该地区矿产资源丰、紫砂泥、石灰石、石英砂、耐火粘土、油页岩等数十种矿产资源煤、石灰石、石英砂、紫砂泥赋存量最高,可开采量多达亿吨以上

分布图,四川盆地,大气降水,分布图


注:红星为双河场位置图 2-2 四川盆地大气降水分布图(据何洋,2015)高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和通讯便利,地势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环境安静幽雅,且民风淳朴,可望建成高档次温泉、渡假、休闲、旅游的胜地。其中高县双河乡位于宜宾市区南约 20km,高县县区北约 30km,交通十分方便高县周边宜宾西部大峡谷已形成温泉开发大好形势,前人勘查认为双河地区具备形成地下热水的条件,开发利用地下热水的前景广阔。2.2 地层岩性研究区整体与盆地形成时期基本一致,在震旦纪之前基底统一固结成型、二叠纪及以前的重要构造运动造成的深海-浅海相地层沉积和抬升剥蚀、新构造运动以前的燕山、喜山运动地壳持续上升,盆地完全抬升至陆地,地层边沉积边被剥蚀,局部沉积有第四系地层。在宜宾至筠连盐津的区域内,大部分地区出露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克亮;赵斌;;四川安县罗浮山温泉热储层的初步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2 邓宾;刘树根;王国芝;李智武;刘顺;曹俊兴;;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新生代隆升剥露研究——低温热年代学证据[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6期

3 陈尚斌;夏筱红;秦勇;付常青;胡琳;;川南富集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分类[J];煤炭学报;2013年05期

4 黄方;刘琼颖;何丽娟;;晚喜山期以来四川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11期

5 何登发;李德生;张国伟;赵路子;樊春;鲁人齐;文竹;;四川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J];地质科学;2011年03期

6 徐明;朱传庆;田云涛;饶松;胡圣标;;四川盆地钻孔温度测量及现今地热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04期

7 王玮;周祖翼;郭彤楼;许长海;;四川盆地古地温梯度和中-新生代构造热历史[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8 任继周;;云南省水富县大峡谷温泉岩溶承压水补给量分析计算[J];水资源保护;2010年02期

9 郭安林;程顺有;张朝锋;李广;谷华;葛菲;张琳;;川西南多重褶皱构造及背景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肖汉全;;川南地下热水资源研究及其开发利用[J];四川地质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瑞;四川盆地南缘地形梯度带区域岩溶水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2 林雄;四川盆地三叠系嘉陵江组沉积—成岩特征与孔隙演化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傅广海;四川省甘孜州温泉类型、成因及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冉;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构造特征及与油气成藏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崔希林;四川盆地中西部温泉成因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3 柯斌;四川茂县吉鱼温泉成因模式及开发远景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4 杨在文;四川盆地中西部中下三叠统水文地质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5 曾敏;重庆温泉分布与成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李乐;川南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构造解析[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7 王茜;四川稻城温泉同位素、元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91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91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5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