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大厂凹陷南段复杂断裂带地震资料深度解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2 17:23
【摘要】:地震资料解释是地震勘探中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近年来地震解释技术虽发展较快,但针对具体研究区的适用性技术还需要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和地震资料进行甄选和总结;油田效益勘探要求解释人员对现有地震资料吃干榨净,提出“深化解释”概念;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复杂断块油气藏所占比例大,对油田增储上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次选择大厂凹陷南段复杂断裂带开展针对性深化解释研究,包括构造精细解释、层序沉积解释和精细储层预测。通过应用现有三维地震资料对大厂凹陷南段复杂断裂带开展构造精细解释研究,总结了适用于大厂凹陷的以解释性滤波处理为基础、以地震属性提取和属性融合为为核心的复杂断裂带构造精细解释方法,创新应用了倾角属性与地震数据融合的复杂构造带断层识别方法,为大厂断层的刻画及构造圈闭的落实提供了技术保障,进而理清了研究区内断层空间展布及区域构造格局,明确了大厂凹陷南段构造演化特征。同时开展地震层序及沉积解释技术研究,总结了适用于大厂凹陷的地震层序识别与解释技术和地震相特征分析技术,以及以90~o相位化处理基础上的地层切片技术和地震反演技术为主的储层预测技术,进而建立了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搞清了该区地震相、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预测了储层分布情况。通过大厂凹陷适用性深化解释技术的实践和总结,明确大厂凹陷具备较大勘探潜力,并评价优选出了两个重点勘探区带,提出了下步有利勘探目标,也为东部断陷盆地强构造活动带解释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18.13;P631.44
【图文】:

位置图,测网密度,工业油流,磁测


断层的夹持,南北长50km,东西宽约17-18km,面积约900km2(图1.1)。图 1.1 大厂凹陷南段研究区位置图Fig.1.1 The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 in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Dachang Depression该凹陷勘探起步较早。1955—1967年完成了1:20万重力、磁力、电法普查工作,1987年进行1:5万航空精细磁测。地震勘探始于1977年,到目前为止,凹陷北部测网密度达到1.5×2km。南部地区测网密度达到1×1.5km。二维测线107条,共计3520km。91年才突破工业油流关,94年命名为侯尚村油田。本次研究区位于大厂凹陷南段,为92年冬--93年春采集的三维地震,地震资料面积196.00km2。本区钻探工作始于1962年,至2016年底共钻探井24口

声波测井曲线,合成记录,主频,井径扩大


先对声波测井曲线由于井径扩大或其它因素导致的声波时差异常值,采用人工编辑的方法进行了校正[4]。其次,在地震子波主频值选取时,反复试验,认真对地震道主频进行分析,选用最佳子波主频制作合成记录。经严格质量控制制做的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对比,波形特征基本相似,波组关系对应良好,可作为地震地质层位标定的依据之一[5]。选取大厂凹陷有代表性的 18 口井,应用该方法制作了合成地震记录,井震吻合程度高(图 2.1)。

剖面图,地震解释,连井,剖面图


图 2.2 大厂凹陷连井地震解释剖面图Fig.2.2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nection well seismic profile in the Dachang depression2.2.2 主要目的层地震反射特征通过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地震地质层位标定,明确了各主要目的层地震反射层特征,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地层特征根据现有钻井资料及古生物资料分析,大厂凹陷南段自下而上发育太古界、中新元古界、古生界、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其中,古近系主要发育孔店组、沙四段、沙三段,缺失沙一段、沙二段及东营组,新近系发育明化镇组,缺失馆陶组。根据现有钻井资料及古生物资料分析,大厂凹陷自下而上地层依次为古生界、新生界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前第三系地层由南至北时代有老变新,由南部的奥陶系往北变为石炭—二叠系,中生界地层。新生界下第三系地层沙河街组的沙一沙二段地层及东营组地层基本全部剥蚀,上第三系缺失馆陶组地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海飞;周赏;王永莉;韩天宝;成鹏;封若武;张颖;李长芬;;几何类属性深度处理技术在断层解释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年S1期

2 周赏;王永莉;韩天宝;李楠;史德莲;成鹏;方海飞;张颖;马意红;;小断层综合解释技术及其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年S1期

3 赵明章;范雪辉;刘春芳;于京波;史彩娟;何丽红;陈志刚;宋德才;;利用构造导向滤波技术识别复杂断块圈闭[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年S1期

4 曾洪流;;地震沉积学在中国:回顾和展望[J];沉积学报;2011年03期

5 冉怀江;梁兴;陈方鸿;左臣梅;;复杂小断层精细解释方法在洋心次凹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年02期

6 朱筱敏;刘长利;张义娜;彭伟民;;地震沉积学在陆相湖盆三角洲砂体预测中的应用[J];沉积学报;2009年05期

7 赵虎;尹成;朱仕军;;多属性融合技术研究[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9年02期

8 张军华;周振晓;谭明友;冯德友;高荣涛;钟磊;;地震切片解释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年03期

9 董春梅;张宪国;林承焰;;地震沉积学的概念、方法和技术[J];沉积学报;2006年05期

10 王浩声;;三维地震资料属性分析技术在岩性圈闭识别中的应用[J];石油仪器;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世伟;地震解释中的图像处理方法与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兴波;高力罕凹陷查干诺尔地区油气成藏特征及有利区预测[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2 马艳玲;巴彦呼舒凹陷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3 林耀庭;塔河油田BM地区小海子组储层评价[D];长江大学;2012年

4 张天W

本文编号:28009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8009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c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