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阿尔金断裂带库仑应力演化与强震间相互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31 19:40
   库仑应力变化是研究地震应力触发、断层应力状态变化的一项有效的途径,前序地震引起的断层面上的库仑应力累积变化,对后续地震的时空分布有着直接影响。因此,研究断裂带地震库仑应力累积状况对于这个区域地震长期危险性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阿尔金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是一条包含多条断层段的巨型断裂带,是我国强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而目前7级以上地震离逝时间已经接近或超过历史地震复发周期,具有发生强震的危险。本文以阿尔金断裂带及周边邻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麦克斯韦分层粘弹介质模型,利用PSGRN/PSCMP程序分别研究了阿尔金断裂带毗邻地区发生的几个强震相互触发关系,以及阿尔金断裂带断层上1900年以来至2020年累积库仑应力变化随时间的演化。研究结果表明:1、仅考虑同震位错效应时,5次后续地震中古浪地震、昌马地震及山丹地震发生在库仑应力加载区域,仅考虑震后粘滞松弛效应时,5次后续地震中古浪地震、山丹地震及共和地震发生在库仑应力加载区域。而同时考虑同震位错和震后粘滞松弛的综合效应时,5次后续地震中古浪地震、昌马地震、山丹地震及共和地震都发生在库仑应力加载区域。表明强震的同震位错效应及震后粘滞松弛效应,对于后续地震的影响不尽相同,综合考虑强震引起的同震和震后效应对断层面上的库仑应力影响,可以更准确的模拟强震间的触发作用。2、综合考虑同震和震后效应,研究得到了古浪地震是由海原地震同震和震后效应共同触发引起;昌马地震主要是由于阿尔金断裂长期构造应力加载触发引起;山丹地震主要是由1927年古浪地震同震和震后效应触发引起;共和地震主要是由于1937年都兰地震震后粘滞效应触发引起。3、同时考虑了同震、震后和震间长期构造加载三方面效应计算了阿尔金断裂带库仑应力演化,发现了断裂带上的两次强震全部发生在库仑应力加载区域,并且断裂带的长期构造加载是地震触发的主要原因。受昌马地震和震间构造长期加载的综合影响,阿尔金断裂带的整个破裂分段中,乌尊硝尔段及疏勒河4南段累积应力较高,尤其是疏勒河4南段最大累积库仑应力为2.58Mpa,7级以上强震危险性较大,需要重点关注。
【学位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315
【部分图文】:

理论模式,库仑应力,震后,同震


第一章 绪论研究,当仅考虑同震库仑应力,Hector Mine 地震 Landers 地震震后库仑应力 7 年间在 Hector Min效应来看,Landers 地震触发了 Hector Mine Ms7.[18-20]。Chery 等研究指出 1905 年至 1957 年在蒙古发关系,震后库仑应力增加在 0.1 至 0.9bar 左右 200 年发生的地震中,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加速了后震后两种因素,这一比例将提高至 70%[22, 23]。邵 4 年,对附近鲜水河断裂带产生的震后库仑应力变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图,库仑应力


图 1-2 研究技术路线图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概述本文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库仑应力触发国内外研究进展、研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二章介绍了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定义、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的计算原理、本文仑应力模拟实验的 PSGRN/PSCMP 计算程序及其原理、均匀半空间弹性位错理下介质粘弹性模型及其本构关系。第三章收集了地质和地球物理数据,建立了青藏高原北部阿尔金断裂带毗邻地层结构速度模型与周边强震位错模型。从同震效应、震后效应及综合效应引起应力变化的角度,研究了 6 个强震的相互触发情况。第四章通过计算阿尔金断裂带周边区域 21 个强震同震、震后库仑应力变化考虑阿尔金断裂带震间构造库仑应力变化,综合研究了阿尔金断裂带 1900 年以仑应力时空演化,进一步估计该断裂带各分段地震危险性。

断层面,主方向,模型坐标,变形模式


第二章 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基本原理和断层位错理论为断层面主方向,其中 、 、 分别为断层走向、倾向以及张拉方向; 分别为地理 E 向、N 向以及垂直于地表向上方向。 为断层走向; 为断层倾角。断层面应力分量在模型坐标系 下可表示为:(2.6)其中 T 为矩阵转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建业;张志诚;张臣;郭召杰;王晓丰;;阿尔金断裂带东端断裂展布型式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6年03期

2 柏美祥,戈澍馍;阿尔金断裂带研究课题阶段验收在乌鲁木齐通过[J];内陆地震;1988年03期

3 谷建忠;阿尔金断裂带的数学模拟[J];内陆地震;1988年03期

4 谢富仁,刘光勋;阿尔金断裂带中段区域新构造应力场分析[J];中国地震;1989年03期

5 龚建业;张志诚;张臣;郭召杰;王晓丰;;阿尔金断裂带东端断裂展布型式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6 任收麦,葛肖虹,刘永江;阿尔金断裂带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7 郑剑东;;阿尔金断裂带的几何学研究[J];中国区域地质;1991年01期

8 马玉虎;;阿尔金断裂带地震活动背景及其中段现代小震分布特征[J];国际地震动态;2012年06期

9 王峰,徐锡伟,郑荣章,陈文彬,Tapponnier Paul;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表破裂分段研究[J];地震地质;2002年02期

10 孙松领;张正刚;荣光来;石亚军;侯栗丽;王文卓;;阿尔金断裂带中段中生代盆地形成及演化[J];新疆石油地质;201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春贺;姜枚;史大年;郑秀芬;;阿尔金断裂带地震的定位及其分布特征[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马玉虎;;阿尔金断裂带地震活动背景及其中段现代小震分布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3 郑孟林;曹春潮;李明杰;段书府;张军勇;陈元中;沈亚;;阿尔金断裂带东南缘含油气盆地群的形成演化[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4 陈正乐;陈柏林;王小凤;陈宣华;刘健;;阿尔金断裂带新生代三阶段走滑作用[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王小凤;康振川;周显强;史国顺;庐庆新;;阿尔金断裂带中乌苏肖变形石英的位错组态特征和差应力值的估算[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5)[C];1985年

6 张乐天;金胜;叶高峰;魏文博;景建恩;董浩;谢成良;;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断裂带岩石圈电性结构研究[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61: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地壳精细结构探测论文集[C];2014年

7 徐锡伟;;阿尔金断裂带肃北-阿克塞段晚第四纪断裂作用的定量断错地貌学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8 刘云华;T.J.Wright;单新建;;基于InSAR数据的阿尔金断裂带滑动速率研究[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四)——专题56空间大地测量与地壳动力学[C];2015年

9 李鹏;施闯;李陶;李振洪;;基于宽幅InSAR确定阿尔金断裂带震间滑动速率的初步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肖安成;杨树锋;程晓敢;陈汉林;陈志勇;巩庆林;陈元忠;;新生代阿尔金断裂带活动的阶段性分析——来自柴达木盆地的信息[A];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海兵;阿尔金断裂带的形成时代及其走滑作用对青藏高原北部隆升的贡献[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1年

2 张乐天;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断裂带岩石圈电性结构及深部热状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贺巍;阿尔金断裂带库仑应力演化与强震间相互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2 王杰;阿尔金断裂带深部构造的地球物理探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金铁成;藏北高原阿尔金断裂带深部导电性结构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刘艳红;新生代阿尔金断裂带对柴西构造的控制和山体隆升对柴西沉积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09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809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6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