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基于井水位潮汐响应的含水层渗透性变化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0 20:58
   渗透系数是含水层重要的水力参数,地震引起的大部分水文现象,包括地下水位、水温、水化学成分和河流流量等变化,往往归因于含水层渗透系数的变化。研究地震对含水层渗透性的影响,有助于揭示地震波引起水文现象的形成机理。估算含水层垂向渗透系数,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污染物的地下安全储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基于前人研究的井水位潮汐参数(振幅系数、相位差)与含水层渗透系数的变化关系,本文主要分析地震前后井水位潮汐水流运动类型的变化,进而研究地震对含水层渗透系数的影响。提出含水层垂向渗透系数的估算方法,研究含水层渗透系数的变化特征。结论如下:(1)地震波可以改变含水层渗透系数,从而改变地下水潮汐水流运动类型。以云南弥勒井为例,若震前井周地下水潮汐水流运动类型以垂向流为主,当地震波能量足够大时,地震波作用下,井周地下水潮汐水流运动类型由以垂向流为主变为以径向流为主,推测能量较大的地震(波)主要通过疏通裂隙,导致了含水层孔隙压力的重新调整,进而引起潮汐水流类型一段时间内的改变。(2)提出了含水层垂向渗透系数的估算方法。方法主要适用于分析井周地下水潮汐水流运动类型以垂向流为主的观测井。把含水层垂向渗透系数估算方法运用到石棉川-20井中,结果表明:含水层垂向渗透系数的变化与其振幅系数呈反向变化,与相位差呈同向变化,该特征与前人的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学位单位】:防灾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315;P641.2
【部分图文】:

模型图,含水层,垂向流,模型图


井-含水层垂向流模型图

系统结构图,承压含水层,系统结构图,径向流


井-承压含水层系统结构图

系统结构图,混合流,含水层,系统结构图


头表示水流运动类型,表明在观测段径向流和垂向流均存在。图2.3 井-含水层混合流系统结构图基于径向潮汐水流响应模型(Hsieh 模型)推导的径向流振幅系数 与相位差 的计算公式和基于垂向流潮汐水流响应模型推导的垂向流振幅系数 与相位差 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刘春平[15]推导了混合流条件下振幅系数 和相位差 的计算公式(2.8)和(2.9)。(2.8)0(2.9)为饱和裂隙岩石不排水条件下的振幅系数,0为初始相位差,若只考虑不排水条件, 0. ,0=0,它们的值与地形地貌和海潮等因素均有关。其中为井水位的振幅与引潮高(理论固体潮)的振幅的比值(数值上等于不排水条件下的振幅系数 、径向流振幅系数 和垂向流振幅系数 的乘积),简称混合流振幅系数。 为总相位差(数值上等于基础相位0、径向流相位差 和垂向流相位差 )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洁;赵小茂;王新;王景丽;;西安毛西井水位对长宁6.0级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分析[J];国际地震动态;2019年08期

2 张淑亮;李宏伟;吕芳;陈慧;;基于数值模拟与含水层应力反演的静乐井水位异常分析[J];国际地震动态;2019年08期

3 丁风和;韩晓雷;哈里白;戴勇;魏建民;;通辽井水位和水温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地震;2017年01期

4 吕芳;曹文强;沈晓松;;太原井水位微动态信息响应能力分析[J];山西地震;2017年02期

5 张淑亮;李丽;刘瑞春;王霞;;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机理的探讨[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5年06期

6 龚永俭;程立康;李颖楠;刘学领;;天津王3井水位突升异常的调查与研究[J];高原地震;2016年03期

7 李惠玲;张登科;高云峰;穆慧敏;高文玉;;山西大同镇川井水位各类异常特征与成因分析[J];山西地震;2014年03期

8 刘喜兰,郑文俊,金艳,孙贝珠,陈化然;天津地区井水位年变异常研究[J];地震地质;2003年02期

9 郭上杭,范亚民,蒋秀芳;再论皖07井水位与地震的关系[J];地震学刊;2002年01期

10 高小其,许秋龙,兰陵,陈玲,范博晴,王道;新04号井、新10号井水位和新10号泉流量地震前兆特征的对比分析[J];内陆地震;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淑亮;李宏伟;吕芳;陈慧;;基于数值模拟与含水层应力反演的静乐井水位异常分析[A];第二届地球物理信息前沿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2 斯芳奇;程旭东;;深井水位动态异常现象与井网关系探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卫华;李家明;梅建昌;;利用三峡井网井水位变化反演汶川8.0地震后该地区应力变化[A];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孙小龙;晏锐;;井水位与降水量的关系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届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11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1年

5 胡先明;;用深井水位记震能力预报地震的回顾[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贾化周;董守玉;万迪X;;万全井水位非地震应变信息的探讨[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7 张淑亮;;井水位前驱波现象与震源成核之间关系的研究[A];2007年地震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敬少群;王佳卫;车伟;张子广;;小波变换在深井水位异常识别中的应用[A];2007年地震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张立;宋先月;罗睿洁;黄辅琼;马玉川;田雷;高文斐;应骁睿;起卫罗;;云南会泽井水位异常调查及分析[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届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6年

10 张立;何德强;申玻;;四川汶川8级地震前云南昭通水富井水位异常[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任树功 郑建民;誓战旱魔[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2 马振亚 记者 辛永生;青冈打井抗旱热情高[N];黑龙江日报;2000年

3 仇颖欣 本报平塘记者站 毛启军 黄先兵;无怨无悔 连续奋战 一切为了被困矿工兄弟[N];黔南日报;2011年

4 闫宏;鄂旗积极开展抗旱工作[N];鄂尔多斯日报;2011年

5 文刚邋通讯员 陈定;海南地震预报水平全国领先[N];海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宋洋;基于井水位同震响应监测井效能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7年

2 宋良;裂隙含沙渗流模型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3 刘成龙;汶川地震地下水前兆异常及同震响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来贵娟;井水位对气压和潮汐的响应特征与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

5 唐彦东;井—含水层系统潮汐水流分析与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杨竹转;地震波引起的井水位水温同震变化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

7 兰双双;深层地下水位动态对地震活动响应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史浙明;地下水位同震响应特征及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建秀;基于井水位潮汐响应的含水层渗透性变化特征研究[D];防灾科技学院;2019年

2 王明远;远场大震引发的华北平原井水位及含水层渗透性变化研究[D];防灾科技学院;2019年

3 张璜;孔隙承压含水层井水位对简谐振动响应实验研究[D];防灾科技学院;2018年

4 王斌;清交大断裂中部晋祠段地震台流体动态机理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芳;福建安溪一号井水位的同震阶变响应[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

6 杨竹转;地震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及其机理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年

7 王金维;由井水位的固体潮效应反演含水层参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8 赵小茂;鄂尔多斯块体南缘及邻区地震地下流体异常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晏锐;影响井水位变化的几种因素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8年

10 武迟;某市傍河水源地供水量的衰减与恢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23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823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2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