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河流入海通量的高频声传播监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19:40
   声学的应用涉及多个领域,尤其是在水下环境对于数据通信、矿产勘探、能源开发、水文监测等至关重要。水下环境复杂多变,声波在传输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分析声波的特性可以得知介质参数,因此对于声波在水下介质的传输时间、传输路径、传输损失、声能分布等的测量具有重要意义。河流生态的监测包含各方各面,本文侧重于河口水温、流速、入海总量的监控。首先查阅了河道水文监控的相关资料,介绍并整理了已有的温度、流速、通量的测量方法,其次,确定了基于声学探测手段的温流反演技术,通过本课题组已有的理论、设备基础进行完善、实验,提出了将海洋高频声层析技术应用于河道水文监测,在福建省九龙江北溪的江东库区进行考察、试验,并设立声学观测站,之后对当地的实际环境参数进行收集、分析,包括河道三维地形的测量,实时水位、温度的监测。基于现场的实际情况,本文在已有的理论、模型、设备基础上,对海洋声层析理论进行了完善,对声信号进行了伪随机编码以及混沌编码,提高其性噪比和抗多途能力。根据地形,基于bellhop对声线仿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研发了河口 60 kHz高频声层析观测仪器,采用工控机、水声探头等硬件设备,基于LabVIEW编写的用户界面程序,以及AWDT远程数据传输软件,实现声学信号的实时发送、采样、分析等,由其反演得到的温度、流速数据实现了实时传输与发布。在实验期间,福建漳州地区多次出现台风、暴雨等特殊天气,其带来的水量、温度骤变都由本设备所监测到,通过实际情况分析和与ADCP等测流设备进行对比,其监测结果较为准确,声学信号的变化与仿真模型相似,水文数据变化趋势合理。
【学位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P332
【部分图文】:

系统原理图,声层析,广岛,系统原理


逦第一章绪论逦逡逑高之后,对系统的采样率、授时精度、数据处理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尺度逡逑水域的水体中存在不均匀分布特性,对于中小尺度的测量结果影响较大,不容忽逡逑视,而且由于深度较浅,存在着复杂的边界因素的影响,水面、水底的边界对声逡逑波存在反射、折射的现象。因此根据这些因素,广岛大学设计了沿海声层析系统,逡逑如图1.3.1,并于1996年在日本的濑户内海[19],建立两个声学站点,站点间距逡逑5.7邋km,用声波互易传输的方法测得潮流的变化。逡逑

声层析,广岛,大学


图1.3.2广岛大学声层析实验逡逑Fig.邋1.3.2邋Acoustic邋tomography邋experiment邋in邋Hiroshima邋University逡逑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也己经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国家海洋二所朱小华研发逡逑了频率为5邋kHz的中频沿海声层析仪,如图1.3.3邋(插入仪器图),并在舟山群岛、逡逑三门湾、钱塘江、琼州海峡等进行了相关实验,根据地形进行声场模拟,如图逡逑1.3.4,测出潮流的动态,并在钱塘江测算出了流量的变化过程[2U2,23’241。逡逑

声层析


图1.3.3中频沿海声层析仪逡逑Fig.邋1.3.3邋Middle邋frequency邋coastal邋acoustic邋tomography邋system逡逑320:R^¥ ̄l310N逦.逡逑301逡逑30°N邋^邋Hang7:ltotr"逡逑30*逡逑押9°E邋12。。£邋121°E邋122eE邋1邋文E逡逑GPS邋satellite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冰;;浅析近、现代河流流量测验技术[J];河南科技;2014年08期

2 张宇;徐晓辉;;海底反射对水声射线混沌行为的影响[J];声学学报;2011年02期

3 廖光洪;朱小华;林巨;郑红;梁楚进;陶剑锋;杨成浩;;海洋声层析观测技术和方法[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0年03期

4 林智慧;陈绥阳;王元一;;m序列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09期

5 廖光洪;朱小华;林巨;郑红;梁楚进;;海洋声层析应用与观测研究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6期

6 陈东升;许肖梅;;八阶连续时间滤波器MAX274在浅海水声跳频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7 王会华;李宝平;;m序列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陈能汪,张珞平,洪华生,刘建昌;九龙江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定量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9 王晖;淮河干流水质断面污染物年通量估算[J];水资源保护;2004年06期

10 林辉勇;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在河流水文测验中的应用[J];中国水利;2003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家轩;何琳;帅长庚;王占友;;基于Bellhop模型的不同海山地形水下声学仿真[A];中国声学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5年

2 林巨;金子新;;利用浅海声层析数据重建广岛湾三维潮流场[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晓梅;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河流水位流量远程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14年

2 赵宗曦;河口海岸区域的高频声层析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3 周昱;流量测量的相关算法的分析与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夏斌;2005年夏季环渤海16条主要河流的污染状况及入海通量[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杨倬;基于扩频技术的水下通信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周三文;水声扩频通信系统仿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28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828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c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