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地震采集领域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协议的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10-16 01:07
   针对“地震采集中大型图像、大规模地表及地震体可视化研究及性能优化”课题中遇到的问题,即单台计算机不能高效地存储与处理海量地震数据,本文研究并设计实现了地震采集领域的数据存储系统和地震数据可视化的低延迟网络传输协议,用于建立云计算平台以处理更大规模的海量数据。地震数据存储系统针对存储大规模地表、地震体数据而设计,使用了云数据库作为底层的数据仓库,可以存储海量的地震数据。通过使用缓存解决了由远程数据库引入的额外开销,并设计了由双向链表与哈希表相结合实现的LRU缓存置换算法来优化缓存,大幅度提高了存储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存储系统的访问延迟性能比以往采用的文件系统有明显提升,保证了渲染程序能够从云数据库实时地获取数据进行渲染。本文设计的网络传输协议主要用于传输地震数据可视化系统中渲染得到的三维地表和地震体图像,协议采用优化的数据确认和重传逻辑,实现了低延迟的可靠传输。实验表明,在丢包率相同的网络条件下该协议提供了比TCP协议更低的传输延迟。本协议在基于云计算的地震数据可视化系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位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P631.4
【部分图文】:

三角网格,坐标,数据,冗余率


处理据、地形数据都有多种格式,它们以,原始格式的数据通常包含一些冗余率;使用 LOD 方法渲染需要使用多的数据,所以为提高渲染性能需要DB 中的数据格式尽量一致,同时提要先将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再加载预处理据通过记录地形网络上的三角形来面划分成由很多个小三角形组成的网程值,如图 3.1 所示。使用这种方式 OpenGL 通过绘制三角形来渲染地形直接绘制,不需要其它任何的处理(x

格式,经度,网格,纬度


图 3.2 优化后的地形数据格式Fig. 3.2 Optimized terrain data structur方式的利用率较低,在数据中不仅记录三角形的连接方式,图 3.1 中,占用了很多的空间。而采样点之以使用程序计算出来的。如果只保存分相关的信息,则每个点的坐标只会经度、纬度和高程值,可以显著地提以使用不规则的网格来划分,但实际如果在地形数据中记录下来划分网格格可以由程序计算得到。所以网格数是采样点的经度和纬度,如果将经度

逻辑图,预取,缓存,逻辑


图 3.7 缓存预取逻辑Fig. 3.7 Logical of cache prefetch数据结构数据库把数据返回给应用程序之后并不会库后,才把对应的数据块标记为不再使用个数据块被用过,那么它有很大的概率会况下也不应该释放内存,而应该将其缓存最久未使用算法(LRU)来实现缓存的换3 4 4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振举;李学军;谢剑薇;李雁南;;基于HBase的海量地形数据存储[J];计算机应用;2015年07期

2 方涛,李德仁,龚健雅,皮明红;GeoImageDB多分辨率无缝影像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实现[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卓;基于NoSQL的空间数据云存储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2 杨林;适合于高速广域网的UDT协议的研究与应用[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42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842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5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