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黄河下游泥沙管道水力输送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2 18:15
  管道输送技术在工业各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学者针对管道两相流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研究的重点包括管道含沙水流特性、流动状态、浓度和速度分布、临界不淤流速和沿程阻力损失计算等方面。管道输沙临界不淤流速和沿程阻力损失是管道系统设计与运行的重要技术参数,直接关系到动力设备的选型和运行能耗。本论文依托“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大型煤炭基地沉陷区黄河泥沙充填修复技术及示范”,采用山东省梁山县黑虎庙镇陈垓引黄闸灌区渠首黄河泥沙,选用内径100mm、125mm、150mm三种不同管径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道,利用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对浑水管道泥沙水流特性以及黄河泥沙管道水力输送涉及的关键技术——临界不淤流速和沿程阻力损失,进行了物理实验与理论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分析了管道中含沙水流特性。临界不淤流速和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对管道中水流的性质、泥沙的运动规律以及相关研究参数的基础之上。由于泥沙的存在,使得浑水水流性质不同于清水,本论文从泥沙颗粒运动形式、浑水水流流型的判别、浑水粘性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浑水水力特性进行研究,确定了浑水水流相关参数的计算公式和判别方法,为...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黄河下游泥沙管道水力输送实验研究


实验沙样颗粒级配Fig.2.1TheGradingofsedimentparticle.

平面布置图,平面布置图,渣浆泵,进水池


实验平面布置图

平面布置图,平面布置图,实验平台,管道


实验平台与管道Fig.2.3Theplatformandpipelinesinthestudy.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管道输水临界不淤流速试验[J]. 姜金利,张庆华,程明,李福军.  人民黄河. 2014(08)
[2]引黄灌区管道输水防淤技术措施探讨[J]. 张庆华,宋云峰,张瑞她.  节水灌溉. 2014(04)
[3]不同颗粒物料管道水力输送不淤临界流速的确定[J]. 秦德庆,曹斌,夏建新.  矿冶工程. 2014(01)
[4]低压灌溉管道输浑水阻力损失试验与建模[J]. 宗全利,汤骅,安杰.  农业机械学报. 2013(06)
[5]河套灌区管道灌溉技术中临界不淤流速的研究与应用[J]. 陈瑄,田志强.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3(04)
[6]浑水管道输水灌溉的临界不淤流速研究[J]. 何武全,蔡明科,张英普,张晨笛.  水利学报. 2013(03)
[7]粗砂浆体水平管道流动水力坡度预测研究[J]. 赵利安,许振良.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3(01)
[8]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管道输水不淤流速的计算方法[J]. 曹三海,张庆华,毛伟兵,蒋磊,翟兴涛.  灌溉排水学报. 2013(01)
[9]引黄灌区浑水管道输水临界不淤流速分析与计算[J]. 何武全,蔡明科,何欣烨,张晨笛.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3(01)
[10]管道输沙Wasp阻力模型探讨[J]. 赵立娟,倪福生,顾磊.  泥沙研究. 2012(06)

博士论文
[1]复杂条件下颗粒物料管道水力输送机理试验研究[D]. 曹斌.中央民族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浑水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临界不淤流速计算分析[D]. 何欣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我国渠灌区的应用研究[D]. 李晓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3]管道排沙特性试验研究[D]. 罗大鑫.天津大学 2009
[4]高含沙水流模拟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 邓安军.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7
[5]管道输沙阻力特性研究[D]. 邓祥吉.河海大学 2005
[6]粉煤灰浓浆管道流动特性与阻力特性的研究[D]. 解海卫.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5



本文编号:2913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913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b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