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青藏高原中南部与东南缘三江地区地壳剪切波分裂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4 22:02
  青藏高原整体隆升,构造运动与介质变形强烈,高原内部的横向大型构造断裂与纵向拉张性质的活动构造交错相接,构造应力复杂多变,地表运动速度场不均匀性强,壳幔深部各向异性尤为显著。然而由于近场小震观测数据不足,青藏高原内部上地壳各向异性研究一直是一个空白。本研究使用西藏地区的地震台网(2009年5月-2017年5月)的观测资料,利用近场小震剪切波分裂获取上地壳介质的各向异性参数,可用于分析研究区域主压应力状态、介质形变特征和地下介质各向异性程度,从而更好地认识青藏高原上地壳各向异性的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使用位于青藏高原的16个固定台站记录的地震观测数据,由于地震台站分布稀疏,可用于进行剪切波分裂研究的近场地震事件记录稀少,本研究采用地震事件的单台定位技术,对公开的地震目录里没有震源深度数据的地震事件进行震源位置约束,并引入微震模板匹配定位方法,对连续地震波形进行检索,识别出地震目录里遗漏的新的微震(小地震)事件波形。微震识别获得的新地震事件记录是地震目录里报告的地震事件记录的大约6倍,用于补充研究区的剪切波分裂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快波偏振方向,证实微震识别获得的数据极大地增加了有效数据...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市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青藏高原中南部与东南缘三江地区地壳剪切波分裂研究


中国现代构造应力场图(谢富仁等,2011)

地表运动,欧亚板块,中国大陆,速度场


GPS实测速度场(王东振等,2017)

路径图,剪切波,地震射线,路径图


选取剪切波窗为 45°(图 2.1)。如图,裂隙面与地震处于 15°-45°的区间定义为 band-1,该角区慢剪切波时间延迟敏感,实际研究中更倾向于使用处于该角区的地震事件波形开展射线间夹角在 0°-15°的区间定义为 band-2,该角区慢剪切波变化反应更为迟钝(太龄雪,2008)。spsinvsin vα=β当β = 90°时,将发生全反射现象,临界角spvarcsin 35v≈ °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藏高原东南缘壳幔结构探测研究新进展[J]. 李秋生,酆少英,白志明,高原,高嵩,熊小松,王晓冉,郎超,韩如冰,吴庆宇,卢占武,王海燕,李文辉,张洪双,张新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8(06)
[2]基于背景噪声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瑞利波相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J]. 王琼,高原.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7)
[3]青藏高原东缘地震各向异性、应力及汶川地震影响[J]. 高原,石玉涛,陈安国.  科学通报. 2018(19)
[4]云南地区现今应力场特征及成因分析[J]. 郑长东,徐浩然,魏凯华,朱超,吴蒙.  矿产勘查. 2018(05)
[5]Evidence supporting New Geophysics[J]. Stuart Crampin,Yuan Gao.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2018(03)
[6]西藏昌都地质灾害特点及防治对策[J]. 关朝阳,李章国.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8(02)
[7]宁夏石嘴山震群的微震匹配定位及其发震构造[J]. 曾宪伟,姚华建,莘海亮.  地震地质. 2017(04)
[8]大规模GPS揭示中国现今地壳构造形变特征[J]. 王东振,赵斌,余建胜,谭凯.  地震工程学报. 2017(03)
[9]青藏高原东北缘中上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及其构造意义[J]. 钱旗伟,吴晶,刘庚,沙成宁,马建新,白占孝,赵燕杰,刘小梅.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06)
[10]天山构造带及邻区地壳各向异性[J]. 鲍子文,高原.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04)

博士论文
[1]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壳各向异性及S波速度结构研究[D]. 蔡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6
[2]青藏高原东南部及腾冲火山区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研究[D]. 李孟奎.武汉大学 2016
[3]地震定位和检测[D]. 张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
[4]大陆地震快速准确定位方法研究[D]. 包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南北地震带重点构造区上地壳地震各向异性与微震分析[D]. 陈安国.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018
[2]青藏羌塘地区区域地质特征研究[D]. 雷波.成都理工大学 2014
[3]辽宁区域地震台网资料的地壳介质剪切波分裂研究[D]. 太龄雪.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008
[4]利用区域遥测台网研究云南地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D]. 石玉涛.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006



本文编号:2917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917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b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