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抚河流域1470-1949年旱涝序列重建及其社会影响与应对

发布时间:2020-12-15 23:17
  我国是一个旱涝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的国家,探究旱涝灾害的发生机理,对于灾害前期的预防以及灾害发生之后的救灾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抚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大量地方志和文献资料搜集了1470-1949年的旱涝资料,建立了该地区的旱涝灾害等级序列。并综合采用数理统计、小波分析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对旱涝灾害发生的频次、强度、周期和突变点等进行科学分析,详细阐明了旱涝灾害发生后对当地的影响及灾后的社会响应措施。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一、本文数据来源于抚河流域2区10县逐年旱涝灾害史料。结合抚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将旱涝灾害分为5个等级,再把文字描述进行参数化,重建了抚河流域1470-1949年旱涝灾害等级序列。二、抚河流域旱涝灾害次数和频率分析表明:抚河流域旱涝灾害的次数和频率分析表明:1470-1949年,抚河流域发生各类旱涝灾害共289次,其中旱灾105次,平均2.66年一遇;涝灾184次,平均1.52年一遇,涝灾发生的频率大于旱灾。在旱灾中,发生1级旱的次数有26次,平均10.73年一遇;发生2级偏旱的次数有79次,平均3.51年一遇,2级偏旱的出现频率高于1级旱。在涝灾中,发生5级涝的...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抚河流域1470-1949年旱涝序列重建及其社会影响与应对


抚河流域地理位置示意图

统计图,旱涝灾害,抚河,统计图


图 4-1 抚河流域旱涝灾害世纪统计图(图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旱涝次数)从抚河流域旱涝灾害世纪统计图看,15 世纪共发生旱涝灾害 17 次旱灾发生的频率为 53%,涝灾发生的频率为 47%;16 世纪发生旱涝灾害其中旱灾发生的频率为 43%,涝灾发生的频率为 57%;17 世纪共发生旱

抚河,旱涝灾害,流域,旱涝


抚河流域旱涝灾害世纪趋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清时期宝鸡地区旱涝灾害链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万红莲,宋海龙,朱婵婵,张咪.  地理学报. 2017(01)
[2]抚州市自然景观地貌特征研究[J]. 刘涛涛,王静安,孟华,牟平.  绿色科技. 2016(15)
[3]黄淮海流域旱涝周期、突变点和趋势分析研究[J]. 曹永强,刘佳佳,王学凤,王琪.  干旱区地理. 2016(02)
[4]1470-1912年西北东部地区旱涝等级重建序列的特征及对比分析[J]. 毕硕本,钱育君,陈昌春,李兴宇,徐梦雅.  干旱区地理. 2016(01)
[5]基于灰色残差马尔可夫模型的郑州市旱涝灾害预测[J]. 罗党,林培源,李钰雯.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6]历史文献中的气象记录与气候变化定量重建方法[J]. 郑景云,葛全胜,郝志新,刘浩龙,满志敏,侯甬坚,方修琦.  第四纪研究. 2014(06)
[7]气候变化对办公建筑极端负荷的影响[J]. 史珺,郭军,李明财,李叶妮,田喆,刘魁星.  暖通空调. 2014(11)
[8]江西省干旱洪涝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蔡哲,章毅之,何拥凤,胡菊芳,姜智怀.  自然灾害学报. 2013(02)
[9]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J]. 马强,杨霄.  地理研究. 2013(02)
[10]历史时期中国重大自然灾害时空分异特征[J]. 刘毅,杨宇.  地理学报. 2012(03)

博士论文
[1]自然灾害重压下的乡村[D]. 汪志国.南京农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西北中部旱涝灾害时空特征及趋势判断[D]. 丁彩霞.陕西师范大学 2015
[2]明清时期乌江流域水旱灾害的初步研究[D]. 何术林.西南大学 2013
[3]530年来荆江沿岸地区水旱灾害研究[D]. 赵利辉.上海师范大学 2013
[4]崇祯年间江南的灾荒与应对[D]. 刘星.南京师范大学 2012
[5]600年以来巢湖流域水旱灾害研究[D]. 施汶妤.上海师范大学 2011
[6]水旱灾害损失评估研究[D]. 兰景涛.北京林业大学 2010
[7]明代鄱阳湖地区水旱灾害及治理[D]. 郭玉洁.江西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19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919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6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