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天山地区构造应力场特征与2017年精河Ms6.6地震发震断层性质的厘定

发布时间:2021-01-13 09:28
  本文收集了天山地区的652个震源机制解,应用MSATSI软件反演了天山地区的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天山地区西北区域应力场的最大主压应力轴的方位从西到东呈现出NNW-NS-NNE的渐变过程,呈现一种扇形扩展的主压应力分布,与天山地区山脉的走向较为一致。东南区域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轴的方位稳定于NNE向,倾角都较小;最大主张应力轴都基本沿东西向,倾角相对较大;天山西北区域较大的R值显示出区域应力场主要受近NS向水平挤压作用,中部挤压分量相对较大,西部和东部挤压分量相对较小。根据所反演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结合2017年精河地震发震的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的地质调查参数,估算该断裂的理论滑动角为132.6°,误差为22.5°,验证了地质上得到的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的逆冲兼右旋走滑性质。判断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滑动性质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发生在该断裂上地震的震源机制验证。本文首先计算了发生在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不同机构给出的震源机制节面在所反演的局部应力场作用下的理论滑动角,发现理论滑动角与实际地震震源机制滑动角相差很小,验证了反演的局部应力场的正确性;而后计算了局部应力场作用下的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上的理论震源... 

【文章来源】:防灾科技学院河北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天山地区构造应力场特征与2017年精河Ms6.6地震发震断层性质的厘定


论文技术路线图

分布图,震源机制解,分布图,矩心矩张量


图 2.1 天山地区震源机制解分布图本文搜集了全球矩心矩张量目录(GCMT)[34-35]中天山地区(74°E-90°E,35°N-46.5°N)1976 年 1月1日—2017 年 4月 30 日所有震源机制解数据和李金等[33]提供的利用 CAP 方法反演的震源机制数据共 652 个(图 2.1、图2.2),如有重复数据以 GCMT 的数据为准。并根据 Zoback[36]给出的世界应力

分布图,分布图,走滑,逆冲


┑睦??CAP 方法反演的震源机制数据共 652 个(图 2.1、图2.2),如有重复数据以 GCMT 的数据为准。并根据 Zoback[36]给出的世界应力图划分准则(表1),将震源机制数据划分为 6 种类型,该准则是利用震源机制解中 P、T、B 轴倾伏角的大小为依据划分,图 1 中分别用蓝、黑、紫、绿的膨胀区颜色表示正断型和正断兼走滑型、逆冲型和逆冲兼走滑型、走滑型、不确定型(过渡型)的震源机制解。按照以上标准将数据分类统计后可知,逆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同一地震多个震源机制中心解的确定[J]. 万永革.  地球物理学报. 2019(12)
[2]鄂尔多斯块体周缘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J]. 郭祥云,蒋长胜,王晓山,田鑫.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7(07)
[3]2015年3月新不列颠Ms7.4地震震源及邻区构造应力场特征[J]. 崔华伟,万永革,黄骥超,李祥,高熹微,闫睿.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03)
[4]利用高精度小震资料确定新丰江水库大坝区北西向发震断层[J]. 刘特培,邵叶,杨选,谭争光,丁原章.  地震学报. 2017(01)
[5]2015年智利MW8.3地震震源区构造应力场分析[J]. 李祥,万永革,崔华伟,黄骥超,闫睿,高熹微.  地震学报. 2016(06)
[6]The Grid Search Algorithm of Tectonic Stress Tensor Based on Focal Mechanism Dat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Boundary Zone of China, Vietnam and Laos[J]. Yongge Wan,Shuzhong Sheng,Jichao Huang,Xiang Li,Xin Che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6(05)
[7]2012和2013年广东新丰江锡场2次MS4.8地震发震构造的确定[J]. 邵叶,刘特培,刘吉平.  地震. 2016(02)
[8]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现今非均匀应力场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J]. 黄骥超,万永革,盛书中,李祥,高熹微.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2)
[9]南北地震带震源机制解与构造应力场特征[J]. 王晓山,吕坚,谢祖军,龙锋,赵小艳,郑勇.  地球物理学报. 2015(11)
[10]联合采用定性和定量断层资料的应力张量反演方法及在乌鲁木齐地区的应用[J]. 万永革.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9)

硕士论文
[1]新疆地震构造特征研究[D]. 陈建波.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08



本文编号:2974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974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b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