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折射波共检波点叠加技术在活动断层上断点探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3-07 19:49
  基于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分析共检波点域折射波叠加成像技术原理,分别在共中心点域和共检波点域对二维断层模型的初至折射波进行叠加成像,并对河西走廊一条二维地震资料进行对比处理。模型研究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共检波点域折射波叠加方法较共中心点域具有更高的横向分辨率,结合其他资料可较准确地判定活动断层上断点的空间位置。 

【文章来源】: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0,4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折射波共检波点叠加技术在活动断层上断点探测中的应用


差数时间法计算折射层速度

曲线,折射波,速度结构,路径


式中,T(X)为折射波初至时间,X为炮检距,V1为低速层速度,V2为折射波滑行速度,θC为临界角,HS、HR分别为炮点和接收点下方低速层厚度。当折射界面倾角较小时,HS和HR可视为常数。由式(1)可知,在共检波点道集中,折射波初至时间与炮检距呈线性关系。采用类似反射波动校正处理方法,将式(1)右端前两项消去,消除同一接收点因炮检距及炮点延迟时间不同产生的影响,即可在共检波点域将折射波校正成一条水平线,通过叠加处理可增强折射波信噪比。式(1)中炮检距X可直接由野外测量资料获取,因此折射波滑行速度V2和各炮点延迟时间的求取是问题的关键。1.2 折射波滑行速度求取

模型图,断层,模型,子波


表1 观测系统参数Tab.1 Observation system parameters 参数类型 参数 接收道距 4 m 炮距 16 m 接收道数 251道(全排列接收) 子波类型 主频为80 Hz的Ricker子波 采 样 率 0.5 ms 记录长度 1 000 ms图4 速度模型的典型单炮记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阳盆地朱阳关-夏馆断裂的浅部特征及活动性[J]. 田一鸣,刘保金,石金虎,王晓谦,酆少英,李稳.  地震地质. 2018(01)
[2]地震方法确定活动断裂上断点的影响因素分析[J]. 高景华,徐明才.  地震地质. 2012(02)
[3]浙江宁波育王山山前隐伏断层勘探和新活动时代[J]. 杨晓平,袁洪克,宋新初,王里,刘保金,叶建青,陈献程,周本刚.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1(06)
[4]核电厂址隐伏断裂探测中的地震勘探方法研究[J]. 何正勤,潘华,胡刚,叶太兰,段宝平.  地球物理学报. 2010(02)
[5]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和断层活动性评价问题[J]. 邓起东,卢造勋,杨主恩.  地震地质. 2007(02)
[6]低降速带资料解释新方法及其可视化研究[J]. 梁运基,万应明,高峻,雷勋毅,巩颖勤.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4(02)
[7]折射波地震记录叠加成像方法研究[J]. 冯太林,张学工,李衍达,白天成,李云,杨贵祥,陆修莲.  地球物理学报. 2001(01)

博士论文
[1]复杂地表条件下初至折射波静校正方法研究[D]. 王克斌.成都理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69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069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a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