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青藏高原昌都地块早石炭世-晚三叠世古地磁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4 01:22
  一般认为,青藏高原是由冈瓦纳大陆北缘先后裂离的多个微地块向北漂移和欧亚大陆不断向南增生形成的,表现为由多个地块拼合而成的复杂构造单元,古生代以来先后发育有20多条规模不等的碰撞结合带。昌都地块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偏中东部,夹持于西金乌兰-金沙江-哀牢山结合带、乌兰乌拉湖-澜沧江结合带和班公湖-怒江-昌宁结合带中南段之间,东北方向邻区为巴颜喀拉地块,西部邻接南羌塘和北羌塘地块。地块内发育有较完整的晚古生界,以全区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广布为特色,东西两侧分别对称发育一个陆缘火山-岩浆弧(P1-T3)。在以往的古地磁研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昌都地块、北羌塘和南羌塘等地块可能共同源于冈瓦那大陆边缘某一位置、古生代一起裂离并开始北向漂移、早中生代拼合至欧亚大陆南缘,但最新地质证据表明这些块体至少在晚古生代可能并未形成统一整体。为了更精细的描绘南、北羌塘和昌都等地块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运动轨迹,厘定出昌都地块与其周缘微地块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对位置变化,研究它们在特提斯演化过程中运动轨迹的异同,本文尝试在昌都地块腹地的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地层开展古地磁研究工作,并...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青藏高原昌都地块早石炭世-晚三叠世古地磁学研究


青藏高原构造单元划分示意图(修改自潘桂棠(2010)1:150万青藏高原及临区大地构造图)

分区图


第一章 绪论进行比较,综合确定昌都地块这一时段的古地磁极位置,研究其古纬度位置变化和演化过程,确定昌都地块与周边地块的古位置变换关系,为研究青藏高原块体的碰合过程、青藏特提斯演化以及古地理重建等提供依据。2 区域古地磁研究进展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古地磁工作者在青藏高原腹地开展了年代学和古地磁并获得了不少质量很高的研究结果,本文选择部分较新的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的数影 (图 1-2)。总体而言,这些古地磁数据主要来自交通较为便利的青藏公路沿线。

地质图,昌都,位置分布,地质简图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叠系以上统分布最广,地层出露于澜沧江西岸及其南延加达乡一带,在江达-囊康地层分区内超覆不整合于早、中三叠世地层之上。由上而下包括有洞卡组(T2-3dk)、公也弄组(T2-3g)和东独组(T2-3d)。洞卡组(T2-3dk)为砂岩、粉砂岩夹灰岩、泥岩的河湖-滨浅海相沉积。公也弄组(T2-3g)为浅海相沉积,由灰色灰岩、泥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组成,化石丰富。在野外样品采集过程中,确定适宜开展工作、完整且风化程度较小的采样剖面是获取古地磁数据的关键开端。本次样品采集位置位于昌都县妥坝乡北部地区,剖面出露完好且连续(图 2-2),然后逐一地层布置采样点;共设置石炭(B01-03、C12-15)7 个采点,采集样品 69 块;二叠(A01-11、C01-11)22 个采点,采集样品 211 块;三叠(D0109)9 个采点,采集样品 92 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塔里木盆地古董山地区早二叠世古地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许伟,孙知明,李海兵,裴军令,潘家伟,司家亮,赵越,任晓娟.  地质通报. 2013(10)
[2]藏东地区晚石炭-晚二叠世古地磁新结果:对羌北-昌都地块构造演化的制约[J]. 程鑫,吴汉宁,刁宗宝,王海军,马轮,张晓东,杨刚,洪荆晶,计文化,李荣社,陈守建,赵振明.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08)
[3]高喜马拉雅的三维挤出模式[J]. 许志琴,王勤,曾令森,梁凤华,李化启,戚学祥,蔡志慧,李忠海,曹汇.  中国地质. 2013(03)
[4]青藏高原中的古特提斯体制与增生造山作用[J]. 许志琴,杨经绥,李文昌,李化启,蔡志慧,闫臻,马昌前.  岩石学报. 2013(06)
[5]羌塘盆地磁倾角浅化校正及其在构造上的应用——中侏罗纪以来约1000km的南北向缩短[J]. 任海东,颜茂都,孟庆泉,宋春晖,方小敏.  地质科学. 2013 (02)
[6]青藏高原南部与东南部重要成矿带的大地构造定格与找矿前景[J]. 许志琴,杨经绥,李文昌,曾令森,许翠萍.  地质学报. 2012(12)
[7]羌北地块中—晚侏罗世雁石坪群古地磁新结果[J]. 程鑫,吴汉宁,刁宗宝,王海军,张晓东,马轮,周亚楠,康伟伟,计文化,李荣社,陈守建,赵振明.  地球物理学报. 2012(10)
[8]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古地磁数据及其构造意义[J]. 宋春彦,王剑,付修根,冯兴雷,陈明,何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02)
[9]拉萨地体的起源和古生代构造演化[J]. 朱弟成,赵志丹,牛耀龄,王青,Yildirim DILEK,董国臣,莫宣学.  高校地质学报. 2012(01)
[10]中国青藏高原特提斯的形成与演化[J]. 潘裕生,方爱民.  地质科学. 2010 (01)

博士论文
[1]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洋历史记录[D]. 吴彦旺.吉林大学 2013
[2]青藏高原中部主要构造单元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古地磁研究[D]. 程鑫.西北大学 2012
[3]珠穆朗玛峰地区构造古地磁和磁组构研究及喜马拉雅隆升[D]. 李建忠.成都理工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唐古拉山北缘中二叠世九十道班组灰岩古地磁学研究[D]. 樊文静.西北大学 2015
[2]昌都地块二叠纪那益雄组火山岩古地磁研究[D]. 苏海伦.西北大学 2015
[3]印支地块思茅地区早白垩世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D]. 张海峰.南京大学 2012
[4]柴达木地块晚二叠世古地磁结果及构造意义[D]. 许伟.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2
[5]昌都地块西段二叠纪开心岭群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 潘术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6]青藏高原羌塘地块晚古生代古地磁研究[D]. 程鑫.西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36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136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3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