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沙棘植物作用下悬沙水流模型相似律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4 21:06
  砒砂岩地区由于土壤侵蚀,导致沟壑纵横,水土流失极其严重。沙棘植物柔性坝是防治砒砂岩地区沟道水土流失的有效生态措施。为了在沟道中经济合理地设置与栽植沙棘植物柔性坝,就要依据沟道中水流要素数据来设计。然而,砒砂岩地区千沟万壑,不可能对每条沟道的水流要素进行现场观测以获取基本数据,这是很不现实的。但是可以依据流体力学相似理论,设计模型试验,并进而通过模型试验数据推求原型沟道水流要素数据,以克服原型沟道没有数据的缺限,从而为在沟道中沙棘柔性坝的设计与栽植提供前期理论依据。因而,开展沙棘植物影响下悬沙水流模型相似律及相似比尺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且很有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前人在植物对悬沙水流运动的影响以及悬沙模型相似律方面所取得的大量研究成果;然后根据相似理论分析了模型与原型的相似比尺及其相互关系;其次根据不可压缩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分析与探讨了模型与原型的相似准则;接着,基于相似原理和相似准则,根据悬沙水流运动方程和动力方程,推导了沙棘植物作用下的悬沙水流模型相似律;然后计算出了沙棘植物影响下悬沙水流的相似比尺,并设计了模型试验;最后,基于实验数据和相似比尺推求了不同流量下、坝长与坝宽相同,其他...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沙棘植物作用下悬沙水流模型相似律初步研究


图2梯形床??3.2原型沟道资料概况??原型试验沟道位于准格尔旗

沟道,原型,西沟,准格尔旗


图3准格尔旗沙棘治理础砂岩沟道的成果??本试验是节选了两小段准格尔旗地区的原型沟道(东沟与西沟),属典型的砒砂岩沟??道,大量土地被侵蚀,设置了沙棘植物坝。如下图4和图5所示,东沟的沙棘植物坝??坝长为30?m,坝宽3.]9m,西沟的植物坝的坝长为20?m,坝宽为2.008?m。??:::'?li?、:s?..?■?:,r;j??-?.??....???,.…????.*??*-?'?*???-*?-?:?H?*?:?\?v\Hs??'■.?'?t??东沟?西沟??图4原型地区沟道??27??

准格尔旗,水土流失,沟道,砂岩


是该地区水土流失发生的主要原因。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砒砂岩地区??的植被稀疏,研宄者们以鄂尔多斯的准格尔旗-甜;砂岩地区的两支沟道为示范??几十年来的试验研究已经呈现的结果(见图3)。??2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沙棘"柔性坝"对沟道水流含沙量及粒径沿程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J]. 李浩,杨方社,苏淑珍,亓潘.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4)
[2]内蒙古砒砂岩的性能及其对水泥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J]. 董晶亮,张婷婷,王立久,李长明.  中国水土保持. 2015(07)
[3]模型试验相似理论研究[J]. 雷敏.  企业技术开发. 2014(27)
[4]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坝对水流的影响[J]. 李春生,柏青,李波.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8)
[5]植物柔性坝布置方式对水流的影响[J]. 李波,柏青,李春生,高树天.  水电能源科学. 2014(03)
[6]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在毛乌素沙地土地整治工程中的推广应用[J]. 韩霁昌,付佩,王欢元,罗林涛,胡延涛,马增辉,王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3(25)
[7]浅析我国的植物治沙[J]. 丛培林.  现代园艺. 2012(24)
[8]试论推移质输沙率公式[J]. 张红武,张俊华,卜海磊,钟德钰,王艳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1(06)
[9]沙棘植物柔性坝糙率系数的野外水流试验[J]. 杨方社,李怀恩,曹明明.  水土保持通报. 2011(04)
[10]高原丘陵区砒砂岩土壤特性的实验分析研究[J]. 李晓丽,苏雅,齐晓华,梁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博士论文
[1]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D]. 庞敏.西安理工大学 2010
[2]沙棘柔性坝水土保持生态效应与机理研究[D]. 杨方社.西安理工大学 2009
[3]黄河下游洪水模型相似律的研究[D]. 张红武.清华大学 1995

硕士论文
[1]沙棘柔性坝拦沙效应及参数优化的野外试验研究[D]. 苏淑珍.西北大学 2015
[2]高含沙水流水力特性试验研究[D]. 张铭.天津大学 2014
[3]植物—水流—泥沙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D]. 李君宁.昆明理工大学 2012
[4]植物生长对梯形河槽水沙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D]. 田振华.昆明理工大学 2010
[5]植被对水流结构影响试验研究[D]. 李冬.长沙理工大学 2007
[6]植物“柔性坝”固沙机理的试验研究[D]. 阎洁.新疆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38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138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9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