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庐山重力基线场稳定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30 18:28
  利用2018年庐山重力短基线场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基于绝对重力控制下的相对重力联测方式对庐山基线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庐山基线场2015~2018年测段重力变化为-11.6~13.4μGal、均值-0.962μGal,较小的重力变化表明庐山短基线重力场较稳定; 2000~2018年测段重力变化为-39~33.5μGal、均值-0.275μGal,总体以G16测点为界呈分化特征,上山侧(G16~JZ04)重力变化较平缓(约-3μGal),下山侧(G03~G16)因G04、G14测点重力值变化显著(分别为-24.95、-18.5μGal),导致相邻测段重力变化剧烈;测段重力变化与段差比值(B)为1.19×10-4~3.58×10-3;庐山及其周边地区由地表垂直运动引起的重力变化速率为0.7543±0.16μGal/a;近期研究区地震活动性呈震级小、沿断裂带集中分布特征;重力变化对相对重力仪一次项系数标定结果影响较大(正比于B值),对校正精度影响小,利用以往重力观测成果进行一次项系数标定时,绝对重力测段JZ02~JZ04误差影响小...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 2020,36(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庐山重力基线场稳定性分析


动态精度与漂移率不确定度对比关系

庐山,湖口,速率,系数


2009年以来庐山及其周边地区地震活动分布

模型图,庐山,重力,基线


庐山重力基线场(短基线)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风景区北坡,由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于1985年建立,基线场总测点数26个,包括基点24个、九江地震台基准点和引点(2000网引点,点号3054)各1个。其中,24个基点沿北山公路布设(图1),高程分布范围为29~1079.8m,基点间距(约1km)和相邻点间重力差(约10m Gal)大致均匀。1985~2000年期间进行了5次大规模重力联测,刘冬至等(2000)对比分析了各期重力观测成果,发现庐山重力基线建场观测值可靠,地区地质构造比较稳定,1985年建场的初值测定与次年中德合作观测结果几乎一致,23个测段中最大差值仅为7μGal,各测段差值绝对值的平均值为2.3μGal,2000年与1985年重力测段最大差值可达17μGal,各测段差值绝对值的平均值为8.0μGal。伴随着庐山北山公路的改造与建设,庐山重力短基线进行了多次维修和重新测定。2011年5~7月,由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联合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综合物探大队对部分已损毁的基点进行了重新勘选和建设。2011年9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利用一套野外流动式A10绝对重力仪(#022)和一台LCR-D型相对重力仪(#159)联合对改造后的8个测点进行了绝对重力和梯度观测,结果显示绝对重力观测的标准差均小于4μGal,A10绝对重力仪观测段差结果与2000年相对重力仪观测结果互差均在10μGal以内(王林松等,2012)。2015年,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首次使用1套FG5型绝对重力仪和7台CG-5型相对重力仪对庐山重力基线场24个基点、1个基准点测点进行野外测定,邢乐林等(2016)基于绝对重力控制解算的结果表明,基点点值精度均优于±5μGal,相邻各段段差精度均优于±3μGal,与2000年联测重合的13个测段中,绝对值变化均值为18.8μGal,最大变化为40μGal,最小为4μGal,其中10个测段的变化值在±20μGal范围内。2017年,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对庐山重力基线场进行了新一轮勘查和维护,发现受庐山道路维修影响,多达12个测点遭到损毁或填埋,且部分基点附近的局部环境变化较大,由此造成了基点近区的质量重新分布,对基点的重力值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为保证庐山基线场重力观测成果的高精度,亟需对基线场进行重新测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灵山重力标定基线场的升级改造与复测[J]. 韩宇飞,何志堂,刘阳,李瑜,师宏波,王坦.  测绘地理信息. 2017(04)
[2]庐山重力短基线场初值测定[J]. 邢乐林,王林海,孙少安,玄松柏,汪健,谈洪波.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6(09)
[3]CG-5重力仪的漂移特征[J]. 汪健,孙少安,邢乐林,申重阳,李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6(06)
[4]重力仪一次项系数对重力场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J]. 梁伟锋,刘芳,祝意青,徐云马,郭树松,赵云峰,刘练.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5(05)
[5]A10-022绝对重力仪在庐山短基线的测量试验与分析[J]. 王林松,陈超,杜劲松,王同庆.  测绘学报. 2012(03)
[6]FG5/232与FG5/214绝对重力观测比对(英文)[J]. 邢乐林,李辉,李建成,何志堂.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09(04)
[7]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Ms5.7、Ms4.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研究[J]. 吕坚,郑勇,倪四道,高建华.  地球物理学报. 2008(01)
[8]《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短基线的检定与分析[J]. 刘冬至,王晓权,邢灿飞,孙少安,李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2(04)
[9]庐山地区新元古代海相火山活动及岩石特征[J]. 黄传冠,钟春根.  江西地质. 2000(02)

硕士论文
[1]江西九江地区断裂活动性研究[D]. 田素素.东华理工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258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258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8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