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北京郑各庄地区地热地质特征及资源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4 14:18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首都北京增添了新的经济活力,如何更科学、更合理的开发地热资源更成为目前清洁能源领域的一大重要课题。郑各庄地区位于小汤山地热田与沙河地热田的接壤部位,近年来在郑各庄地区已先后施工了6眼地热井,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井深从2000m到3000m不等,出水温度均在65℃以上,日出水量均接近2000 m3,水温和水量均超过小汤山地热田和沙河地热田中其他的地热井指标。随着清洁能源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为满足对郑各庄地区地热资源大规模开发的需要,加强对这一地区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及其资源量的评价工作显得十分重要。郑各庄地区主要热储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该热储层从北往南逐渐加深,顶板埋藏深度在14002100m之间。郑各庄10km2范围内属于沙河和小汤山热田接触部位。在构造上处于两条断裂之间,即南口-孙河断裂和西沙屯-七里渠断裂之间,蓟县系热储层上覆地层有第四系、侏罗系、青白口系,它们是良好的保温盖层。郑各庄地区蓟县系雾迷山组顶板地温特征是从北往南温度增加,顶板地温在59℃-68℃之间,这一地区地温梯度较高。郑各庄地区地热井最高出水温度为76℃,最低出水温度为68...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地热地质条件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交通位置
        2.1.2 地形地貌及水系
        2.1.3 气候
    2.2 区域地质条件
        2.2.1 大地构造位置
        2.2.2 区域地层分布特征
        2.2.3 区域构造特征
    2.3 地球物理特征
        2.3.1 电场特征
    2.4 地层特征
        2.4.1 新生界第四系(Q)
        2.4.2 中生界侏罗系(J)
        2.4.3 古生界寒武系(∈)
        2.4.4 上元古界青白口系(Qn)
        2.4.5 中元古界蓟县系(Jx)
    2.5 构造特征
        2.5.1 地层变化与断裂构造
        2.5.2 地热资源形成条件
    2.6 研究区地热资源水量分布概况
    2.7 研究区水位动态变化特征
        2.7.1 开采量概况
        2.7.2 地下热水位变化
第3章 地温场特征
    3.1 浅层温度场分布规律
    3.2 研究区地温场特征
    3.3 地层增温率的计算
第4章 地球化学特征
    4.1 地下热水水质特征
    4.2 对兰格利厄-路德维奇图的分析
    4.3 主要元素比值的分析
        4.3.1 Na/K比
        4.3.2 Cl/B比
        4.3.3 Cl/SiO_2比
        4.3.4 Cl/F比
    4.4 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
第5章 资源量计算及评价
    5.1 计算参数的选取
        5.1.1 计算范围及分区
        5.1.2 热储体积
        5.1.3 热储温度
        5.1.4 储层裂隙率的确定
    5.2 地热资源量计算
        5.2.1 基础资源量
        5.2.2 地热资源量
        5.2.3 资源量计算小结
    5.3 地热水储存量计算
        5.3.1 3000m以浅静储量
        5.3.2 3000-4000m之间的静储量
        5.3.3 静储量小结
    5.4 储量计算
        5.4.1 类比法计算地热储量
        5.4.2 利用拟稳定流压力传导公式计算地热储量
    5.5 储量评价
    5.6 地下热水水质评价
        5.6.1 水质特征
        5.6.2 地下热水的医疗热矿水特征
    5.7 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保护方案
        5.7.1 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5.7.2 郑各庄地热资源的保护建议方案
        5.7.3 存在的问题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地热能开发与利用[J]. 田甜.  现代装饰(理论). 2012(10)
[2]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徐春华,施占春,贾志斌,梅国良.  吉林地质. 2010(04)
[3]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J]. 詹麒,崔宇.  理论月刊. 2010(08)
[4]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与建议[J]. 关锌.  中国矿业. 2010(05)
[5]北京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状况[J]. 孙颖,刘久荣,韩征,王树芳,何政伟.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6)
[6]广东省从化温泉热矿水水化学与同位素特征[J]. 周海燕,周训,柳春晖,虞岚,李娟,梁永国.  自然资源学报. 2008(04)
[7]我国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及保护对策[J]. 尤孝才,姚书振,颜世强,胡小平.  中国矿业. 2007(06)
[8]国内地热回灌模式浅议[J]. 彭新明,张勇.  西部探矿工程. 2006(02)
[9]我国地热资源与可持续开发利用[J]. 徐军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02)
[10]地热回灌的发展现状[J]. 刘久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3(03)

硕士论文
[1]克东县克东镇地热热储分布特征及资源评价[D]. 贺晓平.吉林大学 2012
[2]石人沟地区热储特征及地热资源评价[D]. 刘玲.吉林大学 2012
[3]大庆市龙凤区地热资源热储分布特征及资源量评价[D]. 赵常青.吉林大学 2012
[4]广东从化新温泉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评价[D]. 叶青.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5]蒙特卡罗法在中国典型地热资源评价中的应用[D]. 颜英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本文编号:3284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284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f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