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长江三角洲EGQD14孔光释光年代及环境演化

发布时间:2024-06-10 19:03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联结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重要通道。我国背靠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和面临最大的大洋,海陆性质差异巨大,决定了我国气候演化的特殊性和古气候研究的优势。大陆和大洋之间交换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历史,忠实的记录在我国入海河流形成的三角洲地区陆海交互地层及其演变过程中。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三角洲,地层保存了大量丰富的古环境和人类活动信息,加强其年代学研究有助于厘定海平面动态控制下过去气候变化-环境演变-人类活动之间的耦合作用和反馈机制。本文利用长江三角洲下切古河谷地区的一支长钻孔进行光释光测年研究(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方法层面上,旨在验证OSL测年法在海岸带沉积物测年中的应用性和可靠性;古气候演化方面,建立长江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的第四纪地层年代框架,反演古气候变化过程。对于长江三角洲第四纪地层定年,地质工作者以往多采用14C法,但是三角洲地区沉积速率高,河流和海洋的改造作用强烈,往往很难找到测年材料,且由于碳库效应,测年结果不理想。OSL测年法历经多年发展,准确度和精度达百年尺度,在各类第四纪沉积...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自然-生态-人类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图1-2自然-生态-人类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图1-2自然-生态-人类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围绕研究目的,按以下研究内容开展工作:1.根据岩性描述和沉积构造及层理特征,于合适层位采集14个OSL测年样品,


图2-1长江三角洲和EGQD14孔区位图

图2-1长江三角洲和EGQD14孔区位图

图2-1长江三角洲和EGQD14孔区位图2.1.1区域地质特征长江三角洲处于江南古陆南缘,在大地构造上是扬子准地台东北部的一部分。


图2-21991-2014年上海气候月平均变化图

图2-21991-2014年上海气候月平均变化图

13图2-21991-2014年上海气候月平均变化图


图2-31991-2012年南京气候月平均变化图

图2-31991-2012年南京气候月平均变化图

图2-31991-2012年南京气候月平均变化图降水量地区差异明显,与季风移动速度、强弱和地多北部少、山区多平原少。



本文编号:3991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991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1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