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近半个世纪以来福建省极端气候事件及其植被NDVI响应

发布时间:2020-03-29 00:30
【摘要】:全球变暖使区域水文气象要素发生变化,造成更频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命影响巨大,同时引起植被生长环境的变化。因而,极端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植被状态的响应关系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为进一步揭示区域极端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及植被状态的响应特征,本文主要开展以下3方面研究:1)基于23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逐日降水、最高和最低气温及日平均气温资料,选取6个极端气温指数和6个极端降水指数,运用线性趋势估计法、最小二乘法和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福建省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极端气温指数包括冷昼天数(TX1Op)、冷夜天数(TN1Op)、冷持续指数(CSDI)、暖夜天数(TN90p)、作物生长期(GSL)和暖昼天数(TX90p),极端降水指数为总降水量(PRCPTOT)、最大1日降水量(RXlday)、持续降水日数(CWD)、最大5日降水量(RX5day)和持续干旱日数(CDD)。2)基于2000-2014年MOD13A3数据,以GIS、RS等遥感平台做为处理手段,分别从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月变化三个时间尺度,分析福建省植被ND VI变化特征。3)结合区域内NDVI以及极端气温、极端降水指数时空变化的差异特征,研究2000-2014年植被NDVI对极端气候要素的多尺度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1)区域尺度下,冷指数呈现降低趋势,暖气温指数呈现出增加趋势,这与全球变暖趋势相一致。表征极端低温事件的指数,即冷持续指数、冷昼天数和冷夜天数,下降站点数占全部站点数的83%、87%和96%,其中冷持续指数(P0.012)和冷夜天数(P0.0001)下降趋势显著。而表征高温事件的作物生长期、暖昼天数和暖夜天数均呈增加趋势,且暖夜天数和冷夜天数大于暖昼温度和冷昼天数的上升幅度。2)在过去55a期间,区域平均总降水量、强降水日数、持续干旱日数、1日最大降水量和5日最大降水量等极端降水指标均呈增加趋势,而持续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因此极端强降水事件在时间上更为集中,福建省洪涝风险上升。3)年植被NDVI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其受气温的影响较为显著,且在2014年达到最高值,气温在年际变化上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冬季和春季,植被生长呈增加趋势,且冬季增加幅度最为明显,夏季和秋季则呈现减少趋势;夏季和秋季植被生长与气温相关关系最显著,春季则主要受降水变化影响,但相关性不显著。(4)极端气候指数与NDVI相关分析表明,植被NDVI均值与极端气温类指数相关性较高。其中,植被NDVI与冷夜天数相关性在0.05水平上显著,与冷昼天数相关性在0.01水平上显著性,而植被NDVI与极端降水指数相关性不大,说明该区植被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气温,降水为次要因子。
【图文】:

行政区划图,行政区划图,福建省


福建省地处海陆交互地带、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炜23° ̄28°、东经115°?120°,逡逑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与江西省相连,西南与广东省接壤,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逡逑相望(图2-丨)。东西宽约480km,南北长约530公里,面积12.4万km2,是中国逡逑距东非、东南亚、西亚和大洋洲较近的省份之一。福建省现设9个地级市,包括福逡逑州、漳州、厦门、莆田、泉州、三明、龙岩、宁德、南平和平潭综合实验区。逡逑逦1160E逦118°E邋逦120°邋E逦邋122°邋E逡逑28。少逦浙江省逦■逡逑)南平‘入逡逑'邋…:逡逑240邋N-邋^逦一-邋_逦_km-逡逑厂示洎逦0邋15邋30逦60逦90,逦120逡逑逦,逦^逦■逦令」逦'逦■逡逑图2-1福建省行政区划图逡逑Fig邋2-1邋Administrative邋division邋map邋of邋Fujian邋IJrovince逡逑7逡逑

地貌图,地貌图,福建省


呈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中,丘陵和山地达80%以上,中部和西部分别形成闽中和逡逑闽西大山带,东部沿海为丘陵和滨海平原。“依山傍海”,大部分陆地面积为山地逡逑丘陵地带,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_(图2-2)。武夷山一带是闽赣的分水逡逑岭,由杉岭山脉和武夷山脉组成,位于闽赣边界附近,长约530多公里,平均海拔逡逑1000多米。在中国东南沿海区域,诸省最高峰为主峰黄岗山,位于武夷山市境内,逡逑海拔2158米。福建省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陆地海岸线长有3751.5千米。福建逡逑省境内,主要有西北部的武夷山脉和南北山脉两大山系。南北山脉被九龙江和闽江逡逑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博平陵、鹫峰山脉和闽中大山带最高峰戴云山脉,海拔]856米。逡逑福建省海岸线北起于福鼎市沙埋虎头鼻,南至诏安县洋林铁炉岗,多半岛、岛逡逑屿及港湾,,漫长曲折,长约3051千米,居于全国第二。沿海岛屿中,较大的岛屿有逡逑东山、海坛、马祖、南日、金山、厦门、琅岐和嵋洲诸岛等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4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维;;极端气候事件的预测和估计[J];中国信息界;2014年10期

2 张延伟;;新疆观测极端气候事件研究进展[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3 朱国锋;秦大河;任贾文;郑丽敏;刘原峰;梁峰;杨玲;李佳芳;胡鹏飞;;山区牧民对极端气候事件的感知与适应——基于祁连山区少数民族乡的调查[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5年05期

4 周力;周曙东;;极端气候事件的灾后适应能力研究——以水稻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4期

5 杨煜达;韩健夫;;历史时期极端气候事件的甄别方法研究——以西北千年旱灾序列为例[J];历史地理;2014年02期

6 杨萍;侯威;封国林;;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群发性规律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0年04期

7 郭起豪;;极端气候事件解释报道如何科学可读[J];中国记者;2015年04期

8 陈晓晨;徐影;姚遥;;不同升温阈值下中国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预估[J];大气科学;2015年06期

9 张延伟;李红忠;魏文寿;刘明哲;史本林;;1961—2010年北疆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J];中国沙漠;2013年06期

10 ;众志成城战洪图[J];中国民政;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尤莉;戴新刚;张宇;;内蒙古气温极端气候事件检测及变化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马星芬;牛俊玫;;阳泉市主汛期极端气候事件演变特征[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钱诚;周文;S.K.Fong;K.C.Leong;;非正态分布极端气候事件预测的3种方法[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6 东亚气候多时间尺度变异机理及气候预测论文集[C];2017年

4 郭正堂;姜文英;吕厚远;吴乃琴;姚小峰;;东亚季风区的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原因[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5 娄德君;李治民;王冀;;近50年来齐齐哈尔市极端气候事件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齐月;王润元;房世波;;1961~2010年西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特征[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4 重大气象干旱成因、物理机制、监测预测与影响论文集[C];2017年

7 胡婷;巢清尘;黄磊;石英;王勇;郑有飞;;发展中国家气候灾害及应对能力调查研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5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C];2013年

8 王冀;蒋大凯;张金玲;陈大刚;;华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规律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9 江志红;陈威霖;王冀;宋洁;;IPCCAR4对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变化模拟能力的评估及其未来情景预估[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江志红;陈威霖;王冀;宋洁;;IPCC AR4对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变化模拟能力的评估及其未来情景预估[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爱平 通讯员 陈弘毅;你知道吗 东部霾竟然和厄尔尼诺有关[N];科技日报;2017年

2 通讯员 郑广芬;宁夏极端气候事件研究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气象报;2011年

3 记者 刘毅;极端气候事件导致的经济损失将增加[N];人民日报;2012年

4 翟盘茂;气候变暖与极端气候事件[N];中国气象报;2004年

5 徐清扬 彭华新;广东高温缺预警机制致死者多为无助老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记者 赖敏;重旱区旱情达极端气候事件标准[N];中国气象报;2009年

7 记者 沈沁芳 通讯员 安伟;山西去年极端气候事件损失超百亿[N];发展导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董建勤;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总体天气仍属正常[N];人民日报;2003年

9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赵斌;如何看待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N];中国气象报;2014年

10 苏玉君 林琳;共同应对极端气候事件[N];中国气象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蔡文香;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趋势特征与极值分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2 邓北胜;极端气候事件研究规律[D];兰州大学;2010年

3 杨萍;近四十年中国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事件的群发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杜海波;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范晓辉;山西省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6 张玉静;PRECIS对中国区域极端气候事件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与预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7 刘炳涛;明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刘锐;宁绍—杭嘉湖地区末次冰消期以来的古气候环境演化与早期人类文明[D];南京大学;2017年

9 杨京彪;哈尼梯田传统农业管理适应气候变化的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丽娟;近半个世纪以来福建省极端气候事件及其植被NDVI响应[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2 章大全;极端气候事件诊断技术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3 赵娟;罗布泊红柳沙包沉积纹层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颖娴;宁夏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情景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5 王颖;1955~2004年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6 沈晓琳;北极涛动与ENSO对华北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7 杨方兴;内蒙古地区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及其与NDVI的相关性[D];长安大学;2012年

8 李佳秀;西北干旱区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特征与时空分布规律[D];新疆大学;2015年

9 王琦;农村社区应对洪涝灾害工程类措施采用的影响因素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10 李明娟;陕西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变化情景分析[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05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05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b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