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雷暴云闪电活动和固、液态降水关系的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20-11-13 21:00
   为了深入分析雷暴云闪电和降水关系的内在机理,本文利用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对一次雷暴个例进行数值模拟,讨论了垂直风速、闪电和固、液态降水的时空关系和单次闪电表征的降水量;分析水凝物粒子的微物理特征和电特征,讨论产生闪电和固、液态降水关系差异的内在原因。得到以下结论:(1)液态降水都占了降水的主要部分,液态降水量及其最大降水强度增加的幅度会逐渐减小,而固态降水量及其最大降水强度则快速持续增长。闪电总数一开始随扰动位温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则逐渐减小。液态降水出现时间和峰值时间均提前于固态降水;雷暴云首次放电的时间滞后于液态降水,而闪电峰值则落后固态降水峰值或与固态降水峰值同时产生。闪电正、负先导通道投影集中在降水区域前缘的弱降水区;对流的增强使降水区域面积增加,降水量和降水强度也增加,但过于强烈的对流并不利于雷暴云的放电。(2)固、液态降水RPF的数值差别较大,相差达到一个量级,这是由于液态降水总量远大于固态降水,与此同时,单位时间内固态降水和液态降水增加的速率相近。固、液态RPF和闪电次数的拟合直线线性递减,在单位时间内闪电次数越多,闪电表征的降水量则越小,而固态RPF和闪电次数的线性相关性明显好于液态RPF,可以利用固态RPF来预报闪电。(3)冰相粒子的碰并和转化等微物理过程将更多地触发闪电,且随着扰动位温的增加,上升气流增强,生成的冰相粒子也更多,雷暴云内的微物理过程更活跃;但是当扰动位温达到一定值时,强烈的上升气流将冰相粒子带到更高的高度,减少了粒子间的碰并,因此闪电次数减小,但是雹粒子作为固态降水,其生成量仍在不断增多,所以固态降水量持续增加。(4)电场强度的变化和闪电的发生时间比较吻合,而固态降水的不断累积可造成电场极性的剧烈变化;持续的固态降水将影响下部的电荷结构。粒子下落末速度的变化取决于降水强度和起电过程的共同作用。由于放电后电荷的重新分布,携带电荷量较多的固态粒子在下降的的过程中其下落末速度会产生较大的变化,随着对流过程和电场力的作用而不断增强。
【学位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P427.321
【部分图文】:

下沉气流,上升气流,上升风


利于降水的接地PWS,而云外部的下沉气流对对流云的发展具有抑制作用,由??云底部的降水粒子拖拽而形成,同时引起对流云的消散P71。??图3.1是垂直风速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总体而言,5组敏感性试验的对流发??展曲线比较一致。上升风速和下沉风速的峰值均随着扰动位湿而不断增大,扰??动位温越大,对流发展越旺盛,上升风速和下沉风速到达峰值的时间也越早,??同时对流的启动和衰减也越早。整体上,上升风速在雷暴前期发展平缓,中期??迅速增大,对流巧盛的持续时间约为20分钟,后期逐渐减小;下沉风速的发展??跟随着上升风速的发展,前期发展缓慢,在经过约20分钟左右的震荡期后达到??16??

对比图,降水强度,液态,次数


?t/min??图3.2化stl-4中罔、液态降水强度与每分钟闪屯次数的关系。??对比图3.1和图3.2分析可知,Testl-4中最大固、液态降水强度均出现在最??大上升风速之后,此时上升风速正不断衰减,下沉气流处于旺盛期。最大下沉??风速均出现在固态和液态降水强度峰值时刻之间。对流降水对雷暴云下部的拖??拽作用而产生下沉气流,在降水强度最大时刻产生了强烈的下沉气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雷暴云的发展。Testl-4的闪电峰值落后于下沉风速峰值,基??本位于下沉气流的震荡期。闪电活动最剧烈的时刻主要集中在雷暴云的消散期。??Test3和Test4的第一次放电时间提前最大上升风速2-3分钟,说明在强对流的??作用下,上升气流在即将达到峰值时云内就已经具备放电的条件。上升气流将??不同粒子带到不同高度,形成相应的电荷结构,并在达到电场阀值后开始放电。??而产生地闪的时间正好是上升风速的峰值期和下沉风速剧烈增大的区域。此时??雷暴云内的粒子在垂直风速的作用下形成相应的电荷结构。Testl-4中,首次放??电的时间不断提前

液态,降水强度,风速,峰值


??结合图3.3同样可W看到,每分钟RPF的峰值一开始随着垂直风速不断增??力口,而到了?Test4则急剧减小,和总闪与垂直风速的关系相似。根据3.2部分的??分析,固、液态降水强度峰值随着垂直风速的增加,因此单位时间内的固、液??态降水总量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由于Test4的总闲次数较少,降水量却是最??大的,但其每分钟固、液态RPF峰值反而偏小,受到总闪次数变化及时间点??选取等原因的影响,最终导致固、液态RPF峰值与垂直风速的关系为先増大后??减小。??巧0?I— ̄.——,——.——I——.——,——.——,——r- ̄,???I巧?160?I——.——,——.——,———,——.——I???I— ̄ ̄1?6-0???liquid?predpRa村on?intensity?A??liquid?precipitation?intensity?/?\??S??soMd?precipKaU>n?in化nshy?/?J?-20?S??solid?precipitaUm?in化化ity?'?f\??E?150?-?Itquid?RPF?/?T\?g?120???__?liquid?RPF?\?-4-5??S?solid?RPF?I?I?\A?至?????-?solid?RPF?S??t?、\?-IS?I?t?\?S??H(a)遍叫(V.?JiP??0?10?20?30?40?50?60?0?10?20?30?40?SO?60??X/min?1/打》-打??如。I——.——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栋;张义军;孟青;吕伟涛;;北京地区雷暴过程闪电与地面降水的相关关系[J];应用气象学报;2010年03期

2 郭凤霞;张义军;言穆弘;;雷暴云首次放电前两种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的比较[J];大气科学;2010年02期

3 周志敏;郭学良;;强雷暴云中电荷多层分布与形成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09年03期

4 郑栋;张义军;马明;孟青;吕伟涛;;大气环境层结对闪电活动影响的模拟研究[J];气象学报;2007年04期

5 郭凤霞;张义军;言穆弘;赵阳;;青藏高原雷暴云降水与地面电场的观测和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2007年02期

6 肖辉,王孝波,周非非,洪延超,黄美元;强降水云物理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04年03期

7 孙安平,张义军,言穆弘;雷暴电过程对动力发展的影响研究[J];高原气象;2004年01期

8 张义军,孙安平,言穆弘,郭凤霞,郄秀书,黄美元;雷暴电活动对冰雹增长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1期

9 孙安平,言穆弘,张义军,张鸿发,黄美元;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拟研究Ⅰ:模式及其电过程参数化方案[J];气象学报;2002年06期

10 孙安平,言穆弘,张义军,张鸿发,黄美元;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拟研究II:电结构形成机制[J];气象学报;200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昊亮;雷暴云放电特征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82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882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c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