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季风爆发前、后期孟加拉湾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事件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9 19:55
【摘要】:孟加拉湾热带气旋是造成我国低纬高原地区强降雨的天气系统之一,在其主体环流尚未到登陆之前,就可以在低纬高原地区造成远距离降雨过程。本文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中国气象局台站降水资料、以及JTWC最佳路径资料,识别出1981—2012年间孟加拉湾热带气旋在我国低纬高原地区引起的远距离强降雨事件(predecessorrainevent,PRE)21例,PRE事件发生频次呈现出典型的双峰型分布,主要发生在季风爆发前期的4-5月和季风爆发后期的10-11月,在季风爆发期间较少。而季风爆发前、后期孟加拉湾热带气旋在低纬高原地区造成的PRE事件发生的概率有显著差异。相比于季风爆发后期,季风爆发前期孟加拉湾热带气旋在低纬高原造成的PRE事件发生概率更高、降水量更强、影响范围更大。PRE事件的发生与孟加拉湾热带气旋、南海区域副高、东亚大槽、副热带高空急流等环流的异常有关,但在季风爆发前、后期各环流因子异常形态有显著差异。在季风爆发前期,孟加拉湾热带气旋仅与副热带高空急流异常相配合即可引起低纬高原PRE事件,而季风爆发后期PRE事件的发生则往往需要多环流因子异常相配合,对高低层环流异常的阈值要求较高,相对为小概率事件,发生概率较低。季风爆发前、后期孟加拉湾热带气旋在低纬高原造成的PRE事件均是孟加拉湾热带气旋与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空急流等系统共同作用的产物。PRE降雨区均处于距离孟加拉湾热带气旋主体环流千里之遥的右前端,孟加拉湾北部低压环流与其东侧南海副高之间的气压梯度使得对流层中低层有强烈的偏南气流将丰沛的水汽从孟加拉湾热带气旋附近输送至低纬高原,造成低纬高原地区中低层湿度增加、形成对流不稳定;同时PRE降雨区均位于高层副热带急流入口区的向赤道一侧,高层急流的次级环流与低层环流耦合共同造成了 PRE事件的发生。但季风爆发前期和后期,PRE事件发生机制也有差异,主要体现在孟湾热带气旋与高低层系统耦合及其地形强迫作用贡献程度不同。
【图文】:

热带气旋,降雨分布,暴雨,单位


Chen邋(2010)指出,热带气旋发展为台风后,引起的降水区大致可分为两逡逑部分,即台风环流本身的主体暴雨区(包括眼壁区暴雨、内外螺旋雨带、外围伸向逡逑北方的倒槽区暴雨和内切变暴雨,台前飑线暴雨)和远距离暴雨区(图1.2)。其中,逡逑2逡逑

热带气旋


第一章绪论逡逑虽然距离热带气旋相对较远,但其暴雨强度与热带气热带气旋丰沛的水汽输送,往往导致该区的雨量突(陈联寿,2007;邋Cote,邋2007)。大量的观测资料和数通过与中纬度系统(包括西风槽、东北冷涡、西南涡、流等)相互作用,导致热带气旋前方的中纬度地区时间延长。这种热带气旋远距离降水的降水量往往中纬度地区的暴雨的组成部分之一(蒋尚城,1983;邋,2011、2012)。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444;P426.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龙生;李英;赵毅勇;;孟加拉湾风暴费林(1302)对藏南一次暴雪过程的影响分析[J];气象;2015年09期

2 林志强;;南支槽的客观识别方法及其气候特征[J];高原气象;2015年03期

3 许美玲;梁红丽;段旭;陈小华;;秋季孟加拉湾风暴影响云南降水差异的对比分析[J];高原气象;2014年05期

4 丁治英;赵晓慧;邢蕊;高松;;2000—2009年夏季东亚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统计分析及个例的数值模拟[J];热带气象学报;2014年02期

5 黄新晴;滕代高;陆玮;;“罗莎”台风波动特征与浙江远距离降水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J];大气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6 武伟;陈际龙;黄荣辉;;Water Budgets of Tropical Cyclones:Three Case Studies[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3年02期

7 吕爱民;文永仁;李英;;一次孟加拉湾风暴Akash(0701)对我国西南地区强降水过程的影响分析[J];大气科学;2013年01期

8 范学峰;席世平;;湿位涡诊断分析在河南台风远距离降水中的应用[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2年02期

9 周国莲;普贵明;高敏琪;;初夏孟湾风暴与不同系统相互作用造成云南强降水的环流特征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10 王曼;段旭;李华宏;刘建宇;符睿;;孟加拉湾风暴Mala登陆期间地形敏感试验[J];气象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邢蕊;热带气旋、副热带高压及远距离降水间的关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丛春华;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本文编号:2633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33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7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