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基于局地气候分区的成都市形态分类样本及其热环境差异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0 17:16
【摘要】:全球变暖和城市化是21世纪两个重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城市热岛效应集中体现了上述双重影响,一直是传统城市热环境研究的核心焦点。2016年,国家发改委与住建部发布《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将缓解热岛效应列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目前,城市气候研究成果的规划应用存在两大障碍:一是传统的城市热岛研究多采用“城乡二分法”,对城市内部的热环境差异反映不足;二是大量城市气候研究成果难以被规划师直接理解和使用。局地气候分区理论的提出弥补了这方面不足,其依据城市地表特征对热环境的响应能力,构建了新的地表景观分类体系,重新定义了城市热岛。本文将局地气候分区理论应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成都市中心城区,以验证理论的可行性。首先,在理论研究层面,整理了城市热环境与城市形态学的相关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总结了城市尺度和街区尺度城市形态与城市热环境关联性研究的相关成果,并系统梳理了局地气候分区理论的发展历程、理论框架与相关应用。其次,在城市尺度基于局地气候分区理论框架构建成都市局地气候分区地图,分析成都市局地气候分区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成都市共有14个局地气候分区类型,包括8个建成景观类型和6个自然覆盖类型。成都市传统中心城区包含了较为多样且成规模的局地气候分区类型。第三,抽样典型样本分析其形态特征,通过流动观测收集夏季、冬季和春季的空气温度数据,总结热环境差异规律,并分析影响要素。选取了6种典型局地气候分区类型,建立了形态分析框架,包括定性特征和定量指标。热环境观测结果显示,(1)白天各类型间热环境差异规律性不强,夜晚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特征。(2)夜间各类型间热差异包括两方面:一是不同类型间存在显著热差异,不同季节热岛强度总体上表现为:位于城市中心的紧凑高层建筑、紧凑中层建筑和紧凑低层建筑热岛强度开敞中层建筑位于城市外围的紧凑高层建筑、开敞高层建筑;二是同类型各样本间存在热差异,城市区位、周边片区形态和人工排热可能具有一定影响。(3)定量指标建筑密度与热岛强度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天空视域因子、透水率与热岛强度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第四,在热环境实测的基础上,运用ENVI-met模拟6个局地气候分区类型典型样本在夏季和冬季的热环境特征,热环境要素包括空气温度、风速、相对湿度和平均辐射温度。结果显示,(1)空气温度与热岛强度:白天紧凑低层建筑和开敞中层建筑紧凑中层建筑和开敞低层建筑紧凑高层建筑和开敞高层,夜晚结果与实测结果一致,同时,开敞低层建筑具有较低的温度。(2)风速:各类型间未呈现显著规律性差异。(3)相对湿度:开敞类型相比紧凑类型具有更高的湿度,在夏季白天表现最为明显。(4)平均辐射温度:紧凑低层建筑紧凑高层建筑和紧凑中层建筑开敞建筑类型。最后,本文讨论了局地气候分区理论在规划中应用的可能性,并从城市用地布局和控规指标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热环境优化策略。
【图文】:

示意图,尺度,城市气候,微尺度


市气候不同尺度示意图(a、中观尺度;b、局地尺度;c、微尺度)(来源:参考,RyozoOoka14也总结了城市气候不同的研究尺度及其相关,涉及从人体尺度到整个城市尺度。

城市气候,不同尺度,来源,参考文献


图 1-2 城市气候的不同尺度和涉及内容(来源:参考文献 14)点关注的研究尺度为 Oke 所界定的城市冠层内的局地市形态对气候的影响最为明显,,在空间尺度上对应城热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X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艺;何依琴;刑武;;热环境研究中局地气候区的划分[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年12期

2 ;《局地气候原理》征订通知[J];中国农业气象;1988年03期

3 石春娥,王兴荣,马晓群,陈晓平,严芳娟;一种研究城市发展对局地气候要素影响的新方法及其应用[J];气象学报;2000年03期

4 张强,王有民,祝昌汉;长江三峡局地气候监测系统及设计研究[J];气象;2004年09期

5 余晖,杨舵;粗糙冷岛宽度与布局对局地气候影响的数值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6 陈鲜艳;张强;叶殿秀;廖要明;祝昌汉;邹旭恺;;三峡库区局地气候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7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局地气候观测研究[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7年02期

8 吴烨;霍文;何清;金莉莉;;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自然沙面与人工绿地不同季节局地气候的差异性[J];水土保持通报;2017年02期

9 李艳红,张贞秀;城市建设对太原局地气候的影响分析[J];山西气象;1998年02期

10 白虎志,张焕儒,张存杰;兰州城市化发展对局地气候的影响[J];高原气象;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晓芙;郑美秀;尹烈;;福建闽南地区城市化发展对局地气候的影响分析[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5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C];2016年

2 苗百岭;张自国;;近30年来城市化对呼和浩特局地气候影响的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城市气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高润祥;司鹏;宋明;郭军;汤莉莉;;近50年天津地区局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贺志明;邓诗茹;李磊;陈柏纬;;城市化对华东地区发展中城市局地气候的影响分析[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8 观测推动城市气象发展——第六届城市气象论坛论文集[C];2017年

5 赵玉洁;宋国辉;徐明娥;刘建军;;天津滨海新区50年局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赵忠武;倪军;;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后对局地气候影响预测[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通讯员 任俊 汤德本;局地气候监测正式纳入三峡办管理[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张雁 陈磊;三峡局地气候监测成效显著[N];中国气象报;2004年

3 通讯员 汪如良 喻迎春;江西首次开展城市局地气候研究[N];中国气象报;2010年

4 记者 游雪晴;《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元旦起实施[N];科技日报;2008年

5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研究员 张强;抗旱新途径——开发露水资源[N];中国气象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方丽;基于局地气候分区的成都市形态分类样本及其热环境差异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2 于跃飞;新疆局地气候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王鹏;基于局地气候环境优化的采育镇空间规划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4 周易;基于局地气候区的深圳市热岛分区图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古阳;雾霾多发天气与局地气候的时空相关性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34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34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b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