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近30年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异常特征及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2 21:03
【摘要】:本论文主要利用1977-2013年中国160站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海表面温度资料,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可能机制。主要结论概括如下:(1)对中国夏季降水量的年代际异常特征及可能成因研究表明:1)从降水年代际分量来看,近30年中国夏季降水经历了两次转折,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第二次发生在21世纪初。进入90年代,中国南方地区夏季整体进入一个多雨期。21世纪后,中国江淮地区夏季降水年代际偏多,中国长江以南和黄河以北地区降水年代际偏少。2)当850hPa我国北方为异常反气旋性环流控制,南方为异常气旋性环流控制,200hPa西风急流位置偏南,500hPa高度场呈现EAP型和EU型的负位相,100hPa南亚高压主体偏西时,长江以南地区夏季降水偏多,而陕北高原和渭河平原地区降水偏少。3)从近30年来看,西太副高东西位置与华南地区夏季降水年代际分量一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SST年代际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降水的年代际变化,但这种影响存在着不稳定性(时间和空间域)。(2)对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变率的年代际异常特征及可能机制研究表明:1)近30年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变率整体经历了弱-强-弱的三个阶段。2)西南、南海及东南三个通道的水汽通量和来源于鄂霍次克海附近以及极地冷空气活动的年际变率强弱改变直接影响着我国夏季旱涝发生频次。3)近30年来,印度洋和太平洋SST年际变率同样经历了弱-强-弱三个阶段。在赤道太平洋与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变率的年代际转折密切相关的区域位于nin03区。1993-2003年印度洋SST年际变率主导着夏季旱涝,而在2004-2013年东太平洋SST年际变率与降水的联系更为密切。4)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变率年代际异常的一种可能机制:前冬东太平洋/印度洋SST年际变率增强(减弱),则Walker环流年际变率增强(减弱),引起暖池对流年际变率改变,同时暖池对流的改变又影响着夏季东亚大气环流,最终导致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变率年代际异常。(3)对中国夏季降水及其年际变率年代际异常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年代际异常为年际变率提供了背景,在不同的年代际背景下,夏季降水年际变率也发生年代际变化。2)华南、华北降水年代际分量与降水年际变率两者第一次突变时间比较一致,而江淮降水年代际分量的第一次突变略早于年际变率的第二次突变。3)在华南、江淮、华北地区,当夏季降水由年代际偏少突变为偏多时,对应年际变率强度由弱变强,反之亦然。
【图文】:

中国夏季降水,信度,阴影,差值


长江南交汇福合,从而有利于长江!^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偏多,而东北、陕逡逑北高原、渭河平原及四川盆地主要为偏北气流控制,导致夏季降水异常偏少。逡逑2003-2013年期间相对于1W2-2002年期间(图3.3b)而言,位于西太平洋逡逑的异常反气旋环流相对弱且位置偏北,因此其西南侧向华南地区输送的水汽较逡逑少,而其南侧的偏东气流将洋面上的暖湿空气输送至江淮流域,使得该区域夏逡逑季降水异常偏多;长江レッ南地区则为一反气旋性异常环流控制,从而导致夏季逡逑降水异常偏少。贝加尔湖附近的异常反气旋环流偏西、偏北,鄂霍次克海上空逡逑的异常气旋性环流偏北,不利于高讳冷空气南下,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环流逡逑15逡逑

东亚,显著性检验,信度,风场


下面从200hPa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年代际变化角度出发,分析其与我国逡逑夏季降水年代际异常之间的联系。由1992-2002与1977-1991年两个时段200hPa逡逑绅向风差值图(图3.4&)可见,,90-135巧范围内,在30苗1^^>南地区为异常西风逡逑控制,レッ北地区为异常东风控制,即1992-2002年期间西风急流的位置异常偏逡逑南,此时期中国长江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偏多。孙凤华等t37l在讨论中国夏季逡逑降水与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轴的年代际变化之间关系时指出,东亚副热带西风逡逑急流位置的南北移动与我国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之间存在密切逡逑16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42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会军;亚洲季风环流在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的减弱(英文)[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1年03期

2 杨辉,李崇银;江淮流域夏季严重旱涝与大气季节内振荡(英)[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3年04期

3 黄荣辉;引起我国夏季旱涝的东亚大气环流异常遥相关及其物理机制的研究[J];大气科学;1990年01期

4 闵锦忠,李春,吴們;夏季热带西太平洋对流与长江中下游降水关系的研究[J];大气科学;2005年06期

5 黄荣辉;蔡榕硕;陈际龙;周连童;;我国旱涝气候灾害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东亚气候系统变化的关系[J];大气科学;2006年05期

6 赵亮;丁一汇;;东亚夏季风时期冷空气活动的位涡分析[J];大气科学;2009年02期

7 黄荣辉,徐予红,周连童;我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华北干旱化趋势[J];高原气象;1999年04期

8 任宏利;张培群;李维京;高丽;;西北区东部春季降水及其水汽输送的低频振荡特征[J];高原气象;2006年02期

9 陈永仁;李跃清;齐冬梅;;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及其与降水的联系[J];高原气象;2011年05期

10 ;Decadal northward shift of the Meiyu belt and the possible cause[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9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磊;热带不同海域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与降水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36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36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3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