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利用Ka波段毫米波雷达功率谱反演云降水大气垂直速度和雨滴谱分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5 14:17
【摘要】:云降水系统的产生与发展的动力、热力过程及内部的微物理特征是云物理研究的重点,其中,大气垂直运动和雨滴谱分布是人们重点获取云降水的微物理参量之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6年于广东省龙门县观测站进行“华南季风云-降水试验”,垂直观测的Ka波段毫米波雷达作为云降水动力过程和微物理量的有效探测手段,参与本次实验的连续观测,本文据此开展了云内大气垂直速度和雨滴谱的反演研究。首先,进行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的大气垂直速度和雨滴谱反演的试验,并与地面激光雨滴谱仪和微降水雷达的测量雨滴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小粒子示踪法从功率谱密度中反演大气垂直速度以得到静止空气条件下的功率谱密度,进而利用粒子下落末速度-粒子直径关系反演出雨滴谱,最后进行标准化的Gamma分布拟合。研究表明:1)云降水从零度层到地面1 km,主要由下沉气流主导,近地面大气浮游粒子和直流干扰造成的晴空杂波会影响雷达的功率谱分布;受动态范围限制,回波强度过饱和现象会影响近地面大气垂直速度的反演结果;2)毫米波雷达CR、微雨雷达MRR和地面雨滴谱仪测量回波强度存在一定差异,MRR相较于CR与地面雨滴谱仪测量偏差较小;在稳定降水时CR和MRR功率谱密度对比较为一致;3)CR和MRR反演雨滴谱对比实验中,雨滴谱反演对大气垂直速度十分敏感,大气垂直速度的变化,会使CR反演雨滴谱随着高度增加数浓度量级变大、粒子平均半径变小。CR反演的雨滴谱与MRR反演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CR功率谱反演雨滴谱方法的可靠性;4)CR与地面雨滴谱仪雨滴谱拟合参数的对比表明,CR大气垂直反演的雨滴谱与地面雨滴谱相比粒子平均直径Dm较小,数浓度则较为一致。此外,运用2016年5月6日“华南季风云-降水试验”中Ka波段毫米波雷达的基数据和功率谱数据进行一次飑线过境的对流云降水个例的分析,并运用广东省广州雷达站的S波段双偏振雷达(简称SA雷达)为探测结果提供参照。根据SA的PPI图和CR的时间-高度演变图获得飑线过境过程。个例分析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18:00-18:30的飑线强对流云区,SA观测的回波强度、差分反射率因子、差分相移率的值表征在飑线对流区存在着较大的雨滴、强烈的降水。飑线主体的对流云区和层状云区,在零度层高度附近可能存在冰晶粒子或是冰雹的融化物;2)CR反演的大气垂直速度和雨滴谱中,飑线强对流区过境时,0-4km皆出现明显的达到4-5m/s的强上升速度,随着飑线逐渐转化为层状云区,上升速度逐渐微弱。16:04时刻的较大上升速度可能触发了16:50时刻较强的垂直对流。零度层以下的雨滴大小在1-4mm之间,高空雨滴较小,随着高度降低雨滴增大;3)比较SA和CR回波强度的偏差,两部雷达回波范围不同,CR在强对流部分由于强衰减,高空部分回波观测不到。定量比较中,CR和SA回波强度主要集中在12-24 dBZ,集中高度在8-10km,SA整体回波强度数值较大,数值分布集中;SA的平均回波强度在各个高度上均大于CR,随着高度增加回波相差减小,8.41km的平均偏差约为3.45dBZ,10.66km的平均偏差约为1.75dBZ;在3km处,CR和SA反演粒子平均直径的大小和变化趋势类似,粒子大小基本分布在0.8-2.0mm之间。
【图文】:

阈值,功率谱密度,不同高度,数据


15图 4-1 2016 年 6 月 4 日 16:51 分不同高度的功率谱密度数据(单位:dB):(a) SNRmin 阈值限制前、(b)SNRmin 阈值限制后

衰减订正,演变图,雷达观测,强度


图 4-2 2016 年 6 月 4 日 16:07-17:21 各物理量时间-高度演变图:(a)衰减订正后回波强度、(b)衰减订正前回波强度、(c)雷达观测径向速度、(d)反演大气垂直速度4.2.2 大气垂直速度反演结果影响主要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4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雯菁;吴奕霄;周嘉健;王振会;;南京青奥会开幕式期间人工减雨作业对雨滴谱的影响分析[J];气象科学;2019年02期

2 宋灿;周毓荃;吴志会;;雨滴谱垂直演变特征的微雨雷达观测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19年04期

3 杨楠;巩宪伟;秦天柱;马洪波;;四平地区一次强降水过程分析及雨滴谱特征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年02期

4 王俊;刘畅;;一次拖曳型飑线过程雨滴谱演变特征研究[J];海洋气象学报;2019年02期

5 沈鹰;李辰;郑艺;段玮;;曲靖一次降雨过程的雨滴谱特征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8年02期

6 展小云;郭明航;赵军;史海静;税军峰;;基于粒子成像瞬态测量技术的雨滴微物理特性及降雨动能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8年02期

7 张洪胜;何宏让;张云;曾庆伟;白仕刚;;南京地区降水雨滴谱拟合模型的参数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7年03期

8 刘西川;胡云涛;高太长;宋X;;雨滴成像中的散焦模糊复原方法及应用[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8年04期

9 尹佳莉;常晨;李林;杜传耀;乔晓燕;宋伯钊;;北京一次降雪过程雨滴谱仪的现象识别[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8年03期

10 赵燕花;许靖;解统刚;尼玛才仁;;雨滴谱降水现象仪工作原理及常规维护要点[J];青海气象;201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雯菁;李子华;吴奕霄;周嘉健;王振会;;南京青奥会开幕式期间雨滴谱分析[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4 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进展论文集[C];2017年

2 张洪胜;何宏让;张云;曾庆伟;;一次飑线过程不同阶段雨滴谱特征分析[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4 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进展论文集[C];2017年

3 李聪;郭煜;;利用雨滴谱仪对一次冰雹天气的特征分析[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8年

4 李辰;夏彬僖;;云南一次冰雹天气的雨滴谱数据处理和分析[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4 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进展论文集[C];2017年

5 吕梅;姚展予;张伟;;雨滴谱仪探测数据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宋嘉尧;梁谷;岳治国;;关中地区夏秋季不同类型降水雨滴谱差异分析[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3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8年

7 何雪松;王瑞田;濮江平;;Parsivel雨滴谱仪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应用[A];2009第五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9年

8 崔云扬;周毓荃;蔡淼;;利用微雨雷达观测一次层状云降水的垂直结构[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4 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进展论文集[C];2017年

9 林沛练;陈台琦;廖宇庆;许玉金;纪博廷;张伟裕;;台湾北部雷达降雨估计之探讨[A];2006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显通;冯璐;万齐林;郑腾飞;夏丰;肖辉;;华南地区典型强降水系统微物理特征差异分析[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3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杨s,

本文编号:2640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40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1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