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江淮地区双极性窄脉冲事件与雷暴相关参数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04:22
【摘要】:双极性窄脉冲事件(Narrow Bipolar events,NBEs)是一类特殊的云内放电事件,因其能发出极强的甚低频/低频(Very Low-Frequency/Low-Frequency,VLF/LF)及高频/甚高频(High-Frequency/Very High-Frequency,HF/VHF)辐射被地面和太空观测到。NBE在诸多方面如时间孤立性、辐射强度及与雷暴对流的关系上表现出与普通闪电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本论文利用2014年8月江淮地区产生多个双极性窄脉冲事件(Narrow Bipolar Event,NBE)的多个雷暴,结合空基资料(TRMM卫星,全球红外云顶亮温(NCEP/CPC Global IR))和地基资料(闪电探测和多普勒雷达回波数据)分析了 NBE与雷暴对流降水活动的关系,对多个雷暴个例产生的NBE孤立性及辐射强度同雷达回波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其次分析了 NBE与普通闪电、30dBZ雷达回波最大高度的相关性。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雷暴产生的NBE主要以正极性为主,负极性NBE仅占8%。正极性NBE主要位于8-16km之间,平均高度为12.17km,负极性NBE主要位于16-18km之间,平均高度为16.25km。NBE主要集中发生在5:00-13:00时段内;空间上NBE比普通闪电多聚集出现。2、分析NBE与雷达回波的关系,结果表明NBE主要聚集发生在个别雷暴核,不是所有雷暴核均能产生NBE。NBE主要位于雷达回波为35dBZ附近区域,在雷达剖面上NBE主要发生在大于15dBZ的雷达回波内。3、统计NBE、普通闪电事件活动对应的红外云顶温度发现NBE主要发生在云顶温度为210-220K的区域中,闪电主要发生在云顶温度为210-230K之间,云顶温度高于250K的区域闪电极少发生。4、通过分析NBE与30 dBZ雷达回波最大发展高度及闪电频次的关系,发现NBE主要集中发生于闪电频次、30dBZ回波最大高度较高时期,且NBE与普通闪电频次的相关性强于NBE与30dBZ雷达回波最大高度的相关性。5、对NBE孤立性及VLF/LF波段辐射强度的分析表明大多数孤立NBE发生于雷暴发展期,位于15 dBZ及以下的NBE以孤立为主,发生在普通闪电之后的NBE辐射强度最大。6、结合雷暴三个阶段,发现NBE主要产生于雷暴的发展、成熟阶段,消散阶段较少产生或无NBE发生
【图文】:

波形,雷暴,电荷结构,波形特征


Dc邋=邋V(r2邋+邋(2H邋+邋h)2)逦(5)逡逑其中,tB-U=ti,为NBE经过电离层反射(图1.2c中B路径)与直达波(图逡逑1.2c中A路径)的时间差,即图1.2a中的反射波1的时间;tc-tA=邋t2为NBE经逡逑过地面-电离层(图1.2c中C路径)与直达波的时间差即图1.2a中反射波2的时逡逑间。DA表示NBE经过A路径传播的距离,DB、DC同理。r为传感器与NBE源逡逑之间的球面距离,因此可以通过到达时间差定位算法求解多站网获得的NBE的逡逑水平位置信息,再提取NBE波形反射波的延迟时间t,、t2计算得到NBE的高度。逡逑3逡逑

波形,博士论文,放电波形,频段


500逦6CX)逦700逦800逦900逦1000逦1100逦1200逦1300逦1400逦1500逡逑Time邋(ps)逡逑图1.1逦(a)正极性NBE波形;(b)普通地闪波形特征逡逑NBE的高度与雷暴内部的电荷结构分布及雷暴对流强度有关,因此NBE高逡逑度也是众多学者的研宄重点之一。对NBE高度的测量主要利用NBE在VLF/LF逡逑波形特征以及VHF频段的脉冲峰值。逡逑Smith等丨4]利用多站时间到达差(Times邋of邋Arrival邋)计算NBE的源高度。具逡逑体如下:逡逑c(tB邋 ̄tA)邋=邋Db_Da逦(1)逡逑c(tc邋—邋tA)邋=邋DC邋—邋DA逦(2)逡逑Da邋=邋V(r2邋+邋h2)逦(3)逡逑Db邋=邋V(r2邋+邋(2H-h)2)逦(4)逡逑Dc邋=邋V(r2邋+邋(2H邋+邋h)2)逦(5)逡逑其中,tB-U=ti,为NBE经过电离层反射(图1.2c中B路径)与直达波(图逡逑1.2c中A路径)的时间差,即图1.2a中的反射波1的时间;tc-tA=邋t2为NBE经逡逑过地面-电离层(图1.2c中C路径)与直达波的时间差即图1.2a中反射波2的时逡逑间。DA表示NBE经过A路径传播的距离,DB、DC同理。r为传感器与NBE源逡逑之间的球面距离,,因此可以通过到达时间差定位算法求解多站网获得的NBE的逡逑水平位置信息,再提取NBE波形反射波的延迟时间t,、t2计算得到NBE的高度。逡逑3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4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非凡;秦子龙;祝宝友;马明;陈明理;沈鹏;;基于闪电双极性窄脉冲事件波形观测日出日落电离层D层变化[J];地球物理学报;2018年02期

2 秦子龙;祝宝友;吕凡超;马明;马冬;;利用雷暴闪电事件监测电离层D层日间波动[J];科学通报;2015年07期

3 高颖颖;祝宝友;马明;;东北较高纬度地区夏季闪电与雷暴相关参数的关系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4年11期

4 刘莎莎;董万胜;吴亭;刘恒毅;;西南地区双极性窄脉冲事件与雷达回波的关系[J];高原气象;2014年03期

5 吕凡超;祝宝友;马明;魏凌翔;马冬;;东北地区两次雷暴中NBE的活动特征观测[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05期

6 刘岩;孙海燕;李旭;;任意基线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算法[J];吉林气象;2010年03期

7 张广庶;王彦辉;郄秀书;张彤;赵玉祥;李亚s

本文编号:2662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62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3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