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17:46
【摘要】:热带气旋(TC)强度变化是TC业务预报中的难题,也是TC研究中的前沿课题。本论文首先对西北太平洋1984-2013年共30年间全年TC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风速垂直切变(VWS)、海表温度(SST)以及内核结构最大风速半径(RMW)的关系作了统计研究,并选取夏季TC作统计作为参照。在此基础上,选取迅速加强(RI)和迅速减弱(RW)各一组TC进行合成,对比分析其强度突变与环境因子和内核结构的关系。最后,对超强台风梅花(Muifa 1109)(1109)迅速加强过程进行诊断,探讨这些因子在梅花(Muifa 1109)迅速加强的作用。统计表明:(1)强度变化样本共计20983个,其中35.2%强度稳定,52.8%强度变化缓慢,仅12.0%强度迅速变化,而其中约92.7%迅速加强TC样本发生在台风及以上强度等级。(2)整层VWS超过12m/s时较少有TC迅速加强,且几乎只有台风及以上强度TC才能在大于12m/s的VWS下迅速加强。低层的高VWS更不利于TC加强与迅速加强。(3)TC加强和迅速加强集中在28.5-30°C的SST洋面上,较低SST下仍迅速加强的TC强度等级较高。(4)加强TC的RMW 24h变化76.3%(23.7%)样本缩小(扩大),减弱TC的RMW则68.2%(31.8%)扩大(缩小),其中强度突变TC尤其明显。合成对比结果显示:(1)迅速加强组TC平均整层环境VWS在3m/s以下,迅速减弱组TC的平均VWS约8m/s。(2)迅速加强组TC环境平均SST高于29°C,且TC中心东北方向存在30°C以上的大片高SST区域。迅速减弱组TC环境SST不超过29°C,且TC北部存在大片26°C以下较低SST区域。(3)迅速加强组TC的RMW明显缩小;迅速减弱TC在迅速减弱时刻前RMW有不明显的增加,而后36h内都保持增加趋势,且RMW迅速扩大。个例诊断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统计与合成分析的结果,梅花(Muifa 1109)迅速加强阶段维持了24小时,迅速加强期间,环境VWS迅速下降,SST维持在28°C以上,RMW显著缩小。对梅花(Muifa 1109)的区域平均动能收支分析发现,梅花(Muifa 1109)迅速加强期间的动能源是动能制造项,即气块穿越等压线时位能转化为动能;而动能汇主要是水平散度项和动能耗散项。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4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福建省防抗超强台风“桑美”回顾[J];中国防汛抗旱;2006年04期

2 杨志英;;防御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的实践与思考[J];水利科技;2007年02期

3 罗炜华;何晓锋;丁春梅;;浙江省超强台风防御方案及台风危害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09期

4 俞先伟;李磊岩;吴兴龙;;钱塘江口北岸超强台风潮水淹没数值模拟研究[J];人民长江;2010年08期

5 董大治;;超强台风“桑美”留给我们的警示[J];中国防汛抗旱;2006年04期

6 邱启勇;祝水贵;;江西省防御0709超强台风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防汛抗旱;2007年06期

7 陈香;;福建0608~#超强台风“桑美”灾害分析[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7年03期

8 傅春添;;泉州市防抗第9号超强台风实现“零伤亡”的启示[J];发展研究;2007年10期

9 王忠东;何婧;程瀛;;0608号超强台风“桑美”强度海上突变成因简析[J];浙江气象;2007年04期

10 于玉斌;陈联寿;杨昌贤;;超强台风“桑美”(2006)近海急剧增强特征及机理分析[J];大气科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志英;;防御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的实践与思考[A];海峡西岸防抗台风抗洪抢险救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陈宏义;赵利刚;;近六十年来侵袭中国沿海的超强台风[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刘爱鸣;林毅;刘锦绣;周信禹;张远飞;;1013号超强台风“鲇鱼”晚秋登陆福建的成因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2热带气旋[C];2011年

4 陈宏义;戴秦如;赵利刚;;建国以来侵袭中国沿海的超强台风[A];改革创新不停步,,攻坚克难促发展——2013年“苏浙闽粤桂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钟炳图;王朝森;陈学秀;黄以撒;肖茜;;超级强台风袭击的紧急医疗救援[A];浙江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浙江省创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吕校华;谭德权;冉祥辉;李文明;秦文卓;;超强台风“桑美”的特点及其成因分析[A];2006年华南地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林伟彬;夏泽雄;罗碧瑜;谭九香;;1109号超强台风“梅花”路径及强度的分析[A];广东省气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2年

8 陈永林;韩昌;刘晓波;朱佳蓉;;0813号超强台风打转路径和预报误差分析[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王忠东;曹楚;楼丽银;程瀛;李怀川;;2007年超强台风“罗莎”和“韦帕”大风过程对比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共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强;;超强台风“桑美”及其外围云团分析[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防御超强台风“圣帕”[N];潮州日报;2007年

2 记者 王磊;共商防御超强台风对策[N];中国水利报;2006年

3 吕玲邋李智勇;超常规防御超强台风“圣帕”[N];福州日报;2007年

4 李力;9号超强台风“圣帕”即将登陆[N];经济日报;2007年

5 陈清浩邋粤水婷;持续酷热很可能酝酿超强台风[N];南方日报;2007年

6 记者 魏盼生邋杜丽玲 实习生 陈新凯;我市紧急部署防御超强台风“圣帕”[N];汕头日报;2007年

7 见习记者 汪坚;连续作战防御超强台风“圣帕”[N];湛江日报;2007年

8 记者  王瀛波 通讯员  谢根能;省部共商防御超强台风战略[N];浙江日报;2006年

9 殷磊邋李任生;我省部署防御超强台风“罗莎”[N];厦门日报;2007年

10 魏盼生;以超常规手段防御超强台风[N];汕头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世昌;浙江沿海超强台风引发的潮浪及其对海堤作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湘婧;登陆我国超强台风趋暖运动统计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杨诗琪;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初步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6年

3 王昊;固定式平台应对超强台风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4 许士斌;西北太平洋超强台风活动特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赵大军;超强台风“桑美”(2006)在我国近海强度突变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63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63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9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