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基于TIGGE资料的地面风矢量可预报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7 10:24
【摘要】:风的预报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大风导致的对交通建筑及电力设备的破坏、台风导致的重大灾害、乃至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空气污染所引发对清洁能源的需求都加强了人类社会对于风矢量预报的需求。集合预报是有效开展地面风预报的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外利用集合预报,特别是THORPEX计划下的TIGGE数据集,主要针对环流、降水或者温度等气象要素开展了一系列可预报性的研究,然而对地面风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以TIGGE资料集里中国气象局(CMA) T213集合预报系统提供的2009-2013年地面风的0-240h、逐24h间隔的预报产品为代表,利用秩相关系数和MVL图等技术,讨论了地面风矢量的可预报性及其预报误差的线性/非线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合地面风的集合预报后处理方法,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纬向风速、经向风速、全风速、风向、1000 hPa位势高度场的预报误差在24h间隔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一般而言,预报误差大的成员在其后24h的预报误差也较大。这种相关性能维持到120h的预报间隔,但是随着预报间隔的增加会迅速减弱,预报误差在120h间隔以上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分季节来看,在相同的预报时效间隔内,夏秋两个季节的预报误差的相关性要强于春冬两季。以上结果表明,前期不同成员预报的优劣特征可以用来作为权重来提高后期集合平均的预报水平。2、年际尺度,纬向风速、经向风速在120h时效左右扰动均值和扰动方差存在线性特征,全风速在240h时效内均存在线性特征,位势高度在48h时效内存在线性特征。季节尺度,除全风速在冬季240h时效内存在线性特征外,纬向风速、经向风速、全风速均在120h左右呈现出线性特征,位势高度除春季不存在线性区间外,其余季节线性区间均为48h。上述四大气象要素的扰动均值均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而不断增加,除位势高度外,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以上结果表明,短期内四大气象要素的扰动均值和扰动方差存在线性特征。3、纬向风速、经向风速、全风速在年际尺度,偏最小二乘回归(PLS)较集合平均(均值法)精确度提高程度先升后降,在48h达到峰值,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PLS法和均值法精确度均下降。季节尺度,120h预报时效内,PLS法和均值法的预报误差从大到小分别为秋夏春冬,在120h时次之后,季节特征开始模糊。PLS回归相比于均值法对夏季的预报效果的提高程度最大,基本在240h时效内均有提高,对秋季提高程度最小,对春冬在前120h提高较大。4、1000 hPa位势高度场在年际尺度,PLS法和均值法的预报误差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而不断增加,PLS回归方法仅在前48h较均值法更优。季节尺度,无论是哪种预报方法,夏季的预报效果最好,冬季次之,预报效果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而不断变差。PLS回归方法较均值法在春季精确度提高的程度最多,夏秋冬三季PLS回归基本只在48h预报时效之内有提高。年际和季节尺度,精度提高比例折线图均显示出与MVL图相同的趋势,表明扰动方差V(t)对预报精度提高的影响很大。最后针对以上结论,本文建立了适用于地面风矢量的集合预报后处理方法,即:对纬向风速、径向风速、全风速,春、秋、冬三季,在120h的短时效内用PLS回归进行预报,在120h时效以后直接使用集合平均值作为预报值;纬向风速、径向风速、全风速,在夏季240h时效内均用PLS回归;对1000hPa位势高度场,四个季节在48h的短时效内用PLS回归进行预报,在48h时效以后直接使用集合平均值作为预报值。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45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庆阳;张沅;;集合预报的进展与展望[J];青海气象;2003年01期

2 肖红茹;冯汉中;陈朝平;徐琳娜;;2005年西南区域集合预报系统试验与检验[J];四川气象;2006年04期

3 刘东贤;张庆阳;;集合预报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20期

4 陈丽芳;陈勇明;;集合预报方法在不同类型天气中的预报性能评估[J];科技通报;2010年03期

5 彭勇;王萍;徐炜;周惠成;王本德;;气象集合预报的研究进展[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年04期

6 王晨稀;;热带气旋集合预报研究进展[J];热带气象学报;2013年04期

7 叶飞辉;沙建新;李能海;杨嵩;;一种新的遗传策略在含“开关”过程的集合预报中的有效应用[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8 吴增茂,张新玲;大气系统集合预报方法及应用研究的发展[J];气象科技;2000年01期

9 毛恒青,王建捷;集合预报业务使用现状和趋势[J];气象;2000年06期

10 杨学胜;业务集合预报系统的现状及展望[J];气象;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洪生;王自发;杨军;谢付莹;;一种新的超级集合预报方法在空气质量数值模拟中的应用[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2 邓国;朱跃建;Zoltan Toth;Richard Wobus;;全球中期集合预报系统地表扰动试验[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陈丽芳;;集合预报方法在不同类型天气中的预报性能评估[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关吉平;张立凤;何明元;;对“0506”华南暴雨的集合预报试验[A];全国中尺度气象学术研讨会摘要文集[C];2008年

5 陈超辉;谭言科;曾新民;周祖刚;姜勇强;;随机强迫在集合预报中的应用研究[A];第九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王勇;寇正;;达坂城地区边界层风场的集合预报研究[A];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7 贾丽红;白惠星;汤浩;;集合预报方法在新疆大降水中的试验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钟科;;基于奇异矢量的优化短期集合预报[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傅娜;周伟灿;陈葆德;;上海城市精细化短临集合预报[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城市气象精细预报与服务[C];2011年

10 李朝兴;;集合预报初值场的插值形成试验[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利;气象集合预报应用网格[N];科技日报;2007年

2 郭起豪邋记者 林琳;集合预报研究项目正式启动[N];中国气象报;2007年

3 实习记者 余晓芬;我国集合预报产品世博会首度启用[N];中国气象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段昊书;何惧风云多变幻 做好看天观海人[N];中国气象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郭起豪 通讯员 邓国;让预报更加精彩[N];中国气象报;2008年

6 蒙嘉川邋高丽 李应林;第二次系统测试进展顺利[N];中国气象报;2007年

7 本报通讯员 代刊 周军 陶亦为;国家气象中心集合预报应用系统在多省市推广[N];中国气象报;2013年

8 智协飞;集合预报和多模式集成预报的应用[N];中国气象报;2014年

9 张庆阳;张沅;数值预报的新纪元[N];中国气象报;2002年

10 本报通讯员 赵彦哲 黄奕武;利其器 善其事[N];中国气象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姜智娜;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在集合预报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2 段明铿;夏季影响我国的重要中期环流过程集合预报效果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3 郑飞;ENSO集合预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4 颉卫华;集合预报方法在大气环流模式延伸期降水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3年

5 麻巨慧;NCEP全球集合预报系统框架的优化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马旭林;基于集合卡尔曼变换(ETKF)理论的适应性观测研究与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7 庄照荣;集合卡尔曼滤波资料同化系统的设计及其在集合预报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8 韩珏靖;THORPEX下集合预报和AMDAR观测的误差特征分析与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洋;区域集合预报综合偏差订正及尺度混合初始扰动构造方案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陈良吕;集合预报在延伸期预报及资料同化中的应用方法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5年

3 袁有林;WRF模式对一次暴雨过程的敏感性试验及集合预报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谢杏妹;基于AMSR-E微波遥感与TIGGE数据的立体干旱监测预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5 欧登格力;T213集合预报业务系统在东亚地区的可预报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6 彭翼;基于TIGGE资料的地面风矢量可预报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7 路建方;集合预报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赵虹;基于下垫面条件扰动的中尺度集合预报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9 吴政谦;一个中尺度多模式集合预报系统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周振波;基于理想个例的风暴尺度集合预报试验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01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01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3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