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夏季西南低涡的活动特征及致洪低涡的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12 19:35
【摘要】:本文利用1979—2016年ERA-Interim 一日四次高度场、风场再分析资料,根据源地的不同,将西南涡细分为九龙涡、盆地涡和小金涡,对1979—2016年夏季(6-8月)不同涡源的西南低涡的活动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在此统计基础上,分析其高影响低涡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夏季西南低涡平均每年发生频数为11.6 a-1,其中生成的盆地涡最多(9.3 a-1),九龙涡次之(1.9 a-1),小金涡最少(0.4 a-1);就移动频率而言,盆地涡移出率最高(44.2%),其次为小金涡(30.8%),九龙涡最低(29.73%)。38年中夏季高影响型低涡共有140例,只有105例能移出源地。通过研究盆地涡、九龙涡和小金涡的环流背景场,可以发现,在生成初期的500hPa上,源区上空都存在一低槽,槽前的正涡度平流为西南低涡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脊线和脊点位置对三种类型的西南低涡移动路径的影响因素不同。生命史超过36 h的高影响型西南涡都会带来降水,并且超过88%的概率会造成大雨及以上的降水。高影响型九龙涡和盆地涡产生大雨及以上天气的概率分别是83%、91%,远远高于小金涡。平均每年夏季的大雨及以上的降水发生频数为3次。1979-2014年间高影响型盆地涡引起的暴雨场次最多,有40例(向东北/偏东/东南方向移动的高影响型盆地涡分别为18/18/4例)。与高影响型盆地涡移出的三种路径相对应,有4条明显的雨带存在。致洪盆地涡具有显著的高层辐散,中层散合不明显,低层辐合的特征。700hPa附近主要为气旋性旋转。三种路径下的致洪盆地涡中心上空都对应着比较明显的上升运动区,并且该中心上空的(?)θse/(?)P0,为对流不稳定,有利于强对流的发展,与该地区强降水的形成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图文】:

西南低涡,区域表示,频数,小波分析


1980逦1985逦1990逦1995逦2000逦2005逦2010逦2015逡逑年份逡逑图3.邋2夏季西南低涡生成频数的Morlet小波分析(打点区域表示小波谱通过置信

西南低涡,年份,区域表示,显著性检验


图3.邋2夏季西南低涡生成频数的Morlet小波分析(打点区域表示小波谱通过置信度为90%逡逑显著性检验)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4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敬萍;傅慎明;孙建华;沈新勇;张元春;;夏季长江流域两类中尺度涡旋的统计与合成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5年03期

2 王金虎;李栋梁;王颖;;西南低涡活动特征的再分析[J];气象科学;2015年02期

3 潘e,

本文编号:2710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10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3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