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东北地区干旱特征及典型干旱过程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14 09:51
【摘要】:本文利用东北地区207个气象站的日降水和气温资料,计算并且对比分析了四种较为常见的气象干旱指数在东北地区的适用性;再选取四种指数中在东北地区适用性较好的指数对1961~2014年东北地区不同干旱等级的干旱现象和干旱过程进行分析;最后通过筛选54a来典型的干旱年,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东北地区典型干旱年的成因。主要从干旱指数适用性比较,干旱特征分析以及典型干旱过程成因分析三个方面对东北地区气象干旱进行研究。本文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在东北地区,四种气象干旱指数得到历年干旱持续天数及干旱过程强度的演变趋势基本一致;在干旱影响范围方面,SPI和SPIW指数对于较长时间的干旱过程判别效果不好,MCI指数能够较好的反应各时间尺度的干旱过程影响范围。在空间分布方面,SPI和SPIW指数无明显经向分布特征,MCI和MI两种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呈现经向分布特征,干旱过程强度及干旱过程持续天数自西向东递减。从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影响范围、干旱累计强度及干旱持续天数的空间分布以及指数计算方法角度考虑,MCI指数较为接近实际灾情。(2)通过对不同干旱等级及干旱过程的季节分布特征分析,可知春季是东北地区干旱发生的主要季节,而在夏季则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干旱;近54a来,东北地区发生干旱过程的累计强度年际变化与干旱影响范围的年际变化特征基本吻合;从空间上看,东北平原干旱严重;而辽宁东部和吉林南部受干旱影响最小;小兴安岭以及东北部的三江平原,干旱程度较轻。通过REOF对东北地区干旱过程进行时空分析,可将东北地区干旱分为三个区域模态,辽河模态(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地区),大兴安岭中部模态以及三江平原模态。(3)在旱年,春、夏两季,中层(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易偏南,且强度相对偏弱,东北冷涡不活跃,东亚大槽及北美大槽的位置相对偏东;低层,春季贝加尔湖以南地区存在一个明显的反气旋距平环流,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处于偏东风或者东北风距平控制,而夏季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受到脊前西北气流控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气旋式距平环流与日本海反气旋环流汇合位置偏东偏南;通过对各层物理量分析可知,东北地区大部分处于低层辐散,高层辐合,垂直方向为异常的下沉运动;从水汽输送角度分析,在东北地区夏季,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带与来自日本海的水汽带汇合地点位置明显偏东偏南,导致我国东北地区夏季的水汽输送少。同时,东北地区又处于水汽的辐散区,这也是春、夏两季东北地区干旱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426.616
【图文】:

分布图,气象站,国家,分布图


耍囵芾锬久耍囵盐诖锩思拔

本文编号:2712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12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b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