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小尺度对流单体的分类识别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3 18:46
【摘要】:冰雹、雷雨大风、局部性强降水等强烈的对流性天气灾害主要发生在对流雷暴系统中,在气象上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这种雷暴系统的水平尺度一般小于200公里,有的甚至仅有几公里。冰雹、强降水发生时出现的明显特征在水平尺度在50km以内的小型单体中并不出现,所以适合较大尺度单体的强天气分类模型对小型单体并不适用。为解决水平尺度在50km以内的雷暴系统自动分类识别问题,本文借助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得到的基数据及雷达反射率图,构建适用于小型单体的新特征,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客观建模,得到小型单体的分类识别模型,以实现对小型单体引发的冰雹、短时强降水以及不发生强天气等进行分类识别。根据小型冰雹单体和小型强降水单体在雷达反射率图上的不同特点,本文提出了系统结构疏密性特征,在72个方向上计算单体核区和单体区域之间的距离,并求其平均值;受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的启发,本文构建了小型单体液态水含量特征,在将反射率值等价转换为液态水的含量,并在0℃层和-20℃层之间的高度下的单体区域积分求得;小型单体在某一区域产生强降水的条件还和单体在该区域停留时间长短有关,本文据此构建移出率,计算当前时刻相对于初始时刻的位移,其与初始时刻单体在该方向上的跨宽的比值作为移出率。同时,移出率也为累积液态水含量提供累积权重。这些特征既在冰雹和短时强降水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又可以共同描述冰雹和强降水同时发生的具有双重性特质的复合性系统。本文以这些特征为基础,构建小型单体冰雹\强降水\非强天气的树形分类决策模型,为配合累加液态水含量这种与时间相关特征的使用,在所实现的分类树中引进了迭代机制。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对50km以内雷暴系统引发的短时强降水击中率达到89.1%,误报率9.5%;对其引发的冰雹的击中率为79.8%,误报率3.5%;平均临界成功指数达到80.0%。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412.25;P4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德金;陈钟荣;袁野;吴林林;;安徽地区春夏季冰雹云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气象;2015年09期

2 孙建华;李娟;沈新勇;康岚;;2013年7月四川盆地一次特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演变特征[J];气象;2015年05期

3 赵福年;王润元;;基于模式识别的半干旱区雨养春小麦干旱发生状况判别[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24期

4 井喜;井宇;陈闯;屠妮妮;万红卫;陈焕武;;黄土高原β中尺度致洪暴雨特征及成因[J];气象;2014年10期

5 路志英;刘海;贾惠珍;尹静;;基于雷达反射率图像特征的冰雹暴雨识别[J];物理学报;2014年18期

6 辜旭赞;于晓晶;唐永兰;陈郁琴;;一次华南——江南持续暴雨的大尺度水汽场和中尺度特大暴雨模拟诊断分析[J];气象;2014年01期

7 杜小玲;;2012年贵州暴雨的中尺度环境场分析及短期预报着眼点[J];气象;2013年07期

8 王萍;潘跃;;基于显著性特征的大冰雹识别模型[J];物理学报;2013年06期

9 王啸华;吴海英;唐红f;喜度;;2009年7月7日南京短时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气象;2012年09期

10 郝莹;姚叶青;郑媛媛;鲁俊;;短时强降水的多尺度分析及临近预警[J];气象;2012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慕建利;陕西关中强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潘吴斌;基于云计算的并行K-means气象数据挖掘研究与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2 姜晨;自动气象站软件开发与观测数据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3 张波;数据挖掘在气象中的应用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樊李苗;短时强降水发生的环境条件和个例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5 张启孟;基于图像挖掘的冰雹云识别[D];天津大学;2007年

6 左爱文;数据挖掘技术在气象数据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王丽荣;多普勒雷达在大面积降水中的速度图像特征及动力学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27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27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5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