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济南某大学校园室外热环境模拟研究与优化策略

发布时间:2020-07-03 12:18
【摘要】:舒适的校园环境能为师生的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使用条件,大学校园功能分区较多、居住密度较大、人员活动复杂多变,因此,对校园风热环境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以济南某大学校园为例使用CFD的模拟与风洞试验进行数据对比并对校园热环境的评价和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分析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和WBGT热舒适性评价系数用于室外风热环境评价的不足,并总结了本研究用于校园风热环境的评价体系。其次,根据Jonas Allegrini的风洞实验进行PHOENICS模拟的模型验证,确定模拟实验的湍流模型和边界条件,在现有计算机资源下通过GCI(网格独立性指数)对比确定了网格精密度,确保了PHOENICS模拟实验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第三,使用Google Sketchup和AutoCAD软件建立了包含建筑群、道路、绿化、水环境、山体和30m地势高差地块在内的三维校园模型。应用PHOENICS模拟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校园建筑和主要区域风热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校园风热环境基本满足《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对校园环境的要求,由于地势变化的原因,校园人行高度处平均风速和温度分布随着地势高度变化出现分层现象。冬季主导风向下校园内中心绿化区域平均风速小于2.6m/s,校园内无高速风场。校园主要建筑前后压差在2Pa~4Pa范围内,有利于冬季的防风节能效果。夏季和过渡季校园内平均风速小于3.0m/s,在主导风条件下校园建筑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外表面的风压大于0.5Pa,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夏季高温区域主要集中在户外操场和校园广场,温度最高达37℃,另外,校园建筑外表面温度明显高于周围环境温度。校园的中心绿化区对背风面的建筑群起到了一定的降温作用,校园人行高度处平均气温为30℃~35℃,室外热舒适性评价系数22℃WBGT24℃。最后,提出使用建筑遮阳、屋顶绿化和地面绿化分隔带的方法来改善校园建筑外表面和水泥地面的外表面温度,并通过模拟的方法验证了屋顶绿化对校园建筑外表面温度的影响和绿化分隔带对户外操场、校园广场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为使用CFD方法对校园风热环境进行评价和优化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数据。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984.14;TU119
【图文】:

济南某大学校园室外热环境模拟研究与优化策略


风洞实验模型尺寸示意图

济南某大学校园室外热环境模拟研究与优化策略


研究区域的卫星地图和三维模型对比图(其中,a为卫星地图,b为使用GoogleSketchUp建立的三维模型俯视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光;赵立华;;佛山某文化综合体室外热环境模拟分析[J];建筑节能;2017年01期

2 肖毅强;薛思寒;;岭南庭园夏季室外热舒适阈值研究[J];建筑科学;2016年02期

3 刘吉营;郭敏;斯雷布里奇·伊莲娜;达维多维奇·丹科;;零方程湍流模型用于城市微气候的模拟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4 孟庆林;王频;李琼;;城市热环境评价方法[J];中国园林;2014年12期

5 杨峰;钱锋;刘少瑜;;高层居住区规划设计策略的室外热环境效应实测和数值模拟评估[J];建筑科学;2013年12期

6 王伟武;杨华杰;邵宇翎;汤书福;;城市住区室外热环境三维分布特征模拟——以杭州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7期

7 李毅;李秋胜;李永贵;陈伏彬;;CAARC高层建筑标准模型风洞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3年S1期

8 胡孝俊;汤小敏;解铭刚;罗庆;;城市住区室外热环境模拟研究[J];建筑科学;2012年S2期

9 史源;任超;吴恩融;;基于室外风环境与热舒适度的城市设计改进策略——以北京西单商业街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05期

10 李琼;持田灯;孟庆林;赵立华;;建筑室外风环境数值模拟的湍流模型比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曾煜朗;步行街道微气候舒适度与使用状况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方小山;亚热带湿热地区郊野公园气候适应性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高亚锋;适于城市住区规划的室外热环境实测与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陈卓伦;绿化体系对湿热地区建筑组团室外热环境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皙婷;中小学校室外活动场地舒适度实证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6年

2 李顺;某校园建筑风热环境数值仿真及分析评价[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3 饶峻荃;广州地区街区尺度热环境与热舒适度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李月鹏;深圳市屋顶绿化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杨心诚;湿球黑球温度对高温环境的适用性及安全热暴露时长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6 赵宇;深圳华侨城社区热环境评估及优化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陈铖;天津大学校园夏季室外热环境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李洁;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建筑庭院夏季热环境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9 王晶;基于风环境的深圳市滨河街区建筑布局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马黎进;川西住区室外风环境分析及设计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39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39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e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