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适用于云微物理特性连续变化的辐射传输参数化方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6 19:43
【摘要】:本文提出了适用于云微物理特性连续变化的辐射传输参数化方案(记作非均匀方案),其中包含短波参数化方案和红外参数化方案。该方案基于标准的微扰动理论,将不对称因子和单次散射反照率在垂直方向的连续变化所引起的非均匀性用微扰项表示出来,并结合二流近似辐射传输算法来求解云内非均匀辐射传输过程。本方案不仅适用于处理垂直非均匀的云内辐射传输过程,而且适用于垂直非均匀的雪内辐射传输过程。利用新发展的方案,本文详细计算不同光学特性的理想介质、云和雪内非均匀辐射传输过程,并发现该方案精度远远高于未考虑介质(理想介质、云和雪)内部光学特性非均匀变化的经典二流辐射传输方案(记作均匀方案)。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对于短波辐射,在理想介质中,均匀方案计算的反射率和吸收率的相对误差随着光学厚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对误差可以超过20%;然而,非均匀方案计算得到的相对误差随光学厚度的变化不明显,在大多数情况下其相对误差不超过4%。云个例的结果显示,在0.25-0.69μm的波带中,非均匀方案计算的吸收率相对误差为1.4%,而均匀方案的误差可达到7.4%。雪的个例显示,在0.25-0.69μm波带中,均匀方案对于吸收率的计算相对误差高达72%,而非均匀方案的相对误差则小于40%。0.94μm波长下的云和雪的个例都显示,非均匀方案反射率和吸收率的计算精度比均匀方案更高。(2)对于长波辐射,在理想介质中,非均匀方案计算的比辐射率的相对误差明显小于均匀方案计算的结果。总体来讲,均匀方案计算的向上比辐射率的相对误差可以达到5%,而非均匀方案计算的向上比辐射率的相对误差基本上不超过1.4%;对于向下比辐射率,非均匀方案计算的相对误差基本上比均匀方案的计算结果小一个量级,非均匀方案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最大约为0.8%,而均匀方案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可达到7%。云的个例显示,在5-8μm波带中,非均匀方案计算的向下比辐射率相对误差最大1.8%,而均匀方案计算的相对误差高达12%;在11μm波长下,非均匀方案计算的向上比辐射率相对误差小于0.5%,而均匀方案计算的相对误差在1.7%左右;非均匀方案计算的向下比辐射率的相对误差为1.4%左右,而均匀方案计算的相对误差大于9%。在5-8μm波带和11μm波长下的雪的个例都表明,非均匀方案计算结果的精度比均匀方案更高。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426.5;P422
【图文】:

小参数,方案,吸收率,非均匀


逡逑以上两个例子并未讨论小参数&和&的变化情况,图3给出这两个小参逡逑数变化对反射率和吸收率的影响。图3上两行,不对称因子在整层介质内是常逡逑数,gM邋=邋0.75,单次散射反照率随光学厚度变化形式为逡逑+逦其中,&也是衡量单次散射反照率变化幅度的逡逑量,k的变化范围是-0.2到-0.002,r。的变化范围是0.05到50。对于反射率,逡逑在光学厚度较大,&的绝对值较大时,均匀方案的相对误差高达20%,而同样逡逑的情况下,非均匀方案的相对误差仅仅有4%。对于吸收率,均匀方案的相对误逡逑差可以达到7%,而非均匀方案的相对误差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超过1%。逡逑图3下两行

相对误差,方案,非均匀,波带


逑至IJ,只是0.25-0.6外m波带换成0.94pm波长。反射率及其相对误差的结果显示逡逑(图4c-d),当太阳天顶角的余弦值凡从0.01增长到1时,均匀方案计算造成逡逑的相对误差从0.25%增长到0.71%,而非均匀方案的相对误差仅仅从0.05%增长逡逑到0.14%邋(未考虑正负)。吸收率及其相对误差的结果显示(图4e-f),两个逡逑方案的相对误差并不随着外的变化而变化,误差基本上是一个定值。均匀方案逡逑的相对误差大约为7.4%,非均匀方案的相对误差只有1.4%。逡逑 ̄6逡逑x|0邋,,,逦

波长,相对误差,方案,非均匀


逑至IJ,只是0.25-0.6外m波带换成0.94pm波长。反射率及其相对误差的结果显示逡逑(图4c-d),当太阳天顶角的余弦值凡从0.01增长到1时,均匀方案计算造成逡逑的相对误差从0.25%增长到0.71%,而非均匀方案的相对误差仅仅从0.05%增长逡逑到0.14%邋(未考虑正负)。吸收率及其相对误差的结果显示(图4e-f),两个逡逑方案的相对误差并不随着外的变化而变化,误差基本上是一个定值。均匀方案逡逑的相对误差大约为7.4%,非均匀方案的相对误差只有1.4%。逡逑 ̄6逡逑x|0邋,,,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华;荆现文;;气候模式中云的垂直重叠假定对模拟的地-气辐射的影响研究[J];大气科学;2010年03期

2 李立娟;王斌;;两种对流参数化方案对辐射能量收支的影响研究[J];气象学报;2009年06期

3 乐旭;王会军;;CCM3/NCAR的辐射方案在IAP-AGCM模式中的应用[J];大气科学;2009年01期

4 李清泉,王兰宁,徐影,魏敏;辐射参数化方案对气候模拟和回报的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05年S1期

5 邱金桓;一个改进的δ-Eddington近似[J];科学通报;1998年16期

6 汪宏七,赵高祥;云微物理特性对云光学和云辐射性质的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1996年01期

7 汪宏七,赵高祥;云和辐射──(I)云气侯学和云的辐射作用[J];大气科学;1994年S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冰韵;基于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云的微物理和光学特性的分布特征[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3年



本文编号:2758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58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5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