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2008-2013年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0-07-17 18:52
【摘要】:对于降水的日变化特征研究,有助于认识不同区域的降水变化规律,提供相关的科学理论依据用于评估数值模拟的可靠性,而且还能加深对影响区域气候变化的动力、热力过程的认识。本文选用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国自动站与CMORPH融合的逐时降水量0.1°网格数据集,从逐时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和峰值时间等角度分析了2008-2013年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旨在认识新疆地区的夏季降水是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是否有显著的区域差异,以此来填补该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研究的空白。主要结果如下:(1)使用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降水数据和自动气象站数据评估该套网格数据集在新疆地区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尽管格点数据较自动气象站和地面气象站数据存在些许的高估或低估,但格点数据与站点数据仍表现出很好的相关性,MBE和RMSE均呈较小的值,平均小时降水量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并且格点数据能够较为准确地刻画典型降水事件的变化过程,将其用于新疆降水的日变化特征研究具有一定的可信度。(2)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日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较南疆大,山区较盆地大;逐时降水强度的日变化特征与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日变化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其高值区并非与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一样分布在降水丰富的山区,而是更多地分布在降水稀少的盆地区域,如塔里木盆地的中西部和准噶尔盆地的中部及北部区域;大部分区域的逐时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均是6月份最大,7月份次之,8月份最小。(3)逐时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峰值时间集中在某一时刻的格点数目占所在分区总格点数目的百分率在不同分区的差异显著。其中,山区的大部分区域逐时降水量在18:00以后、23:00以前最大;而盆地的部分区域逐时降水量在0:00-5:00最大。逐时降水频率峰值时间与降水量峰值时间的空间特征基本一致,但逐时降水强度峰值时间与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峰值时间的空间特征存在很大的差异,无明显的区域特征。(4)新疆夏季白天和夜间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但白天的增幅更大,并且山区的增幅明显大于盆地的,北疆地区的白天或夜间降水量均大于南疆地区的;山区及其周围区域的白天降水量明显大于夜间降水量,特别是准噶尔西部山地和阿尔泰山西北部的部分区域最为显著(差值超过0.5mm);而在干旱的盆地区域,夜间降水量则大于白天降水量,如准噶尔盆地;此外,大部分年份的白天或夜间降水量均是6月份较7、8月份大。(5)新疆夏季不同时刻的降水平均相对变率介于17.6%-75.6%,区域差异较大,除北疆的准噶尔西部山地和中部的天山山区之外,其他分区在8:00左右的降水相对变率均较小,降水较为稳定,并且准噶尔西部山地和昆仑山地区的整体降水相对变率较其他分区大;逐时降水量与逐时降水频率的相关性最好,与逐时降水强度的相关性次之,而逐时降水频率与逐时降水强度的相关性最差,尤其是在干旱的盆地区域。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426.6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泽军;宇如聪;陈昊明;;湖南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J];高原气象;2009年06期

2 郑淋淋;孙建华;卫捷;;我国雷暴的日变化特征[J];暴雨灾害;2011年02期

3 梁宏;刘晶淼;张人禾;曹玉静;李文静;;拉萨河谷大气水汽日变化特征[J];水科学进展;2010年03期

4 林敬凡;;河南各种暴雨日变化特征及其成因[J];河南科技;1990年S1期

5 陈鹤;周顺武;熊安元;卢怡;刘炜;;河北省风能详查区风速日变化特征[J];干旱气象;2011年03期

6 梁宏;刘晶淼;陈跃;;地基GPS遥感的祁连山区夏季可降水量日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10年03期

7 王瑞国;林钒;;闽中沿海雷暴初终日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4年03期

8 朱彬;安俊岭;王自发;李一;;光化学臭氧日变化特征与其前体物关系的探讨[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李英年;王勤学;杜明远;赵新全;赵亮;徐世晓;古松;;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微气象日变化特征[J];高原气象;2008年01期

10 潘留杰;朱伟军;周毓荃;张宏芳;欧建军;;环北京地区八月风暴云的气候分布特征[J];高原气象;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江];谭明艳;曹春燕;李程;;深圳雷电时空分布特征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雷电物理、监测预警和防护[C];2011年

2 赵玉春;徐明;王叶红;徐桂荣;崔春光;;长江中下游对流降水与大气的日变化特征分析[A];暴雨新型探测资料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郝全成;韦芬芬;何军;;近5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度日变化特征分析[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6第二届城市气象论坛——灾害·环境·影响·应对[C];2013年

4 张一平;梁乃申;姚玉刚;谭正洪;沙丽清;高举明;宋清海;张明达;李志恒;杨振;;西双版纳热带山地的碳湖特征及其效应[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复杂地形影响下的天气与气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郝全成;韦芬芬;何军;;1961-2011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度日变化特征分析[A];城市气象论坛(2012年)·城市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12年

6 杨萍;;北京气温日变化特征的城郊差异及其季节变化分析[A];城市气象论坛(2012年)·城市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宝兴华;中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和华北地区暖季降水日变化特征与机制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小凡;2008-2013年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金霞;亚洲季风区云和降水的日变化特征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3 党小晨;东亚地区二氧化碳源、汇及时空分布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59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59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1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