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山东省气候变化特征及再分析资料适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7 17:09
【摘要】: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气候变化已成为各国政府以及社会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而不同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有所不同,因此研究区域性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山东省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反映比较敏感,属于气候环境脆弱区,全面深入的揭示山东省气候变化特征,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山东省17个气象站点的1951-2015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计距平、5年滑动平均、R/S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Molert小波分析法,从年际、季节变化不同时间尺度分析了气候变化特征。根据站点的经纬度,利用双线性内插得到每个站点的ERA-Interim再分析值,采用相关系数法、偏差、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从年、季节不同时间尺度对气温、降水再分析资料进行精度评估。提取出评估精度较高的气温再分析资料在山东省内的所有格点数据,验证17个气象站点在山东省的代表性。主要结论如下:(1)气温变化特征山东省年平均气温在90年代增温明显;春、夏、秋、冬季增温明显阶段分别是21世纪、90年代、80年代、90年代。1951-2015年山东省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23℃/10a,各季节的增温幅度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未来一段时间内气温将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年平均气温突变点是1989年;春、夏、秋、冬季突变点分别是1993年、1994年、1994年、1986年。年平均气温存在9年时间尺度的主周期,春、夏季分别存在10年、9年时间尺度的主周期;秋季存在13年、9年和6年时间尺度的主周期;冬季存在10年和5年时间尺度的主周期。(2)降水变化特征山东省年降水在50-70年代处于正距平,80-21世纪处于负距平;春季在50、70-90年代处于负距平,60年代、21世纪降水处于正距平;夏季和秋季降水与年降水的变化一致;冬季在60、80-90年代处于负距平,50、70年代和21世纪处于正距平。1951-2015年山东省年降水减少速率为11.1mm/10a;春季以2.5mm/10a的速率上升,降水减少幅度夏季秋季冬季,未来一段时间内年降水、夏、秋和冬季降水将呈上升的变化趋势,春季将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年降水突变点为1969、2002年;春季突变点为1985、1996、2001年;夏季突变点为1969、2003年;秋季突变点为1977年;冬季突变点为1964、1976、1996、1999年。年降水存在17年、4年时间尺度的主周期;春季存在17年、8年、5年的时间尺度的主周期;夏季存在12年和5年时间尺度的主周期;秋季存在16年和4年时间尺度的主周期;冬季存在16年、8年和4年时间尺度的主周期。(3)气温、降水再分析资料适用性评估年平均气温再分析值与大多数台站实测值具有较好的精度;年平均气温观测数据的平均值和再分析资料数据的平均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气象站点气温再分析值在不同季节的精度不同;春、夏、秋、冬平均气温观测数据的平均值和再分析资料数据的平均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在年、季节尺度上与实测数据的一致性较好。1979-2003年山东省年降水再分析值与实测值一致性较好,但是2004-2015年一致性较差。春季、秋季和冬季降水再分析值与实测值一致性较好,而夏季再分析值与实测值一致性较差。利用评估精度较高的气温再分析资料在山东省内的所有格点数据对比气象站点的实测数据,年、季平均气温再分析值和观测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气象站点能够很好地反映年、季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特征,17个气象站点在山东省的代表性较好。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467;P468
【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相关系数法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比较分析,采用相关系数法、偏差、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从年、季节不同时间尺度进行精度评估。(3)提取出评估精度较高的气温 ERA-Interim 再分析资料在山东省内的所有格点数据,采用相关系数法、偏差、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从年际变化、季节变化不同时间尺度验证 17 个气象站点在山东省的代表性。1.3.2 技术路线

序列,气象站,地理位置,气候统计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序列足够获得比较可信的分析结果,17 个气象站具体的地理位置如下图(图 划分根据气候统计法,每个季节为三个月,春季为 3-5 月,夏季 6-8 月,秋季冬季 12-次年 2 月。年代际划分,1951-1959 年为五十年代,1960-1969 年为六1970-1979 年为七十年代,1980-1989 年为八十年代,1990-1999 年为九十年-2015 年为二十一世纪。

山东省,年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距平


951-2015年山东省年平均气温距平的年代际变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学宵;徐跃通;孙维君;;济南市1961~2013年气候变化特征[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2 王田野;吴通华;李韧;谢昌卫;邹德富;秦艳慧;余文君;王蔚华;;两种再分析月平均气温资料在蒙古国的适用性评估[J];高原气象;2016年03期

3 滕华超;陈艳春;汤子东;;ERA-Interim风速再分析数据在山东省的适用性评估[J];山东气象;2016年01期

4 秦艳慧;吴通华;李韧;谢昌卫;乔永平;陈浩;邹德富;张乐乐;;ERA-Interim地表温度资料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适用性[J];高原气象;2015年03期

5 高志刚;骆敬新;刘克修;张庆河;范文静;武双全;李响;;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在中国沿海的质量评估[J];海洋科学;2015年05期

6 陈晨;郑江华;刘永强;许仲林;;近20年中国阿尔泰山区冰川湖泊对区域气候变化响应的时空特征[J];地理研究;2015年02期

7 徐婷;邵华;张弛;;近32a中亚地区气温时空格局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5年01期

8 杨强;何立恒;鲍其胜;;延安市1980—2010年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9 张晓晓;张钰;徐浩杰;;1961-2010年白龙江流域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4年04期

10 高路;郝璐;;ERA-Interim气温数据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评估[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邹捍;朱金焕;;再分析资料在青藏高原地区地面温度研究中的适用性[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6冰冻圈与极地气象学[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庆九;中国东部夏季多尺度气候变化研究中再分析资料的比较[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曹小雪;1961-2012年武汉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任利利;1960~2012年间汉江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王慧;1956-2011年环渤海地区气候的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的相关性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洪敏;1957~2009年辽宁省气候变化趋势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邓海滨;新奥尔松短期气候特征及再分析资料在该地区的适用性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5年



本文编号:2784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84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f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