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近百年来全球变暖背景下ENSO变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0-08-12 07:49
【摘要】:ENSO是气候系统年际变化中最重要的模态,其发生发展会引起全世界的气候异常。本文利用美国NOAA提供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英国Hadley中心提供的全球逐月海温格点资料以及参加CMIP5的22个历史模式的海温数据,系统性地研究了 1900—2015年ENSO典型属性的变化特征以及在当代气候模式中的模拟效果,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 1900—2015年中ENSO事件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在20世纪20至50年代的强度偏弱期,ENSO空间型的南北宽度为近百年来最窄,伴随着最大海温异常中心位置偏西;相比之下,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强度偏强期,ENSO空间型的南北宽度达到最宽,对应着最大海温异常中心位置偏东,而2000年以后的情形有向相反方向发展的趋势。(2) 20世纪80年代以后,Nifno3区和Nifno4区的相关性降低、独立性增加,热带太平洋海温的第二模态ElNifoModoki出现并加强,这与同时期两类El Nino事件的共存相对应。(3)在20世纪初至30年代,ENSO的主周期为2—3年;30年代到60年代,ENSO的主周期变长,为4—6年;60年代到70年代后期,有一个2—3的主周期;在80年代,主周期为3—5年;进入21世纪之后,ENSO的主周期变短为2—3年。(4) 20世纪10年代至60年代末,ENSO的偏度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说明此时段内没有超强ElNifno事件发生;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ENSO的偏度增加明显且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表明这段时间内的ENSO的不对称性增加。(5)模式基本上都能模拟出热带太平洋海温的气候态,也能够模拟出其第一模态,但对第二模态的模拟效果一般。模式模拟的ENSO空间型与观测相比“更为狭长”。在强度的模拟方面,模式中ENSO的振幅变化范围很大,其变化范围甚至已经超过了振幅本身的值。在偏度的模拟方面,模式模拟的ENSO的偏度和锋度都在0值附近振荡,说明模式中的ENSO更接近于正态分布。在周期的模拟方面,模式大都较正确的模拟出了 ENSO的2—7年主周期。有不少模式可以较好的模拟出过去百余年ENSO强度的变化情况。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732
【图文】:

曲线,海温异常,时间变化,曲线


图3.1逦1900—2015年Nifio3.4海温异常指数的时间变化曲线逡逑注:红色填充表示超过0.5°邋C,蓝色填充表示低于0.5°邋C。逡逑为了直观展示ENSO强度在过去百余年的变化特征,图3.2给出了邋Nifio3.4逡逑指数的标准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由于窗口选择的长度不同,Niil03.4指数的标逡逑准差随时间的变化在细节上有些差异,但反映的整体变化趋势还是比较一致的。逡逑20世纪初期ENSO强度较强,之后逐渐减弱,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是其强逡逑度最弱的一段时期,随后ENSO的强度在振荡中增加,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逡逑19逡逑

曲线,标准差,曲线,强度


我们采用滑动窗口进行指数回归计算的方式,这里窗口长度取31年(1980逡逑一2015年为36年),以得到稳定空间型。这样的计算每隔10年进行一次,结逡逑果如图3所示。图3中清晰地反映了邋ENSO的空间形态及其中心强度在过去一逡逑百多年里的变化。在分辨率为0.l°C/月的图上,9个窗口的最大海温异常中心值逡逑如表3.1所示。表3.1中某些窗口的最大异常值是一样的,但结合图3.3会发现逡逑最大异常值的空间分布范围有很大的差异,说明不同时段的ENSO强度也是不逡逑同的。从图3.3中可知,1900—1930年、1910--1940年和1920--1950年这3逡逑个窗口显示出ENSO的强度逐渐减小。ENSO的强度在1920—1950年达到一个逡逑最小值,随后强度逐渐加强,在1970—2000年间达到最强,之后ENSO强度又逡逑呈下降趋势。逡逑21逡逑

剖面图,海表温度异常,剖面图,指数


年的观测资料,用EOF模态分解方式来倒推缺测海区的海温,对于分析ENSO逡逑的空间型会带来一定不确定性。这里我们尝试用海表温度异常的标准差来反映逡逑ENSO强度的变化。图3.5为海表温度异常的标准差随时间的变化,窗口依然为逡逑31年(1980—2015年为36年),每隔10年滑动。此方法得到的最大异常值区逡逑明显靠近南美沿岸,也就是Nifio邋(1+2)区(0° ̄10°S,90°?80°W),这是因为逡逑东太平洋海温本身变率大。但Niiio(邋1+2)区的海温异常对全球的影响不及Nifio3逡逑区和Nifio4区,所以在讨论ENSO强度的时候,本文更多地关注Nifio3区和Nifio4逡逑区的海温异常。逡逑从图3.5中可以看出ENSO强度在近100年里有明显的变化。在分辨率为逡逑25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芳;董敏;吴统文;;CMIP5模式对ENSO现象的模拟能力评估[J];气象学报;2014年01期

2 闻新宇;王绍武;朱锦红;;古ENSO的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3 胡博;李维京;陈鲜艳;木本昌秀;;全球增暖对ENSO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07年02期

4 吕俊梅,琚建华,张庆云,陶诗言;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冷、暖背景下ENSO循环的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年02期

5 王绍武,朱锦红,蔡静宁,闻新宇;ENSO变率的不规则性[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6 黄荣辉,徐予红,王鹏飞,周连童;1998年夏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8年04期

7 张人禾,黄荣辉;El Nio事件发生和消亡中热带太平洋纬向风应力的动力作用 I.资料诊断和理论分析[J];大气科学;1998年04期



本文编号:2790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90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d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